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89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其包括长方体状的砖体,砖体上相对的两侧结构均相同;砖体的一侧设有贯穿设置的互锁槽,砖体上对应设有互锁槽的一侧设有两个互锁块,砖体同一侧的两个互锁块沿互锁槽对称设置,两个旋转90°后的互锁块和互锁槽卡接配合;互锁块包括连接块以及位于连接块内侧的限位块,限位块靠近互锁槽设置,限位块为直四棱台状且其包括矩形状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三连接面、位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自连接块至与其对应的限位块的方向上,限位块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具有提高透水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型互锁砖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水型互锁砖。
技术介绍
总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荒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尽管人类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使用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对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仍在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紧缺。降雨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但是由于城市的路面一般为水泥或柏油路面,使得降雨直接形成地表径流,当作废水排放,造成巨大的淡水资源浪费。因此,透水砖成为研发热点之一。公开号为CN202323612U、公开日为2012年7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地面砖,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板体,板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水槽,每个排水槽内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水孔,每个排水孔分别沿水平方向贯通板体,板体的下表面粘贴有砂石粘接制成的渗水层。该透水地面砖的排水路径是:板体的上表面→排水槽→排水孔→渗水层;即该透水地面砖的排水原理是在板体上设置与地底的排水槽,以将水经排水槽排至地底。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些透水地面砖之间一般是通过水泥的粘接连接而成的,所以相邻的透水地面砖之间的连接处透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其解决了透水性差的问题,具有提高透水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包括长方体状的砖体,所述砖体上相对的两侧结构均相同;所述砖体一侧的中部设有互锁槽,所述互锁槽贯穿砖体的上、下表面设置,所述砖体上对应设有互锁槽的一侧设有两个互锁块,砖体同一侧的两个互锁块沿互锁槽对称设置,两个旋转90°后的互锁块和互锁槽卡接配合;所述互锁块包括连接块以及位于连接块内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互锁槽设置,所述限位块为直四棱台状且其包括矩形状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三连接面、位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自连接块至与其对应的限位块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逐渐减小。采用上述结构,互锁块卡入相邻的一种透水型互锁砖时,互锁块上的限位块插至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以及互锁槽的内壁之间,且两个互锁块配合一个互锁槽使用,互锁块的水平移动收到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以及互锁槽的内壁的限制,能起到较好的互锁限位作用,在使用时不需要通过水泥等物质进行粘接,所以水流会经一种透水型互锁砖以及相邻的一种透水型互锁砖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地底,起到较好的透水排水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砖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排水孔。采用上述结构,除了能进一步增加排水效果外,还能于其内插设功能性材料,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孔有若干个且其沿砖体的中点对称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在排水的同时,减少受力不平引起的强度问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孔为长方体状,不同排水孔共轴设置;两个互锁槽位于不同排水孔的共轴线上。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排水效果以及减少受力不平引起的强度问题,同时在相邻的一种透水型互锁砖连接时起到定位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砖体上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长方形状的透水孔,且透水孔位于不同排水孔的共轴线上;组合在一起后的两个透水孔和排水孔同宽同高同长。采用上述结构,对称性设置,起到美观和方便安装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透水孔的横截面的宽与所述排水孔的横截面的宽互相垂直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减少同一方向上过于单一的情况,增加美观性以及减少强度损耗。进一步优选为: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所述砖体的横截面逐渐增加。采用上述结构,减少使用时砖体向下凹陷的可能性,减少其引起的水溅起来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较好的互锁限位作用,在使用时不需要通过水泥等物质进行粘接,所以水流会经一种透水型互锁砖以及相邻的一种透水型互锁砖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地底,起到较好的透水排水作用;2、减少使用时砖体向下凹陷的可能性,减少其引起的水溅起来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孔;2、透水孔;3、互锁槽;4、互锁块;401、连接块;402、限位块;4021、第一连接面;4022、第二连接面;4023、第三连接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如图1所示,包括长方体状的砖体,从上到下的方向上,砖体的横截面逐渐增加。参照图1,砖体上设有两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排水孔1,排水孔1为长方体状。这两个排水孔1沿砖体的中点对称设置且其共轴设置。砖体上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长方形的透水孔2,透水孔2位于不同排水孔1的共轴线上。组合在一起后的两个透水孔2和排水孔1同宽同高同长,且透水孔2的横截面的宽与排水孔1的横截面的宽互相垂直设置。参照图1,砖体上相对的两侧设有贯穿砖体的上、下表面设置的互锁槽3,不同互锁槽3沿不同排水孔1的共轴线对称设置,且设有互锁槽3的砖体的侧面与设有透水孔2的砖体的侧面相邻设置。互锁槽3位于砖体一侧的中部,且砖体上对应设有互锁槽3的一侧设有两个互锁块4。砖体同一侧的两个互锁块4沿互锁槽3对称设置。互锁块4包括连接块401以及位于连接块401内侧的限位块402。自连接块401至与其对应的限位块402的方向上,限位块40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限位块402靠近互锁槽3设置。限位块402为直四棱台状且其包括矩形状的第一连接面4021、与第一连接面4021相对的第三连接面4023、位于第一连接面4021和第三连接面4023之间的第二连接面4022。两个旋转90°后的互锁块4和互锁槽3卡接配合。工作过程:在互锁槽3内放入两个一种透水型互锁砖的互锁块4,这些互锁块4经旋转90°后恰好卡入互所槽3内配合,其水平移动受限,起到较好的互锁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水型互锁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包括长方体状的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相对的两侧结构均相同;所述砖体一侧的中部设有互锁槽(3),所述互锁槽(3)贯穿砖体的上、下表面设置,所述砖体上对应设有互锁槽(3)的一侧设有两个互锁块(4),砖体同一侧的两个互锁块(4)沿互锁槽(3)对称设置,两个旋转90°后的互锁块(4)和互锁槽(3)卡接配合;所述互锁块(4)包括连接块(401)以及位于连接块(401)内侧的限位块(402),所述限位块(402)靠近互锁槽(3)设置,所述限位块(402)为直四棱台状且其包括矩形状的第一连接面(4021)、与第一连接面(4021)相对的第三连接面(4023)、位于第一连接面(4021)和第三连接面(4023)之间的第二连接面(4022);自连接块(401)至与其对应的限位块(402)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块(40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型互锁砖,包括长方体状的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相对的两侧结构均相同;所述砖体一侧的中部设有互锁槽(3),所述互锁槽(3)贯穿砖体的上、下表面设置,所述砖体上对应设有互锁槽(3)的一侧设有两个互锁块(4),砖体同一侧的两个互锁块(4)沿互锁槽(3)对称设置,两个旋转90°后的互锁块(4)和互锁槽(3)卡接配合;所述互锁块(4)包括连接块(401)以及位于连接块(401)内侧的限位块(402),所述限位块(402)靠近互锁槽(3)设置,所述限位块(402)为直四棱台状且其包括矩形状的第一连接面(4021)、与第一连接面(4021)相对的第三连接面(4023)、位于第一连接面(4021)和第三连接面(4023)之间的第二连接面(4022);自连接块(401)至与其对应的限位块(402)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块(40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黄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