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21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27
提供一种能够改变为各种各样的手柄把持方式,能够在多种游戏中使用的跳绳。跳绳(100)在绳体(10)的两个端部分别附设有手柄(50),该跳绳(100)的特征在于,所述手柄(50)具备:主手柄(51),其能够由单手把持;以及副手柄(52),其与所述主手柄(51)连结,并能够独立于所述主手柄(51)地由单手把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跳绳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9月29日提交的名称为“跳绳”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04745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技术涉及一种跳绳。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绳体和分别附设于该绳体的两个端部的手柄的跳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跳绳中,手柄形成为直棒状(圆柱状)并配设于绳体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该跳绳中,由于手柄只不过是单纯的直棒状,因此,在把持手柄时,只能以正手把持手柄,或者以反手把持手柄。因此,使用跳绳的游戏受到限定。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变为各种各样的手柄把持方式,能够在多种游戏中使用的跳绳。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方式是在绳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附设有手柄的跳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具备:主手柄,其能够由单手把持;以及副手柄,其与所述主手柄连结,并能够独立于所述主手柄地由单手把持。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副手柄的各端与所述主手柄连结。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副手柄形成为弧状。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跳绳构成为:所述绳体具有导光性,在所述手柄配设有发光部、以及对该发光部的发光进行控制的发光控制单元,将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导入至所述绳体内而使所述绳体闪光。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式,由于具备能够独立于主手柄地把持的副手柄,因此,因具有副手柄而相应地增多了把持方式。因此,使用跳绳的游戏的变化增多。根据第二方式,由于副手柄的各端与主手柄连结,因此,还能够以将手指、手插入于由主手柄和副手柄形成的空间的方式对手柄进行卡挂把持。因此,把持方式进一步增多。另外,由于副手柄的各端与主手柄连结,因此,能够在使绳体转动或摆动的期间防止手柄不慎从手脱落。根据第三方式,由于副手柄形成为孤状,因此能够在副手柄的任意部位进行把持,因此,容易把持副手柄。根据第四方式,由于绳体被发光部照亮,因此,能够实现趣味性较高的跳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跳绳的外观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A)~图2(D)是表示图1的跳绳的手柄把持方式的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1的跳绳的手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跳绳的手柄的内部构造的图。图5是表示图1的跳绳的手柄的前端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1的跳绳的控制结构的框图。符号说明10:绳体;50:手柄;51:主手柄;52:副手柄;53:按钮;54:盖体;55:帽;56:夹持片;57:环;64:发光二极管;100:跳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跳绳的外观的示意性的立体图。该跳绳100具备绳体10和附设于绳体10的各端部的手柄50。其中,手柄50具备主手柄51和副手柄52。在该跳绳100中,能够如图2(A)所示那样以正手握持主手柄51,或者如图2(B)所示那样以正手握持副手柄52,或者如图2(C)所示那样仅将大拇指插入于主手柄51与副手柄52之间的间隙,或者如图2(D)所示那样仅将食指插入于主手柄51与副手柄52之间的间隙,由此将手柄50把持于手中。在该状态下,能够通过使手柄50进行动作而使绳体10转动或摆动来进行游戏。另外,通过操作附设于手柄50的按钮53(参照图3),能够使手柄50的前端部、绳体10闪光。此外,手柄50的把持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以反手把持主手柄51、副手柄52。另外,游戏方式也不限定于把持手柄50。例如,还能够把持绳体10而使手柄50侧转动或摆动。《详细结构》1.关于绳体10对绳体10没有特别限定,该绳体10由TPU(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形成,其截面形成为圆形。该绳体10具有导光性。2.关于手柄50图3是手柄50的立体图。在绳体10的各端部附设的手柄50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仅对一个进行说明,将另一个手柄的说明省略。该手柄50构成为包括:主手柄51,其配置于绳体10的中心线(轴线)上;以及副手柄52,其配置为与主手柄51相邻。主手柄51和副手柄52一体地形成,手柄50的主体形成为能够将主手柄51以及副手柄52对半分割。其中,主手柄51的整体形成为直棒状(圆柱状)。在该主手柄51的前端部附设有盖体54。该盖体54外嵌于主手柄51的台阶状的前端部。即,通过将盖体54与主手柄51的台阶状的前端部对准,并使盖体54以主手柄51为中心朝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使得主手柄51的朝外的突片51c、51c与盖体54的未图示的朝内的突片卡合。另外,当突片51c、51c与盖体54的未图示的朝内的突片卡合时,主手柄51的前端部的突起51a与盖体54的孔54b嵌合。由此,盖体54被固定于主手柄51。此处,突起51a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外侧施力,为了将盖体54从主手柄51拆下,将突起51a压入并使盖体54朝另一方向旋转。盖体54为透明或者乳白色,在盖体54的内侧配置有图4及图5所示的帽55。帽55构成为包括前端侧的台阶状且小径的筒状部55a、中间部的扩径部55b以及后端侧的大径的筒状部55c。在大径的筒状部55c上,在隔着中心轴对置的两处部位分别形成有朝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翼状的伸出部550c。在帽55的内侧形成有与帽55的外形对应的形状的空间。该空间在帽55的前端及后端开口。图5中由符号550a表示前端开口。而且,该帽55能够从筒状部55a的前端开口550a将绳体10导入至内部。此外,如图4所示,帽55的前端的筒状部55a从盖体54的前端面的孔54a略微突出。另外,在帽55的内侧配置有一对夹持片56a、56b。利用该一对夹持片56a、56b对绳体10进行夹持。在一方的夹持片56a形成有翼状的两个伸出部560a,在各伸出部560a形成有突起561a。另外,在另一方的夹持片56b形成有翼状的两个伸出部560b,在各伸出部560b形成有与上述突起561a嵌合的凹部561b。而且,使绳体10进入夹持片56a与夹持片56b之间,并使突起561a和凹部561b嵌合,由此对绳体10进行夹持。环57外嵌于该一对夹持片56a、56b的后端部。在该外嵌时,环57的伸出部57a、57a外嵌于伸出部560a、560b。利用该环57保持一对夹持片56a、56b对绳体10的夹持状态。图4中示出了手柄50的一半。在主手柄51形成有电池容纳室90。对该电池容纳室90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容纳两节七号电池。此外,图3中符号90a为电池盖,另外,图4中省略了电池容纳室90的底板。另外,在主手柄51上,在电池容纳室90与盖体54之间配置有布线基板91。在该布线基板91安装有各种电子元件以及电气元件。电气元件中包括后述的开关63。进一步,在主手柄51设置有按钮53。按钮53位于副手柄52的相反侧。按钮53的头部从主手柄51的外部轮廓突出。另外,在主手柄51配设有与上述布线基板91的布线连接的发光部64。该发光部64以与绳体10的端面对置的方式设置于与主手柄51的前端的窗51b(参照图5)对应的位置。来自发光部64的光被从绳体10的端部导入,利用导入至该绳体10的光经由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跳绳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跳绳,其在绳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附设有手柄,所述跳绳的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具备:主手柄,其能够由单手把持;以及副手柄,其与所述主手柄连结,并能够独立于所述主手柄地由单手把持,所述跳绳构成为:所述绳体具有导光性,在所述手柄配设有发光部、以及对该发光部的发光进行控制的发光控制单元,将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导入至所述绳体内而使所述绳体闪光。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9 JP 2016-0047451.一种跳绳,其在绳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附设有手柄,所述跳绳的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具备:主手柄,其能够由单手把持;以及副手柄,其与所述主手柄连结,并能够独立于所述主手柄地由单手把持,所述跳绳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县依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