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膜球顶及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887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振膜球顶及扬声器,所述振膜球顶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之间具有厚度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膜球顶及扬声器
本技术涉及声电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膜球顶及扬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声系统需要不断的提升性能及可靠性,对振膜球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铝箔与发泡材料复合球顶,因其材料比强度大,在提供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球顶厚度,材料耐挤压,可以和音膜一体成形,并且,因其材料为实体,不会吸水,防水效果更好。此外,碳纤维层与层之间粘接效果好,不易分层。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振膜球顶中,碳纤维层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使得振膜球顶主要依赖碳纤维单向的强度,故而碳纤维容易产生断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断裂的振膜球顶及扬声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振膜球顶,其所述振膜球顶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之间具有厚度差。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10°。优选的,所述振膜球顶的厚度为40-250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为d,1<d≤20。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为3。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由拉伸模量不低于200Gpa的碳纤维束单向排布形成。优选的,所述球顶呈跑道形,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沿球顶的短轴方向排布,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沿球顶的长轴方向排布。优选的,相邻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之间热压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膜球顶。本技术提供的振膜球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所述振膜球顶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碳纤维层交替层铺,且相邻两层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通过相邻两层的碳纤维层交叉层铺来减少断裂,并代替现有铝箔与发泡材料复合振膜球顶,材料比强度更大,在提供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振膜球顶的厚度;相邻的两层碳纤维层具有不同的厚度,通过调整其厚度差可以获得不同的振动频率;二、所述振膜球顶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材料耐挤压,可以和音膜一体成型;三、所述振膜球顶为实体,不会吸水,防水效果更好;四、所述振膜球顶的碳纤维层与层之间粘接效果好,不易分层;五、所述振膜球顶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调整碳纤维层的厚度比,把强度提供在最需要的方向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振膜球顶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振膜球顶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振膜球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揭示一种扬声器,其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球顶,该振膜球顶贴附在振膜中央,一般形状与磁路相对应。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的振膜球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振膜球顶1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100和第二碳纤维层200。振膜球顶1可以是双层或多层叠加的复合结构。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振膜球顶1为三层复合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且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之间具有厚度差。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10°,以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层的抗断裂强度。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与相邻所述第二碳纤维200层之间可以通过热压成型。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的厚度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产品所需的厚度和强度来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之间。优选的,所述振膜球顶1的厚度范围为40-250微米。为了使所述振膜球顶1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不同的强度,以适用不同类型的扬声器,对于跑道形扬声器而言,对应设置跑道形振膜球顶,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厚度,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的碳纤维束沿球顶的短轴方向排布。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厚度比d,1<d≤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厚度比为3。对应长短轴方向延伸的纤维层的厚度比与扬声器不同频段的振动强度有关。短轴方向的第一碳纤维层100的厚度更大,更有利于中高频的频响。为了使所述振膜球顶1获得更好的刚性,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分别由拉伸模量不低于200Gpa的碳纤维束单向排布形成,具体可采用东丽的T系列T300以上、M系列所有,以及相同强度级别的其他系列和其他供应商的材料。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的碳纤维束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的碳纤维束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层101和所述碳纤维层201设置为采用相同种类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100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层200均由树脂预浸后的碳纤维束单向延伸排布形成,具体可采用环氧树脂、PEEK(聚醚醚酮)、PI(聚酰亚胺)、PPS(聚苯硫醚)、PBO(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芳纶1414等进行预浸。本技术提供的振膜球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所述振膜球顶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碳纤维层交替层铺,且相邻两层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通过相邻两层的碳纤维层交叉层铺来减少断裂,并代替现有铝箔与发泡材料复合振膜球顶,材料比强度更大,在提供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振膜球顶的厚度;相邻的两层碳纤维层具有不同的厚度,通过调整其厚度差可以获得不同的振动频率;二、所述振膜球顶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材料耐挤压,可以和音膜一体成型;三、所述振膜球顶为实体,不会吸水,防水效果更好;四、所述振膜球顶的碳纤维层与层之间粘接效果好,不易分层;五、所述振膜球顶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调整碳纤维层的厚度比,把强度提供在最需要的方向上。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振膜球顶及扬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膜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球顶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之间具有厚度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膜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球顶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之间具有厚度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至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球顶的厚度为40ˉ25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为d,1<d≤20。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勋梁平赵彬严绪东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