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组件及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62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遮光组件及带有该遮光组件的成像镜头。该遮光组件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遮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上的至少一个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遮光片的承靠部;所述遮光片包括抵靠在所述承靠部上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承靠部的遮光部。当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遮光片可遮挡并吸收遮光板内壁所产生的部分杂散光,由此提升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组件及成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遮光组件及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片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片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其中,遮光板通常应用于成像镜头中,是用于调控光量的光学元件,其结构一般是由两个端面,以及用于连接两个端面的外壁和内壁构成,从而当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经由设置在镜组中的遮光板可阻挡不需要的光线进入。然而,遮光板的内壁一般都为斜面,在光线入射时遮光板的内壁会产生杂散光,影响成像质量。因此,如何在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减少遮光板内壁产生的杂散光,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遮光组件及带有该遮光组件的成像镜头,可有效减少遮光板内壁所产生的杂散光,并提高成像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成像镜头的遮光组件,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遮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上的至少一个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遮光片的承靠部;所述遮光片包括抵靠在所述承靠部上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承靠部的遮光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靠部从所述内壁沿远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且所述承靠部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承靠面,以及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承靠面的定位面;所述固定部抵靠在所述定位面上,并与所述承靠面相贴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承靠面。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板上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的第一端面部、与所述第一端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部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并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外壁。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靠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遮光板在每一所述定位面的位置处的内径沿从所述第一端面部指向所述第二端面部的方向递增。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靠部的承靠面与所述遮光片之间相互粘接。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承靠部的数量,且每一所述承靠部上至多设置一个所述遮光片。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多个镜片;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前面所述的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且与所述透镜组内的至少一个镜片相互抵持。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遮光板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承靠部,并将遮光片抵靠在该承靠部上,且遮光片还包括延伸超出该承靠部的遮光部;因此,当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遮光片可遮挡并吸收遮光板内壁所产生的部分杂散光,由此提升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组件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遮光组件的截面图;图4为图3的正视图;图5为安装有图3所示的遮光组件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应用在成像镜头上的遮光组件10,如图1和图2所示,该遮光组件10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遮光板111以及固定于遮光板11上的至少一个遮光片12。其中,遮光板11包含靠近成像镜头的物侧设置的第一端面部111、与第一端面部11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部112、连接第一端面部111和第二端面部112的外壁113和内壁114,且内壁114与外壁113相对设置。并且,结合图2所示,内壁114上沿远离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一个用于固定遮光片12的承靠部115。具体地,该遮光片12包括抵靠在承靠部115上的固定部121,以及自该固定部121沿靠近遮光板11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超出该承靠部115的遮光部112。在安装时,该固定部121可起到将遮光片12固定在遮光板11内的作用,而遮光部112则可遮挡以及吸收该遮光板11的内壁114产生的散光,由此升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承靠部115包括垂直于遮光板11的中心轴的承靠面115a,用于对遮光片12进行承靠。该承靠部115还包括与承靠面115a相连的定位面115b,用于对遮光片12在承靠面115a上的位置进行有效定位。其中,该遮光片12的固定部121抵靠在定位面115b上,并且还与承靠面115a相贴合,由此可使遮光片12稳定地固定在该遮光板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面115b垂直于承靠面115a,从而可使得定位面115b能够与遮光片12的外缘面相互贴合,可进一步提高对遮光片12的定位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定位面115b也可以相对于该承靠面115a倾斜,只需定位面115b可提供对承靠面115a的定位效果即可。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遮光片12与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之间可采用相互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对遮光片12的有效固定。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与遮光片12之间的粘接方式可采用胶水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它的粘性物质。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与遮光片12之间的固定方式不仅限于粘接,当然也可采用物理的卡合方式实现两者的有效固定,而在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图3-4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遮光组件10。在本实施例二中,主要改进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板的内壁上还可同时设置至少两个承靠部115,从而可安装更多片遮光片12。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承靠部115共设有四个,且遮光板11在每一个承靠部115的定位面115b的位置处的内径沿从第一端面部111指向第二端面部112的方向递增,从而使得各承靠部115在遮光板的内壁上整体呈阶梯状。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遮光片12的数量小于承靠部115的数量,且每个承靠部115的承靠面115a上至多只能放置一个遮光片12。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遮光片12的数量还可以等于该承靠部115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承靠部115的个数仅以四个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对承靠部115的数量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遮光板11能够安装不同数量遮光片12,以满足不同的成像要求,从而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图5示出了安装有图3所示的遮光组件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成像镜头大体上包括镜筒20、设置在镜筒20内并且包括多个镜片的透镜组30,且该透镜组30还包括前面所述的遮光组件10。其中,该遮光组件10设置在镜筒20内,并且与透镜组30内的至少一个镜片相互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共有六片,该透镜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叠设的第一透镜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遮光组件及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成像镜头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遮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上的至少一个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遮光片的承靠部;所述遮光片包括抵靠在所述承靠部上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承靠部的遮光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成像镜头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遮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上的至少一个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遮光片的承靠部;所述遮光片包括抵靠在所述承靠部上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承靠部的遮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部从所述内壁沿远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且所述承靠部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承靠面,以及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承靠面的定位面;所述固定部抵靠在所述定位面上,并与所述承靠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承靠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遮光板上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的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