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出口导向筒、出口阀座、入口导向筒、入口阀座,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出口弹簧和出口阀芯组件,在所述入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入口弹簧和入口阀芯组件,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入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导向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阀芯式单向阀通过在阀体内采用双阀芯结构,以提高单向阀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
本技术涉及阀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
技术介绍
目前,向天然气气井套压处或天然气输送管线注入药剂通常采用平面密封形式的单一阀芯单向阀,以实现防止注入介质和气井天然气回流的目的,然而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该单向阀主要存在以下缺陷:①阀芯密封面容易使介质中的微小颗粒或杂质附着于密封面,造成单向阀不能完全密封,单向止回作用失效。②注入药剂停止工作后,要求单向阀必须防止气井套压处或天然气输送管线中的气体回流到注入设备中,而现阶段采用的单向阀采用单一阀芯进行密封,可靠性不高,一旦阀芯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天然气回流到注入设备中,造成安全隐患。③密封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场复杂工况要求。④由于天然气气井中含有井口砂或输气管线中含有杂质等原因,也很容易导致单向阀阀芯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双阀芯式单向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盖,其中,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出口导向筒、出口阀座、入口导向筒、入口阀座,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出口弹簧和出口阀芯组件,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出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出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出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出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出口阀座密封配合,在所述入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入口弹簧和入口阀芯组件,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入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入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入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入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入口阀座密封配合,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入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导向筒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其中,在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元件。其中,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出口阀座锥面密封配合的锥形阀芯组件,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入口阀座线性密封配合的线性阀芯组件。其中,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出口阀座线性密封配合的线性阀芯组件,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入口阀座锥面密封配合的锥形阀芯组件。其中,所述线性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座、阀芯压盖和密封圈,在所述阀芯座上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阀芯压盖固定在所述圆形凹槽中,在所述阀芯压盖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密封圈内嵌在所述阀芯座和阀芯压盖之间。其中,所述锥形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座、阀芯压盖和密封圈,在所述阀芯座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阀芯压盖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阀芯压盖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面,所述密封圈内嵌在所述阀芯座和阀芯压盖之间。其中,所述出口导向筒内设有环形台阶,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出口导向筒的环形台阶上。其中,所述入口导向筒内设有环形台阶,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入口导向筒的环形台阶上。其中,所述入口阀座与所述阀体采用聚四氟乙烯垫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出口阀座与所述阀体采用O形圈进行密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双阀芯式单向阀通过在阀体内采用双阀芯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单向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因为线性和锥面密封形式可减少密封面接触面积,防止介质中微小颗粒和杂质附着于密封面上,造成密封面不能完全密封而导致气体回流,进一步提高单向阀的可靠性。此外,采用线性阀芯组件和锥形阀芯组件两种不同的密封形式,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提高单向阀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地,在单向阀的出口设置过滤元件,从而有效防止注入端杂质回流进入到单向阀中,附着于阀芯密封面上,造成阀芯的失效。该双阀芯式单向阀能够满足天然气气井和输送管线等的注剂要求和现场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双阀芯式单向阀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双阀芯式单向阀的线性阀芯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双阀芯式单向阀的锥形阀芯组件的剖视图;以及图5为图1中的双阀芯式单向阀的出口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盖;3:聚四氟乙烯垫;4:入口阀座;5:入口阀芯组件;5A:阀芯座;5B:阀芯压盖;5C:L形密封圈;5D:螺钉;6:入口弹簧;7:入口导向筒;8:出口阀座;9:O形圈;10:出口阀芯组件;10A:阀芯座;10B:阀芯压盖;10C:T形密封圈;11:出口弹簧;12:出口导向筒;13:过滤网;14:O形圈;15:铭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单向阀包括阀体1、阀盖2,以及包括依次设置在阀体1内的出口导向筒12、出口阀座8、入口导向筒7、入口阀座4,通过阀盖2使得出口导向筒12、出口阀座8、入口导向筒7、入口阀座4以及阀体1顺次压紧。在出口导向筒12内设置有出口弹簧11和出口阀芯组件10,其中,出口弹簧12的第一端与出口导向筒12连接,出口弹簧12的第二端将出口阀芯组件10压在出口阀座8上,并使出口阀芯组件10与出口阀座8密封配合,在入口导向筒7内设置有入口弹簧6和入口阀芯组件5,其中入口弹簧6的第一端与入口导向筒7连接,入口弹簧6的第二端将入口阀芯组件5压在入口阀座4上,并使入口阀芯组件5与入口阀座4密封配合,出口导向筒12和出口阀芯组件10采用间隙配合,入口导向筒7和入口阀芯组件5采用间隙配合,此外,在出口导向筒12和入口导向筒7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引导流体流过的导流槽(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出口阀芯组件10采用与出口阀座8锥面密封配合的锥形阀芯组件,入口阀芯组件5采用与入口阀座4线性密封配合的线性阀芯组件。当介质从入口a进入单向阀,依靠介质推力克服入口弹簧6的弹簧力和摩擦力使与入口阀座4线性密封配合的入口阀芯组件5开启,通过入口导向筒7、出口阀座8,克服出口弹簧11的弹簧力、摩擦力和注入端压力使与出口阀座8锥面密封配合的出口阀芯组件10开启,使介质从a流至b;当a口无介质时,首先入口弹簧6的弹簧力和注入端压力作用下,入口阀芯组件5第一个关闭;其次出口阀芯组件10在出口弹簧11的弹簧力和注入端压力作用下关闭。本技术提供的双阀芯式单向阀通过在阀体内采用双阀芯结构,以提高单向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该实施例中,因为线性和锥面密封形式可减少密封面接触面积,防止介质中微小颗粒和杂质附着于密封面上,造成密封面不能完全密封而导致气体回流,进一步提高单向阀的可靠性。此外,采用线性阀芯组件和锥形阀芯组件两种不同的密封形式,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提高单向阀的适用范围。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出口阀芯组件10采用锥形阀芯组件,入口阀芯组件5采用线性阀芯组件,但是在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出口阀芯组件10也可采用与出口阀座8线性密封配合的线性阀芯组件,入口阀芯组件5也可采用与入口阀座4锥面密封配合的锥形阀芯组件。当然,出口阀芯组件10和入口阀芯组件5也可都采用线性阀芯组件或者锥形阀芯组件。具体地,如图3所示,线性阀芯组件(在该实施例中,为入口阀芯组件5)包括阀芯压盖5B、L形密封圈5C以及与对应的导向筒(在该实施例中,为入口导向筒7)滑动配合的阀芯座5A,在阀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出口导向筒、出口阀座、入口导向筒、入口阀座,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出口弹簧和出口阀芯组件,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出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出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出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出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出口阀座密封配合,在所述入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入口弹簧和入口阀芯组件,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入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入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入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入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入口阀座密封配合,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入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导向筒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阀芯式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出口导向筒、出口阀座、入口导向筒、入口阀座,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出口弹簧和出口阀芯组件,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出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出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出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出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出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出口阀座密封配合,在所述入口导向筒内设置有入口弹簧和入口阀芯组件,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一端与入口导向筒连接,所述入口弹簧的第二端将所述入口阀芯组件压在所述入口阀座上,并使所述入口阀芯组件与所述入口阀座密封配合,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入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间隙配合,在所述出口导向筒和所述入口导向筒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出口阀座锥面密封配合的锥形阀芯组件,所述入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入口阀座线性密封配合的线性阀芯组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阀芯组件采用与所述出口阀座线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大伟,蒲增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博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