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618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至第三换向组件、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辅助换热器,压缩机至少包括第一级和第二级压缩腔,第一级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二级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排气口,第一换向组件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相连;辅助换热器连接在第二和第三换向组件之间,第二换向组件与室外换热器、辅助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三换向组件均相连,第三换向组件与第一排气口、辅助换热器、第二换向组件和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均相连;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第二吸气口、第一和第二节流元件以及第三换向组件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能效高、可靠性高。

Refrigerating pla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oling device, the cool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mpressor, first to third directional components,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n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includes at least first and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the first stage compression chamber has a first suction port and the exhaust port, second stage compression cavity has second air inlet exhaust port, exhaust port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first reversing component, a first intake port,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the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directional components, second directional component and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a first throttling element, reversing third the third componen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eversing component outlet,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second directional assembly and a first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re connected; the first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with second suction port, The first and second throttling elements are connected to the third reversing assembly. The refrigerating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energy efficiency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两级压缩系统理论上可以提高能效,但因为增加一个排气阀片带来排气压力的损失,同时,相关技术中,两级压缩系统的补气系统中,低压排气温度仍然高,通过与补气混合,高压级吸气温度较高,为了控制排气温度,采用了补气带液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造成了能效的损失。为了提升能效,相关技术中,还采用在室外换热器上增加辅助换热器的方式,使第一排气经过辅助换热器后直接回到压缩机的储液器,但是该方案中,从辅助换热器出来的冷媒状态无法确定,容易出现液态冷媒,造成二级压缩带液,给制冷系统安全性造成隐患。另外一些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两级压缩系统的制冷能效,对一级压缩的排气冷却到饱和状态以增加制冷能效,但是该系统无法实现冷暖,只能是单冷或纯热泵系统,而热泵系统应用中间完全冷却,会带来热量的损失。鉴于上述分析,相关技术中的制冷装置,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效高的制冷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至少包括第一级压缩机和第二级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级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接口和第二换热接口;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接口相连;第三换向组件,所述第三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接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相连;第一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之间设置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二节流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辅助换热器可以根据制冷装置的运行工况,通过控制第二换向组件和第三换向组件的冷媒流向状态,使辅助换热器参与两级压缩循环或者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部分,实现制热量和制冷制热能效同时提升的效果,并且实现通过对两级压缩中间补气回路的一级排气进行冷却至饱和状态,实现一级排气完全冷却,有效降低二级压缩功耗和排气温度,实现二级吸气不带液,提升能效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下面的实施例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相关技术中,虽然采取对一级压缩的排气冷却到饱和状态的方式即中间完全冷却的方式,增加制冷效能,但是相关技术中均未对压缩机中高低压压缩腔的容积比进行研究说明,而专利技术人发现,该容积比直接决定中间压力,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很大,具体而言,采用中间完全冷却的方式,由于将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冷却至饱和气态冷媒,二级吸气的冷媒的容积大幅减小,相关技术中,两级压缩的两个压缩腔的容积比为65%-85%,而中间完全冷却后,理论容积比为30%-65%,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明显不适用于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2,其中V1和V2满足:0.20≤V2/V1≤0.74。由此容积比合理,且可更好地适应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装置的需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0.35≤V2/V1≤0.65,进一步合理设置容积比,使压缩机与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装置更匹配。可选地,所述辅助换热器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中,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不连通。由此制冷装置的体积小,节省空间。可选地,所述辅助换热器独立设置,由此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冷装置运行时,从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辅助换热装器冷却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混合。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过辅助换热器冷却,在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内与两相冷媒混合,实现完全冷却,且从第一气液分离装置输出的冷媒状态容易控制,无论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辅助换热器冷却到什么状态,都可以实现二级吸气为不带液的饱和气态,二级压缩不会带液压缩,且压缩机排气降低,压缩机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由此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端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均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出口均为竖直向下,所述第四端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尺寸小、气液分离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装置运行时,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冷媒液位高度高于所述第四端口,从而有效保障制冷装置的顺利运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独立的第三压缩腔,所述第三压缩腔具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与第三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相连,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之间;换向模块,所述换向模块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换向模块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相连,所述换向模块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设有第三节流装置,所述换向模块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换向模块的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在所述换向模块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在保证制冷装置实现一级排气完全冷却,有效降低二级压缩功耗和排气温度,实现二级吸气不带液,提升能效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压缩机的独立压缩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相连。由此,第二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接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均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对称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出口均为竖直向下。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第二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尺寸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至少包括第一级压缩腔和第二级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级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接口和第二换热接口;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接口相连;第三换向组件,所述第三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接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相连;第一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之间设置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二节流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至少包括第一级压缩腔和第二级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级压缩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接口和第二换热接口;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接口相连;第三换向组件,所述第三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接口相连,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四阀口相连;第一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换向组件的第二阀口之间设置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三换向组件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二节流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2,其中V1和V2满足:0.20≤V2/V1≤0.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级压缩腔的容积为V2,其中V1和V2满足:0.35≤V2/V1≤0.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器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中,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不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器独立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装置运行时,从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辅助换热装器冷却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混合。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四清冯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