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电动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5865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安装有前轮的前轮架,前轮架的上端部安装有电动车手把,前轮是一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前轮架上固定有一蓄电装置,且蓄电装置固定在电动车手把与前轮之间的位置处;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系统的电能输入端,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轮毂电机;电动车手把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前轮采用具有轮毂电机的前轮,便于实现前轮通过蓄电装置的电能供给实现电驱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蓄电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优化,缩短了各部件之间的连线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轮电动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电动车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目前代步工具之一。目前的电动车往往是将驱动系统后置来驱动后轮运动,对于电动三轮车,驱动系统后置来驱动双个后轮,两个后轮均设有电机进行驱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容易导致双轮转速不一致,不便于用户对方向的控制。现有的电动车手把设置在前轮架上,蓄电装置设置在前轮架与后轮之间位置,电机设置在后轮上,电动车手把、蓄电装置、电机等各部件进行接线时,布线距离长,不方便,容易出现电线卡断,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前轮电动驱动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安装有前轮的前轮架,所述前轮架的上端部安装有电动车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是一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所述前轮架上固定有一蓄电装置,且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所述电动车手把与所述前轮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系统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轮毂电机;所述电动车手把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本技术通过将前轮采用具有轮毂电机的前轮,便于实现前轮通过蓄电装置的电能供给实现电驱动,此外,本技术通过蓄电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优化,缩短了各部件之间的连线距离。本技术通过将蓄电装置设置在电动车手把与所述前轮之间的位置,便于通过电动车手把进行方向遥控的同时,防止蓄电装置影响前轮的转动。本专利所指的控制系统是现有电动三轮车进行控制后轮转动的控制系统。本专利并不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故本专利针对控制系统如何控制轮毂电机转动,并不进行详述。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是目前市售的产品。比如目前市售的电动车的后轮即采用了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轮毂电机可以是无刷直流电机。轮毂电机的外围设有轮胎。便于实现前轮的电驱动。所述控制系统也固定在所述前轮架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一壳体内。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车轮架上。便于实现控制系统与蓄电装置的统一固定。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一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轮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轮架上均设有一用于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螺栓包括一呈六棱柱状的棱柱端、一设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所述棱柱端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轮架相连时,所述棱柱端为所述螺栓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所述螺纹端为所述螺栓用于螺纹螺母进行拧紧的部分。本技术通过优化螺栓的结构,提高支架与车轮架连接时的稳定性。所述前轮架上设有一车灯,所述车灯包括一发光元件以及罩在所述发光元件外围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内壁上电镀有一铝膜制成的反光膜层,所述遮光罩呈喇叭口状,所述遮光罩的内径从前至后逐渐递减;所述车灯还包括一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的外边缘与所述遮光罩的前端部相连,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遮光罩的后端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前,且朝向所述透明罩体。本技术通过在前轮架上设有一车灯便于实现照明的同时,通过优化遮光罩的结构,提高发光元件的照明效果。还可以当车灯不亮时,通过反光膜层实现对反向车辆的警示。所述反光膜层的内侧涂覆有一荧光膜层。本技术通过设有一荧光膜层增强反光膜层的警示效果。所述反光膜层的厚度从前至后逐渐递减,所述荧光膜层的厚度从前至后逐渐递增。本技术通过反光膜层的厚度采用渐变式,便于实现反光的均匀性,防止厚度一致,越靠近发光元件处的发光强度越高,进而导致对面车辆观看到时的刺眼感,通过荧光膜层减少刺眼感的同时,越靠近荧光膜层厚度越大,便于荧光膜层对光能的存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灯的一种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蓄电装置与前轮架的连接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图3,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安装有前轮2的前轮架1,前轮架1的上端部安装有电动车手把5,前轮2是一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前轮架1上固定有一蓄电装置3,且蓄电装置3固定在电动车手把5与前轮2之间的位置处;蓄电装置3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系统的电能输入端,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轮毂电机;电动车手把5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本技术通过将前轮2采用具有轮毂电机的前轮2,便于实现前轮2通过蓄电装置3的电能供给实现电驱动,此外,本技术通过蓄电装置3的安装位置的优化,缩短了各部件之间的连线距离。本专利所指的控制系统是现有电动三轮车进行控制后轮转动的控制系统。本专利并不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故本专利针对控制系统如何控制轮毂电机转动,并不进行详述。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是目前市售的产品。以轮毂电机作为前轮2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外围设有轮胎。便于实现前轮2的电驱动。参见图3,蓄电装置3固定在一支架31上,支架31与车轮架通过螺栓41固定连接;支架31与车轮架上均设有一用于螺栓41穿过的通孔,通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螺栓41包括一呈六棱柱状的棱柱端、一设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支架31与车轮架相连时,棱柱端为螺栓41位于通孔内的部分,螺纹端为螺栓41用于螺纹螺母42进行拧紧的部分。本技术通过优化螺栓41的结构,提高支架31与车轮架连接时的稳定性。参见图2,前轮架1上设有一车灯4,车灯4包括一发光元件45以及罩在发光元件45外围的遮光罩41;遮光罩41的内壁上电镀有一铝膜制成的反光膜层43,遮光罩41呈喇叭口状,遮光罩41的内径从前至后逐渐递减;车灯4还包括一透明罩体42,透明罩体42的外边缘与遮光罩41的前端部相连,发光元件45固定在遮光罩41的后端部,发光元件45的发光方向朝前,且朝向透明罩体42。本技术通过在前轮架1上设有一车灯4便于实现照明的同时,通过优化遮光罩41的结构,提高发光元件45的照明效果。还可以当车灯4不亮时,通过反光膜层43实现对反向车辆的警示。反光膜层43的内侧涂覆有一荧光膜层44。本技术通过设有一荧光膜层增强反光膜层43的警示效果。反光膜层43的厚度从前至后逐渐递减,荧光膜层的厚度从前至后逐渐递增。本技术通过反光膜层43的厚度采用渐变式,便于实现反光的均匀性,防止厚度一致,越靠近发光元件45处的发光强度越高,进而导致对面车辆观看到时的刺眼感,通过荧光膜层减少刺眼感的同时,越靠近荧光膜层厚度越大,便于荧光膜层对光能的存储。荧光膜层的厚度为0.3mm-0.6mm。反光膜层的厚度为0.07mm-0.2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轮电动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安装有前轮的前轮架,所述前轮架的上端部安装有电动车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是一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所述前轮架上固定有一蓄电装置,且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所述电动车手把与所述前轮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系统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轮毂电机;所述电动车手把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一安装有前轮的前轮架,所述前轮架的上端部安装有电动车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是一具有轮毂电机的车轮;所述前轮架上固定有一蓄电装置,且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所述电动车手把与所述前轮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一控制系统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轮毂电机;所述电动车手把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电动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固定在一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轮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轮架上均设有一用于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螺栓包括一呈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秦煜青金伟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易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