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409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为敞口设置的中空结构,且套筒的内腔中安装有分离容器,所述套筒的周围内侧壁通过弹簧与分离容器的外侧壁连接,此高效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分离容器中加入第二海绵层和锥形槽的组合结构,同时在分离容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斜孔,在从进管道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时候,可以通过第二海绵层半球壳结构对油雾进行高效吸附,然后通过锥形槽流出,而气体则从斜孔排出,同时在斜孔中安装的第一海绵层则可以对剩余的油雾进行二次吸附,然后积累成油滴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分离容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高效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
,具体为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分离器早在十九世纪前叶就被人们所利用,但是油气分离器用在汽车发动机上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而国内对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还要更晚一些。在这段时期内,国内外许多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对分离器展开过研究工作,从开始的试验摸索阶段已经发展到如今的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时期。目前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设计标准和规范并不统一。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复杂,在工作时候,分离效果差,油气分离的不够彻底。为此,提出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让油气分离彻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为敞口设置的中空结构,且套筒的内腔中安装有分离容器,所述套筒的周围内侧壁通过弹簧与分离容器的外侧壁连接,分离容器的底部通过橡胶弹性块和套筒的底部连接,所述分离容器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容器的上端开口设有匹配卡接的皮塞,皮塞中开设的第一通孔与进管道贯通连接,所述分离容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斜孔,且每个斜孔中均设有第一海绵层,所述斜孔与出气管道贯通连接,位于斜孔下方的分离容器内腔中安装有第二海绵层,所述第二海绵层下方设有锥形槽,且锥形槽远离第二海绵层的一端与分离容器底部开设的第二通孔贯通连接,且第二通孔与穿插经过套筒底部的出油管道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目有八个,且每四个弹簧围绕分离容器的周围呈现环形分布。优选的,所述橡胶弹性块为环形状,且出油管道穿插经过橡胶弹性块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海绵层为半球壳形,且第二海绵层周围边缘与分离容器的内墙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斜孔数目有十个,且每五个斜孔围绕分离容器的周围呈现环形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高效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分离容器中加入第二海绵层和锥形槽的组合结构,同时在分离容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斜孔,在从进管道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时候,可以通过第二海绵层半球壳结构对油雾进行高效吸附,然后通过锥形槽流出,而气体则从斜孔排出,同时在斜孔中安装的第一海绵层则可以对剩余的油雾进行二次吸附,然后积累成油滴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分离容器,因此,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高效分离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筒、2弹簧、3分离容器、4橡胶弹性块、5斜孔、6第一海绵层、7第二海绵层、8锥形槽、9出油管道、10出气管道、11皮塞、12进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套筒1,套筒1为敞口设置的中空结构,且套筒1的内腔中安装有分离容器3,套筒1的周围内侧壁通过弹簧2与分离容器3的外侧壁连接,弹簧2的数目有八个,且每四个弹簧2围绕分离容器3的周围呈现环形分布,分离容器3的底部通过橡胶弹性块4和套筒1的底部连接,橡胶弹性块4为环形状,在通过气流过大时,整个分离容器3会颤振,橡胶弹性块4对整个装置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且出油管道9穿插经过橡胶弹性块4的中部,分离容器3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容器3的上端开口设有匹配卡接的皮塞11,皮塞11中开设的第一通孔与进管道12贯通连接,分离容器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斜孔5,且每个斜孔5中均设有第一海绵层6,从斜孔5排出的气中若有残留的油雾将被第一海绵层6吸附,当存到一定的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滑落到分离容器3中,经过第二海绵层7和锥形槽8,从出油管道9排出油,斜孔5与出气管道10贯通连接,位于斜孔5下方的分离容器3内腔中安装有第二海绵层7,第二海绵层7下方设有锥形槽8,且锥形槽8远离第二海绵层7的一端与分离容器3底部开设的第二通孔贯通连接,第二海绵层7为半球壳形,半球壳形的设计增大了吸附的表面积,吸附油的效率更高,且第二海绵层7周围边缘与分离容器3的内墙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二通孔与穿插经过套筒1底部的出油管道9贯通连接。工作原理:从进管道12通入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容器3中,油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下落,同时第二海绵层7对油进行吸附,然后油在积累中会随之重力下落到锥形槽8,从出油管道9排出,而气体则对半球壳形状的第二海绵层7进行冲撞后回旋到分离容器3的上方,从斜孔5排出气体,由于斜孔5中设有的第一海绵层6对气体中残留的油进行二次吸附,气体被排出,从而达到高效分离的有益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为敞口设置的中空结构,且套筒(1)的内腔中安装有分离容器(3),所述套筒(1)的周围内侧壁通过弹簧(2)与分离容器(3)的外侧壁连接,分离容器(3)的底部通过橡胶弹性块(4)和套筒(1)的底部连接,所述分离容器(3)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容器(3)的上端开口设有匹配卡接的皮塞(11),皮塞(11)中开设的第一通孔与进管道(12)贯通连接,所述分离容器(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斜孔(5),且每个斜孔(5)中均设有第一海绵层(6),所述斜孔(5)与出气管道(10)贯通连接,位于斜孔(5)下方的分离容器(3)内腔中安装有第二海绵层(7),所述第二海绵层(7)下方设有锥形槽(8),且锥形槽(8)远离第二海绵层(7)的一端与分离容器(3)底部开设的第二通孔贯通连接,且第二通孔与穿插经过套筒(1)底部的出油管道(9)贯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为敞口设置的中空结构,且套筒(1)的内腔中安装有分离容器(3),所述套筒(1)的周围内侧壁通过弹簧(2)与分离容器(3)的外侧壁连接,分离容器(3)的底部通过橡胶弹性块(4)和套筒(1)的底部连接,所述分离容器(3)为中空结构,且分离容器(3)的上端开口设有匹配卡接的皮塞(11),皮塞(11)中开设的第一通孔与进管道(12)贯通连接,所述分离容器(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斜孔(5),且每个斜孔(5)中均设有第一海绵层(6),所述斜孔(5)与出气管道(10)贯通连接,位于斜孔(5)下方的分离容器(3)内腔中安装有第二海绵层(7),所述第二海绵层(7)下方设有锥形槽(8),且锥形槽(8)远离第二海绵层(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