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30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系统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连接的过渡接头、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连接的输出接头、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左端的右连接接头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与右连接接头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先进,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集成化高,灵活性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
本技术涉及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
技术介绍
冷冻手术治疗仪出现于1967年,他使用二氧化碳或一氧化二氮作为冷媒,利用焦耳—汤姆狲效应使高压气体通过小孔节流而绝热膨胀产生低温的方法,将温度降至-70~-80°C。冷冻可使人体组织细胞内的水结晶成冰,细胞停止分裂并融解,血流停止、微血栓形成,导致细胞死亡。冷冻治疗常用于恶性肿瘤的姑息性切除、支气管内早期肺癌的切除、良性肿瘤的切除、止血、呼吸道异物的取出等。冷冻治疗的优势:容易控制冷冻的深度,因而穿孔的危险性小;治疗过程中不损伤软骨;由于没有高频电效应,因而可用于装有起搏器患者;无失火危险;不损伤支架,可用于支架内良、恶性组织增生的治疗。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目前不仅在直视手术中,如普通外科、胸外、脑外、五官科、颌面外科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如:腹腔镜、前列腺切镜、胃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手术中。由于高频电刀可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在机械手术刀难以进入和实施的手术中(如:腹部管道结扎、前列腺尿道肿物切除)得以普遍应用。高频电刀突出的凝血效果,使它广泛应用在弥漫性渗血部位如肝脏、脾脏、甲状腺、乳腺、肺部手术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系统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连接的过渡接头、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连接的输出接头、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左端的右连接接头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与右连接接头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冷媒高频输送管包括用于输入冷媒与高频电流的内管、套装在内管外侧的外管以及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的回路管路通道。输出接头包括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连接的输出座、设置在输出座内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上的左第二内止口、设置在左第二内止口右侧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上的第一中通孔、设置在输出座的第一冷媒回路通道、设置在第一中通孔右侧的第一右止口、设置在第一右止口右侧的第一右连接孔、设置在第一右止口内的第一绝缘衬套、设置在第一绝缘衬套右内止口中的第一导电座、与第一导电座内的第一内通孔螺钉、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孔内的第一右连接套、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套内的第一连接衬套、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上第一回气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内且与冷媒高频输送管左端连接的第一梭套;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左端与左第二内止口右侧或第一中通孔左侧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左端与尾座快换接头上的冷媒的通气孔对应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右端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内管左部插装在第一梭套内,外管左端密封固定在第一连接衬套与第一梭套之间;回路管路通道通过内管与第一梭套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第一连接衬套左端设置有与第一右连接套左端面贴合的位置台。右连接接头包括设置在右连接接头左端内止口中的右锁紧螺母、设置在右锁紧螺母中的第二梭套、设置在第二梭套右侧的第二中通孔、设置在第二中通孔中部对应外侧壁上的第二外轴肩、设置在第二中通孔右部对应外侧壁上的右第二外止口以及设置在第二外轴肩上或右第二外止口上的第二径向通孔;第二径向通孔内端与第二中通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外端与大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二梭套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梭嘴,在第二左梭嘴右端设置有与右锁紧螺母连接的第二右螺纹轴,外管的右端密封安装在第二左梭嘴与右锁紧螺母之间,内管穿过第二梭套的内孔与第二中通孔,回路管路通道的右端依次连通第二梭套内孔与内管之间缝隙通道以及第二中通孔内孔与内管之间缝隙通道后与第二径向通孔连通。过渡接头包括过渡座、设置在过渡座上且与第二径向通孔连通的第三左径向孔、设置在过渡座左端且插装有第二外轴肩的第三左中内止口、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右端且插装有右第二外止口的第三左中内止孔、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孔右端的内通口,安装在内通口的第三轴向绝缘套、设置在过渡座上且内端与第三轴向绝缘套连通的第三右径向孔、插装在第三右径向孔内的第三绝缘径向套以及设置在第三轴向绝缘套内的第三导电座;第三导电座上设置有与第三右径向孔内端连通的通孔;第三左中内止孔内侧壁与右第二外止口外侧壁和/或第二外轴肩内侧壁与第三左中内止口外侧壁密封设置;第三左径向孔的内端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内或第三左中内止孔内;第三右径向孔的外端与冷热刀工作站的冷刀系统的冷冻手术刀接口出口连通;第三导电座与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系统的高频电刀接口电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过渡座上的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渡座内且左端与右第二外止口右端对应的位置探测杆、设置在过渡座内且位于位置探测杆右侧的接近位置开关以及设置在接近位置开关与位置探测杆之间的复位弹簧;还包括报警电路,接近位置开关控制报警电路的通断。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手术刀装置和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系统连通的惰性气体输送管,在过渡座上设置有第三惰性气体通道,惰性气体输送管左端与手术刀装置的惰性气体的通气接头连通,第三惰性气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惰性气体输送管右端以及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系统的惰性气体控制阀出气口连通。在内管左端设置有左定位端,左定位端位于第一导电座内孔底面与第一内通孔螺钉左端面之间。惰性气体为氩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先进,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集成化高,灵活性强,使用寿命长。本技术通过上述工作站,实现了冷热刀的完美结合,并其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简单组合,既具有热刀切割时候,手术效果,又具有冷刀的低温保护效果,并通过冷冻取出组织,对热刀降温,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本专利是将两种治疗手段集成在一起,医生根据病情及术中现状及时变更治疗方法,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本专利独创性技术研发了集冷冻探针和电刀电极为一体的冷热手术刀,在手术中先将病灶部位冷却,然后用电刀切割,防止了电流热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病人伤口快速恢复。作为优选方案,本产品具有独立的电刀的功能和冷冻治疗的功能。本产品可单独使用电刀或单独使用冷冻手术刀。设有各自独立的电刀控制模块和冷冻治疗机控制模块,两个模块互不干扰,可独立运行。本产品具有电刀和冷冻治疗同时使用的功能。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不同部位同时进行电刀和冷冻治疗。本产品具有集冷冻、电刀为一体的输出端口,和冷热刀配套使用,一把刀既可以作为冷冻也可以作为电刀使用,使用中可随时切换。本产品具有内部预冷电刀电极输出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制冷系统给电刀电极降温,可使电刀连续工作。本产品操作面板具有本产品特有一路或多路冷热刀接口。通过过渡接头31、输出接头30、右连接接头51、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实现工作站与手术刀的连接,通过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增加其柔性,通过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系统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连接的过渡接头(31)、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13)连接的输出接头(30)、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31)左端的右连接接头(51)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30)与右连接接头(51)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系统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连接的过渡接头(31)、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13)连接的输出接头(30)、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31)左端的右连接接头(51)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30)与右连接接头(51)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冷媒高频输送管(33)包括用于输入冷媒与高频电流的内管(34)、套装在内管(34)外侧的外管(35)以及设置在内管(34)与外管(35)之间间隙的回路管路通道(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输出接头(30)包括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13)连接的输出座(38)、设置在输出座(38)内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左第二内止口(39)、设置在左第二内止口(39)右侧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第一中通孔(40)、设置在输出座(38)的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设置在第一中通孔(40)右侧的第一右止口(42)、设置在第一右止口(42)右侧的第一右连接孔(43)、设置在第一右止口(42)内的第一绝缘衬套(44)、设置在第一绝缘衬套(44)右内止口中的第一导电座(45)、与第一导电座(45)内的第一内通孔螺钉(46)、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孔(43)内的第一右连接套(50)、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套(50)内的第一连接衬套(47)、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47)上第一回气通道(48)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47)内且与冷媒高频输送管(33)左端连接的第一梭套(49);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左端与左第二内止口(39)右侧或第一中通孔(40)左侧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左端与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冷媒的通气孔(19)对应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右端与第一回气通道(48)连通,内管(34)左部插装在第一梭套(49)内,外管(35)左端密封固定在第一连接衬套(47)与第一梭套(49)之间;回路管路通道(36)通过内管(34)与第一梭套(49)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回气通道(48)连通;第一连接衬套(47)左端设置有与第一右连接套(50)左端面贴合的位置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右连接接头(51)包括设置在右连接接头(51)左端内止口中的右锁紧螺母(52)、设置在右锁紧螺母(52)中的第二梭套(53)、设置在第二梭套(53)右侧的第二中通孔(56)、设置在第二中通孔(56)中部对应外侧壁上的第二外轴肩(57)、设置在第二中通孔(56)右部对应外侧壁上的右第二外止口(59)以及设置在第二外轴肩(57)上或右第二外止口(59)上的第二径向通孔(58);第二径向通孔(58)内端与第二中通孔(56)连通,第二径向通孔(58)外端与大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58)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二梭套(53)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梭嘴(54),在第二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锁张志惠张树新高金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库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