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13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包括沿东西走向固定在地面上的拱形框架,沿拱形框架脊部纵向设置有支撑骨架,且支撑骨架将温室分隔成南北两个对称的空间,支撑骨架内填充有可拆卸的隔墙,隔墙为双面复合墙体,一面朝南,且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面朝北,且为装有保温绝热材料的隔热墙体,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智能通风机构,温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拱形框架的南北两侧均设有侧通风机构,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保温被卷。该温室在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在炎热季节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性能,并且适合四季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施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日光温室是一种高效节能设施,在当今化石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这种形式的温室土地利用率低(一般在40%以下),尤其是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机打土墙结构日光温室,对耕地的破坏力巨大,给未来耕地质量的恢复留下很大隐患。此外,传统日光温室冬季生产、夏季闲置,设施的利用率不高(相应的造成土地利用率更低);环境调控能力差(95%以上设施缺乏有效环控手段),在遇到低温和连阴天等不利天气条件时很容易造成损害,室内生产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难以保证;不仅如此,还存在结构简陋的缺点,近年来由于大雪、强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温室结构破坏、温室倒塌的事例屡屡发生。因此,改变日光温室结构,提高日光温室性能已经成为当前设施园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塑料大棚造价低廉,土地利用率相对日光温室高,但在北方地区生产只能实现春提早、秋延后,不能越冬生产。而且,由于环境调控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北方地区基本被日光温室所替代,用量越来越少。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包括塑料温室、玻璃温室和PC板温室等),具有结构可靠性高、环境调控能力强等优点,但建设造价高、运行成本也高,传统的蔬菜种植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且环境调控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做支撑,面对中国的现实条件基本没有大面积发展的市场。为此寻找一种将塑料大棚土地利用率高、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好、连栋温室环境调控能力强三者优点结合在一起的、可在北方地区实现周年生产,具有建造成本低、环境调控好、生产效率高的新型温室结构,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成为了未来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的潮流。现有技术中已经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智能通风机构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对温室内的温度进行智能调节,通常情况下,智能通风机构和温度传感器是这样配合工作的:智能通风机构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等组成;温室内温度作为智能通风机构起步的依据。当温室内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此时控制发出开启指令,执行机构带动温室顶部通风膜开启,完成通风机构开启功能。反之,当温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此时控制发出关闭指令,执行机构带动温室顶部通风膜关闭,完成通风机构关闭功能。具体可参见如下两篇文献:1、日光温室分段智能屋脊通风效果研究,尹义蕾、郑禾等,《北方园艺》,2016年第2期;2、“西北非耕地温室结构与建造技术”项目成果汇报(9)日光温室屋脊智能通风装置,“西北非耕地温室结构与建造技术”项目组,《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4年第9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该温室在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在炎热季节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性能,并且适合四季使用。(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其包括拱形框架,该拱形框架沿东西走向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拱形框架外表覆盖有温室棚膜,沿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纵向设置有支撑骨架,且所述支撑骨架将所述温室分隔成南北两个对称的空间,所述支撑骨架内填充有可拆卸的隔墙,所述隔墙为双面复合墙体,一面朝南,且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面朝北,且为装有保温绝热材料的隔热墙体,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智能通风机构,所述温室内设有与所述智能通风机构相配合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拱形框架的南北两侧贴近地面处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侧通风机构,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可铺展在所述温室棚膜外围的保温被卷;本技术设置有可拆卸的且具有双面复合墙体的隔墙以及顶部的保温被卷,因此该日光温室在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适宜于作物的冬季生产;拱形框架沿东西走向设置,更利于蓄热墙体的蓄热;在炎热季节可以将隔墙拆除,借助温室顶部的智能通风机构和温室南北两侧的侧通风机构进行气流交换,因此具有较好的透光通风特性,并且顶部的智能通风机构通过放置于温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室内温度,当温室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该智能通风机构被打开以降低温室温度,因此对温度的控制更加智能化、灵活化,更宜于作物的越夏生产;从而实现了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周年利用,提高了温室的利用率。所述智能通风机构包括多个方形且可开闭的顶通风膜,且多个所述顶通风膜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成行;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顶通风膜被打开,由此降低温室温度;反之,顶通风膜关闭,实现温室保温,因此所述顶通风膜的开闭灵活且智能化;而且将所述顶通风膜设置成方形,并排列成一行,更利于通风换气。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侧通风机构包括多个方形且可开闭的侧通风膜,且多个所述侧通风膜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成行;温室侧通风机构通过控制侧通风膜的启闭达到温室降温和保温的效果,使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整体性能更加优化。所述蓄热墙体和隔热墙体均由一个或多个由上至下依次水平排列的独立单元格组成;将所述蓄热墙体和隔热墙体设置成各个独立的单元格,不但易于制造,而且能够根据作物对通风透光性的需要,灵活调整单元格的数量,因此更适于所述多功能温室的周年生产。所述蓄热介质优选为液态介质,使得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蓄热保温性能更好。所述温室棚膜为塑料薄膜、硬质塑料板或玻璃,该类温室棚膜使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保温性和透光性更好。所述隔热墙体的材质优选为苯板、聚氨酯板或岩棉,使得该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隔热绝热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阻隔蓄热材料向北侧放热。所述拱形框架的东西两侧均设有山墙,用于维护封闭温室。所述拱形框架为钢结构,这样的设置使温室稳固性更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支撑骨架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墙,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炎热季节可以将隔墙拆除,此时温室类似于大跨度塑料大棚,借助温室顶部的智能通风机构和温室两侧的侧通风机构进行气流交换,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特性,适宜于作物的越夏生产,实现温室的周年利用,使温室在不同季节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设施功能的转换。2、所述隔墙为两层复合结构,一层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层为装有保温绝热材料的隔热墙体。将蓄热墙体侧朝南放置,蓄热介质具有白天蓄热、晚上放热的性能,隔热墙体侧朝北放置,能够阻隔蓄热材料向北侧放热,因而更适于不同习性的作物的生长。寒冷季节,温室类似于阴阳型日光温室,两个温室具有不同的环境因子,如不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特征,可以种植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作物。南侧独立温室由于采光性能好,并且夜间能够接收到隔墙中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借助保温被的保温功能,因而温度较高,适宜北方果蔬的越冬生产;北侧独立温室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可用于果树挂果越冬或食用菌生产,从而保证了该多功能温室在四季均有较高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拆掉隔墙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拱形框架;2、支撑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包括拱形框架,所述拱形框架外表覆盖有温室棚膜,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智能通风机构,所述温室内设有与所述智能通风机构相配合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通风机构包括多个方形且可开闭的顶通风膜,且多个所述顶通风膜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成行;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纵向设置有支撑骨架,且所述支撑骨架将所述温室分隔成南北两个对称的空间,所述支撑骨架内填充有可拆卸的隔墙,所述隔墙为双面复合墙体,一面朝南,且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面朝北,且为装有保温绝热材料的隔热墙体,所述拱形框架的南北两侧贴近地面处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侧通风机构,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可铺展在所述温室棚膜外围的保温被卷;所述侧通风机构包括多个方形且可开闭的侧通风膜,且多个所述侧通风膜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周年生产用温室,包括拱形框架,所述拱形框架外表覆盖有温室棚膜,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智能通风机构,所述温室内设有与所述智能通风机构相配合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通风机构包括多个方形且可开闭的顶通风膜,且多个所述顶通风膜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成行;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纵向设置有支撑骨架,且所述支撑骨架将所述温室分隔成南北两个对称的空间,所述支撑骨架内填充有可拆卸的隔墙,所述隔墙为双面复合墙体,一面朝南,且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面朝北,且为装有保温绝热材料的隔热墙体,所述拱形框架的南北两侧贴近地面处均设有用于温室通风的侧通风机构,所述拱形框架脊部的南北两侧均设有可铺展在所述温室棚膜外围的保温被卷;所述侧通风机构包括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飞魏晓明丁小明曹楠周长吉何芬潘守江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