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98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47
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薄膜天线(10);电缆(20),其与薄膜天线(10)的供电部(14)连接;以及支承体(30),其卷绕有薄膜天线(20)的至少一部分,支承体(30)具有用于保持电缆(20)的保持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天线装置
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薄膜天线和与该薄膜天线连接的电缆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安装容易的天线,广泛普及具有挠性的薄膜天线。这里,薄膜天线是指具有有挠性的电介质薄膜和形成于电介质薄膜的正面的天线导体的天线。例如,众所周知粘贴于汽车的车窗来使用的薄膜天线。在使用具有挠性的薄膜天线来构成立体的天线的情况下,优选将薄膜天线粘贴或卷绕于刚性高的支承体,来维持天线导体的立体构造。这是因为:若天线导体的立体构造变化,则天线特性变化。然而,相对于薄膜天线的高频电流的输入输出使用与由两个连接点构成的供电部连接的电缆(例如同轴电缆)来进行。薄膜天线与电缆通常通过将设置于薄膜天线的天线导体的两个连接点与电缆的热端/冷端导体(同轴电缆的内侧/外侧导体)软钎焊来进行连接。因此,若电缆被强大的力拉拽,则有时电缆从薄膜天线的供电部(两个连接点)脱离。因此,在具备薄膜天线与电缆的天线装置中,提高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连接可靠性)是重要的。作为为了提高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而能够利用的技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持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将电缆嵌入在保持部件形成的槽,并利用保持部件保持电缆,从而即便拉拽电缆的一端,该力也难以传递至另一端。因此,若使与薄膜天线连接的电缆由该保持部件保持,则能够提高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2403327号说明书(2012年1月4日公开)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持部件虽然具有提高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的功能,但不具有维持天线导体的立体构造的功能。因此,在仅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持部件对与薄膜天线连接的电缆进行保持的话,无法使天线特性恒定。另外,在为了维持天线导体的立体构造,而同时采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持部件和粘贴或卷绕薄膜天线的支承体的情况下,招致构造的复杂化、大型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薄膜天线和与该薄膜天线连接的电缆的天线装置中,提高天线特性的恒定性与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而不招致构造的复杂化、大型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薄膜天线;电缆,其与上述薄膜天线的供电部连接;以及支承体,其卷绕有上述薄膜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支承体具有用于保持上述电缆的保持机构。本专利技术在具备薄膜天线和与该薄膜天线连接的电缆的天线装置中,能够提高天线特性的恒定性与针对电缆的拉拽的耐久性而不招致构造的复杂化、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支承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薄膜天线的俯视图。图4中的(a)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薄膜天线与电缆的立体图。图4中的(b)是天线装置所具备的薄膜天线的立体图。图5中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树脂模制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中的(b)是示出图5中的(a)所示的树脂模制部的左侧表面的侧视图。图6中的(a)~(d)分别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主视图、右视图以及仰视图。图7中的(a)是搭载有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扰流板的车身的立体图。图7中的(b)是该扰流板的立体图。图8中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8中的(b)是该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薄膜天线的俯视图。图10中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支承体的放大俯视图。图10中的(b)是该支承体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参考例的天线装置的VSWR以及平均增益的频率依赖性的曲线图。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VSWR以及平均增益的频率依赖性的曲线图。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VSWR以及平均增益的频率依赖性的曲线图。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VSWR以及平均增益的频率依赖性的曲线图。图15中的(a)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支承体的立体图。图15中的(b)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7中的(a)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变形例所具备的支承体的第三支承面的俯视图。图17中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8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收纳于扰流板的方法的图。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以及俯视图。图20是示出将图19所示的天线装置收纳于扰流板的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天线装置的结构〕参照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天线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中的(a)是天线装置1所具备的支承体30的上表面侧立体图,图2中的(b)是该支承体30的下表面侧立体图。图3是天线装置1所具备的薄膜天线10的俯视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天线装置的“上、下、左、右、前、后”而言,根据各附图的xyz坐标系,以“z轴正方向为上”、“z轴负方向为下”、“y轴正方向为右”、“y轴负方向为左”、“x轴正方向为后”、“x轴负方向为前”进行说明。因此,与搭载于车身等的状态下的天线装置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未必一致。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1具备薄膜天线10、同轴电缆20以及支承体30。薄膜天线10以获取规定的立体构造的方式卷绕于支承体30。另外,薄膜天线10的与由两个连接点14a、14b构成的供电部14连接的同轴电缆20以通过规定的布线路径的方式保持于支承体30。支承体30是具有第一支承面31、与第一支承面31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二支承面32、以及与第一支承面3对置且与第二支承面32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三支承面33的构造物。薄膜天线10以其正面或背面与第一支承面31、第二支承面32以及第三支承面33接触的方式卷绕于支承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2所示的箱型的树脂成型件作为支承体30来使用,将其上表面作为第一支承面31,将其后侧表面(图示的坐标系中x轴正方向侧的侧表面)作为第二支承面32,并将其下表面作为第三支承面33。该树脂成型件从上表面侧切掉材料,因此未完全被切掉材料而残留的间隔壁的上端面(图2中的(a)中标注斜线的阴影的部分)构成第一支承面31。支承体30的第三支承面33比第一支承面31更向前方(图示的坐标系中x轴负方向)突出,分成与形成有第一支承面31的区域对置的对置区域33a以及不与形成有第一支承面31的区域对置的非对置区域33b两部分。支承体30以通过规定的布线路径的方式保持同轴电缆20,由此作为用于提高针对同轴电缆20的拉拽的耐久性的保持机构,而具备第一保持部34、第二保持部35以及第三保持部36。另外,在支承体30的第三支承面33形成有第一凹部37与第二凹部38,该第二凹部38与该第一凹部37连通并朝向第三支承面33的端部延伸。第一以及第二凹部37、38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凹状收纳部,收纳同轴电缆20的端部与供电部14的连接部分,并且供从此延伸的同轴电缆20插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轴电缆20的端部与供电部14的连接部分被后述的树脂模制部21覆盖(参照图4)。第一凹部37是形成于第三支承面33中的第三支承面33与第二支承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天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薄膜天线;电缆,其与所述薄膜天线的供电部连接;以及支承体,其卷绕有所述薄膜天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承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保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1 JP 2015-179944;2015.11.20 JP 2015-22812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薄膜天线;电缆,其与所述薄膜天线的供电部连接;以及支承体,其卷绕有所述薄膜天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承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保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有:第一支承面;第二支承面,其与所述第一支承面相交;第三支承面,其与所述第一支承面对置且与所述第二支承面相交,所述薄膜天线以与所述第一支承面、所述第二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三支承面接触的方式卷绕于所述支承体,所述保持机构具有第一保持部,该第一保持部将所述电缆保持为所述电缆的一部分在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的方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部设置于比所述第一支承面的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天线具有与所述电缆的热端导体连接的第一天线导体、以及与所述电缆的冷端导体连接的第二天线导体,所述薄膜天线以使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主要部位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并且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主要部位沿所述第三支承面的方式卷绕于所述支承体,所述第一保持部将所述电缆的在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保持为:从该部分至所述第一支承面为止的距离与从该部分至所述第三支承面为止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天线具有与所述电缆的热端导体连接的第一天线导体、以及与所述电缆的冷端导体连接的第二天线导体,所述薄膜天线以使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主要部位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并且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主要部位沿所述第三支承面的方式卷绕于所述支承体,所述第一保持部将所述电缆的在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面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保持为:从该部分至所述第一支承面为止的距离为从该部分至所述第三支承面为止的距离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还具有第二保持部,该第二保持部将所述电缆保持为所述电缆的一部分在沿所述第一支承面且与所述第二支承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原佳纮山口佑一郎千叶洋上山昌辉官宁田山博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