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411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除湿机包括壳体,风道结构包括:第一风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道由壳体的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中,与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中,与第一隔板相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将第一风道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换热器与外壳的一个侧壁之间,第二区域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三区域位于第二换热器与外壳的另一个侧壁之间。该种风道结构使得除湿机在化霜时仍可除湿,尤其适合在一些低温高湿的区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人们通常采用除湿机来调节空气的相对湿度,在相关技术中,除湿机在除湿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霜,尤其是在一些低温高湿的区域,20%以上的时间除湿机都是处于化霜状态,在化霜时,除湿机无法起到除湿的作用,甚至还会对空气进行加湿,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使得除湿机的除湿量小,除湿效率低,严重影响了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除湿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除湿方法。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除湿机,除湿机包括壳体,风道结构包括:第一风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风道由壳体的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中,与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道中,与第一隔板相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将第一风道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换热器与外壳的一个侧壁之间,第二区域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三区域位于第二换热器与外壳的另一个侧壁之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风道结构,通过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将第一风道分割为三个区域,在除湿的过程中,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空气由第一区域进入,经第二区域后由第三区域排出,由于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所以空气在由第一区域进入到第二区域时,空气内的水分会在第一换热器表面凝结成水滴,有效地对空气进行除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换热器需要化霜,此时将第一换热器转换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开始化霜,将第二换热器转换为蒸发器,空气由第三区域进入,经过第二换热器后由第二区域排出;该种风道结构使得除湿机在化霜时仍可除湿,尤其适合在一些低温高湿的区域使用,并且空气不需要经过正在化霜的换热器,避免换热器化霜所产生的水蒸气被经过的空气带入室内,提升了除湿机的除湿量和除湿效率,有效地提升了除湿机的除湿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当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位置互换时,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也需进行互换。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区域相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三区域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的侧壁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在第三区域的侧壁上设置第二进风口,使得风道可有效地控制空气进入的方向,确保除湿过程的稳定运行,有效地保证了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区域相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区域相连通,第三出风口与第三区域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设置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其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共同控制了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可有效地空气进行除湿,确保了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由第一隔板、壳体的侧壁和壳体的顶壁围成,第二风道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相连通;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风口。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风道,并且在壳体的顶壁上设置第四出风口,使得由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中流出的空气都是被引导至第四出风口后再被排出,确保了除湿机的出风方向的一致性,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风机,风机与壳体相连接,设置在第四出风口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四出风口处设置风机,为空气在风道内流动提供动力,加快了风道内的空气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升了除湿机的除湿量和除湿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以控制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进风口处和出风口处设置格栅,以实现对各个出风口和进风口的控制,确保空气由预先设定的进风口进入,由预先设定的出风口排出,保证了空气在风道内部的流动方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串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串联,使得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可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自由转换,当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时,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当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时,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可准确地判断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状态,进而根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状态实现对除湿机的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道结构,因此,该除湿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道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除湿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设置有出气口与回气口;当出气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回气口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时,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当出气口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回气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时,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机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为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提供冷媒,确保了除湿机除湿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四通阀的转换实现换热器与压缩机的接法的改变,实现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转变,确保了除湿机可连续除湿,提升了除湿机的除湿量和除湿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湿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下方,以收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表面所产生的冷凝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接水盘收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表面的冷凝水,避免了冷凝水进入到除湿机内部而损坏除湿机内部的电器元件,确保了除湿机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湿机还包括,水箱,水箱与接水盘相连通,用以储存接水盘收集到的冷凝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水箱用于储存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避免用户需要经常清理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方法,通过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除湿机对空气进行除湿,除湿方法包括:接收到除湿指令,开启压缩机,开启风机;开启第一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转换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转换为冷凝器,以对空气进行除湿;接收到第一换热器化霜指令,开启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一换热器转换为冷凝器,以对第一换热器进行化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壳体的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中,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中,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风道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外壳的一个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外壳的另一个侧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用于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壳体的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中,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中,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将所述第一风道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外壳的一个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外壳的另一个侧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区域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区域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由所述第一隔板、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壳体的顶壁围成,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四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壳体相连接,设置在所述第四出风口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以控制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压缩机设置有出气口与回气口;当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回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时,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当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回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时,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