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星星专利>正文

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32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包括上壳、下壳、次制动机构、主制动机构和轮盘,所述上壳的底端外侧与下壳的上端外侧均设有固定板,对应的固定板之间贯穿设有螺纹轴,所述安装板与上安装槽的内腔壁通过贯穿设置的螺钉固定,所述制动片支撑板设置在次制动片与液压缸之间,所述弹性支脚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套管的内腔顶端,所述制动片支撑板的上端在动力杆的外侧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制动片支撑板与次制动片的侧壁均对称设有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分级制动的效果,提高制动器的使用质量,避免制动顿挫的现象出现,同时降低的使用时间,提高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器
,具体为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盘式制动器是通过摩擦元件从两侧对制动盘进行夹紧而产生制动,相比其他的制动器,它具有制动效率好、制动平稳、散热性好、更换制动片更方便等突出优点。由于其具有很高的使用质量,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载重汽车更是如此,盘式制动器能够将优点发挥在载重汽车上,提高载重汽车的使用安全。现有技术下的盘式制动器均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制动片的夹紧作用来锁定轮盘,实现制动的效果,但是这种制动效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不能够实现分级制动,导致盘式制动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顿挫的现象,缓冲效果差,影响载重汽车的行驶安全,并且由于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影响其使用寿命,提高了用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分级制动,提高制动器自身缓冲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包括上壳、下壳、次制动机构、主制动机构和轮盘,所述上壳的底端外侧与下壳的上端外侧均设有固定板,对应的固定板之间贯穿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两端均通过套接的螺母固定,所述上壳与下壳组成外壳,所述轮盘位于外壳的内腔中部,所述上壳的内腔在轮盘的上端设有次制动片,下壳的内腔在轮盘的下端设有主制动片,所述下壳的内腔底端设有下安装槽,下安装槽中安装有主制动机构,且主制动机构通过连接件连接主制动片的底端中部,所述主制动片的上端面与轮盘的下端面接触;所述上壳的内腔顶端设有上安装槽,且上安装槽中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套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嵌接在上安装槽内腔中,所述安装板与上安装槽的内腔壁通过贯穿设置的螺钉固定,所述次制动机构包括有次驱动机构、液压缸、制动片支撑板、次制动片和滑动杆,所述次驱动机构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压缸;所述制动片支撑板设置在次制动片与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缸中设置有动力杆,动力杆的底端与制动片支撑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制动片支撑板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柱,且支柱呈圆柱形,所述次制动片的上端中部对应支柱设置有支柱孔,支柱孔的内腔呈圆柱形,且支柱插接在支柱孔的内腔中,所述制动片支撑板的下端在支柱的外侧设有滑动杆,所述次制动片上端对应滑动杆开设弹性槽,所述次制动片的下端对应弹性槽开设有缓冲槽,且弹性槽的内腔底端中部与缓冲槽的内腔底端中部贯穿设有滑孔,所述滑动杆的底端依次贯穿弹性槽的内腔与滑孔并延伸至缓冲槽的内腔中,所述滑动杆的底端中部连接有圆柱脚,所述轮盘的上端设置有环形梯形块,且环形梯形块的中部设有环形槽,所述圆柱脚插接在环形梯形块中;所述滑动杆在靠近制动片支撑板的一端套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端外侧开设有多个套管孔,且套管孔内腔中插接套管的顶端,套管的下端内腔中插接弹性支脚的顶端,所述弹性支脚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套管的内腔顶端,且弹性支脚的底端与弹性槽的内腔底端相接触;所述制动片支撑板的上端在动力杆的外侧连接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复位杆、固定块和复位弹簧,复位杆与支撑板相连,上壳的上端外侧设有复位孔,所述复位杆的顶端贯穿上壳的侧壁并延伸至复位孔中,且复位杆的顶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外侧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孔的内腔底端;所述制动片支撑板与次制动片的侧壁均对称设有限位块,对应的限位块之间设有支杆,且支杆均套接承力杆一端,对应的承力杆另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上壳的内腔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底端连接有运动槽,所述限位块插接在限位槽中,所述承力杆插接在运动槽中,所述承力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管不少于两个,且套管沿滑动杆的中心轴线呈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不少于两个,且限位槽之间沿次制动片的中心轴承呈发散式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不少于两组,且缓冲机构沿动力杆的中心呈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弹性支脚的底端设有球形凸起,且球形凸起插接在弹性槽内腔底端设有的球形槽中。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圆柱脚与环形梯形块的配合作用对轮盘固定,通过主制动机构产生制动作用,实现初步制动,再通过制动片支撑板对次制动片产生压紧作用,使次制动片对轮盘产生制动作用,实现最终的制动,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分级制动的效果,提高制动器的使用质量,避免制动顿挫的现象出现,同时降低的使用时间,提高制动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支脚、套管和固定座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块与承力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承力杆相互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杆与圆柱脚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槽俯视图。图中:1上壳、11次驱动机构、12复位孔、13限位槽、14运动槽、2下壳、21主制动机构、22主制动片、3轮盘、31环形梯形块、32环形槽、4液压缸、41制动片支撑板、42支柱、43滑动杆、44圆柱脚、5固定座、51套管、52弹性支脚、6复位杆、61固定块、62复位弹簧、7次制动片、71支柱孔、72滑孔、8限位块、9承力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包括上壳1、下壳2、次制动机构、主制动机构21和轮盘3,上壳1的底端外侧与下壳2的上端外侧均设有固定板,对应的固定板之间贯穿设有螺纹轴,螺纹轴的两端均通过套接的螺母固定,上壳1与下壳2组成外壳,轮盘3位于外壳的内腔中部,上壳1的内腔在轮盘3的上端设有次制动片7,下壳2的内腔在轮盘3的下端设有主制动片22,下壳2的内腔底端设有下安装槽,下安装槽中安装有主制动机构21,且主制动机构21通过连接件连接主制动片22的底端中部,主制动片22的上端面与轮盘3的下端面接触,主制动片22起到主要的制动作用。上壳1的内腔顶端设有上安装槽,且上安装槽中设置有液压缸4,通过液压缸4的作用向制动片支撑板41提供动力,液压缸4上套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嵌接在安装槽内腔中,安装板与安装槽的内腔壁通过贯穿设置的螺钉固定,次制动机构包括有次驱动机构11、液压缸4、制动片支撑板41、次制动片7和滑动杆43,次驱动机构1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压缸4,次驱动机构11驱动液压缸4工作。制动片支撑板41设置在次制动片7与液压缸4之间,液压缸4中设置有动力杆,动力杆的底端与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柱42,且支柱42呈圆柱形,次制动片7的上端中部对应支柱42设置有支柱孔71,支柱孔71的内腔呈圆柱形,且支柱42插接在支柱孔71的内腔中,通过支柱42和支柱孔71的作用,对制动片支撑板41与次制动片7的位置进行初步固定。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在支柱42的外侧设有滑动杆43,滑动杆43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通过正六边形设置的滑动杆43,能够提高其滑动的稳定性,次制动片7上端对应滑动杆43开设弹性槽,次制动片7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包括上壳(1)、下壳(2)、次制动机构、主制动机构(21)和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的底端外侧与下壳(2)的上端外侧均设有固定板,对应的固定板之间贯穿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两端均通过套接的螺母固定,所述上壳(1)与下壳(2)组成外壳,所述轮盘(3)位于外壳的内腔中部,所述上壳(1)的内腔在轮盘(3)的上端设有次制动片(7),下壳(2)的内腔在轮盘(3)的下端设有主制动片(22),所述下壳(2)的内腔底端设有下安装槽,下安装槽中安装有主制动机构(21),且主制动机构(21)通过连接件连接主制动片(22)的底端中部,所述主制动片(22)的上端面与轮盘(3)的下端面接触;所述上壳(1)的内腔顶端设有上安装槽,且上安装槽中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上套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嵌接在上安装槽内腔中,所述安装板与上安装槽的内腔壁通过贯穿设置的螺钉固定,所述次制动机构包括有次驱动机构(11)、液压缸(4)、制动片支撑板(41)、次制动片(7)和滑动杆(43),所述次驱动机构(1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压缸(4);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设置在次制动片(7)与液压缸(4)之间,所述液压缸(4)中设置有动力杆,动力杆的底端与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柱(42),且支柱(42)呈圆柱形,所述次制动片(7)的上端中部对应支柱(42)设置有支柱孔(71),支柱孔(71)的内腔呈圆柱形,且支柱(42)插接在支柱孔(71)的内腔中,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在支柱(42)的外侧设有滑动杆(43),所述次制动片(7)上端对应滑动杆(43)开设弹性槽,所述次制动片(7)的下端对应弹性槽开设有缓冲槽,且弹性槽的内腔底端中部与缓冲槽的内腔底端中部贯穿设有滑孔(72),所述滑动杆(43)的底端依次贯穿弹性槽的内腔与滑孔(72)并延伸至缓冲槽的内腔中,所述滑动杆(43)的底端中部连接有圆柱脚(44),所述轮盘(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梯形块(31),且环形梯形块(31)的中部设有环形槽(32),所述圆柱脚(44)插接在环形梯形块(31)中;所述滑动杆(43)在靠近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一端套接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下端外侧开设有多个套管孔,且套管孔内腔中插接套管(51)的顶端,套管(51)的下端内腔中插接弹性支脚(52)的顶端,所述弹性支脚(52)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套管(51)的内腔顶端,且弹性支脚(52)的底端与弹性槽的内腔底端相接触;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上端在动力杆的外侧连接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复位杆(6)、固定块(61)和复位弹簧(62),复位杆(6)与支撑板(41)相连,上壳(1)的上端外侧设有复位孔(12),所述复位杆(6)的顶端贯穿上壳(1)的侧壁并延伸至复位孔(12)中,且复位杆(6)的顶端设有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的下端外侧通过复位弹簧(62)连接复位孔(12)的内腔底端;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与次制动片(7)的侧壁均对称设有限位块(8),对应的限位块(8)之间设有支杆,且支杆均套接承力杆(9)一端,对应的承力杆(9)另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上壳(1)的内腔侧壁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内腔底端连接有运动槽(14),所述限位块(8)插接在限位槽(13)中,所述承力杆(9)插接在运动槽(14)中,所述承力杆(9)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汽车后盘式制动器,包括上壳(1)、下壳(2)、次制动机构、主制动机构(21)和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的底端外侧与下壳(2)的上端外侧均设有固定板,对应的固定板之间贯穿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两端均通过套接的螺母固定,所述上壳(1)与下壳(2)组成外壳,所述轮盘(3)位于外壳的内腔中部,所述上壳(1)的内腔在轮盘(3)的上端设有次制动片(7),下壳(2)的内腔在轮盘(3)的下端设有主制动片(22),所述下壳(2)的内腔底端设有下安装槽,下安装槽中安装有主制动机构(21),且主制动机构(21)通过连接件连接主制动片(22)的底端中部,所述主制动片(22)的上端面与轮盘(3)的下端面接触;所述上壳(1)的内腔顶端设有上安装槽,且上安装槽中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上套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嵌接在上安装槽内腔中,所述安装板与上安装槽的内腔壁通过贯穿设置的螺钉固定,所述次制动机构包括有次驱动机构(11)、液压缸(4)、制动片支撑板(41)、次制动片(7)和滑动杆(43),所述次驱动机构(1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压缸(4);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设置在次制动片(7)与液压缸(4)之间,所述液压缸(4)中设置有动力杆,动力杆的底端与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柱(42),且支柱(42)呈圆柱形,所述次制动片(7)的上端中部对应支柱(42)设置有支柱孔(71),支柱孔(71)的内腔呈圆柱形,且支柱(42)插接在支柱孔(71)的内腔中,所述制动片支撑板(41)的下端在支柱(42)的外侧设有滑动杆(43),所述次制动片(7)上端对应滑动杆(43)开设弹性槽,所述次制动片(7)的下端对应弹性槽开设有缓冲槽,且弹性槽的内腔底端中部与缓冲槽的内腔底端中部贯穿设有滑孔(72),所述滑动杆(43)的底端依次贯穿弹性槽的内腔与滑孔(72)并延伸至缓冲槽的内腔中,所述滑动杆(43)的底端中部连接有圆柱脚(44),所述轮盘(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梯形块(31),且环形梯形块(31)的中部设有环形槽(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许星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