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2503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包括截水天沟施工、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不对称式护拱施工和洞顶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各步骤衔接紧密,隧道护拱及桩基布置位置、结构与尺寸设计合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具有施工便捷,施工速度迅速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偏压效果好,可以有效地较少隧道浅埋偏压给铁路运营安全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浅埋开挖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隧道浅埋开挖(埋深较浅)存在明挖暗做的形式,但施工方法不适应偏压地段,这种产品无法达到降低山体偏压造成的横向压力,隧道因侧向压力作用,易出现衬砌开裂,以及衬砌整体偏压,造成运营期间隧道衬砌侵占净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隧道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施做截水天沟,并将截水天沟内的水流引至自然水沟;S2:进行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具体包括:S2.1:预留上台阶核心土,分侧拉槽开挖隧道护拱基础至护拱基础高度;S2.2: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坡比进行刷坡,保证坡脚处护拱基础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边坡挂网进行喷锚临时支护;S3:不对称式护拱施工,具体包括:S3.1:高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2:低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3:进行护拱施工,并在护拱施工完成后对护拱进行支撑;S4:洞顶回填,具体指:待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采用碎石土进行分层夯填密实。进一步的,步骤S2.2中,喷锚临时支护中采用的锚杆是φ22砂浆锚杆,所述锚杆长度为5m,相邻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5×1.5米,且锚杆呈梅花形布置,锚杆外漏的长度为70cm。进一步的,步骤S2.2中,边坡挂网采用φ6钢筋网铺满,网格间距20cm×20cm,喷射的混凝土是10cm厚C25网喷混凝土。进一步的,步骤S3.1中,高山侧护拱基础采用3跟φ32砂浆锚杆注浆加强,与护拱一起浇筑;且所述的φ32砂浆锚杆的长度为8.0m,端头预留50cm。进一步的,步骤S3.2中,低山侧护拱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待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破除桩头,保证桩基钢筋深入护拱基础80cm,桩基深入护拱基础10cm。优选的,所述的C35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的桩径为1米,桩长15米,纵向桩间距3米。进一步的,步骤S3.3中,护拱采用80cm厚C35钢筋混凝土,护拱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φ25螺纹钢筋的间距为20cm;纵向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φ16螺纹钢筋的间距为25cm,加强筋φ8圆钢,φ8圆钢的间距为25cm。优选的,所述的护拱使用I20型工字钢支撑,所述I20型工字钢的间距为60cm。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的分层夯填密实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确保覆盖层厚度小于等于3m。优选的,分层夯填密实施工的密实度大于等于0.8,所用碎石的粒径小于等于1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各步骤衔接紧密,隧道护拱及桩基布置位置、结构与尺寸设计合理;采用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具有施工便捷,施工速度迅速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抗偏压效果好,可以有效地较少隧道浅埋偏压给铁路运营安全带来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浅埋偏压不对称护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配筋示意图;图中:1、隧道;2、护拱;3、高山侧护拱端部;4、低山侧护拱端部;5、φ32砂浆锚杆;6、φ25螺纹钢筋;7、φ16螺纹钢筋;8、φ8圆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隧道1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施做截水天沟,并将截水天沟内的水流引至自然水沟,所述隧道1的开挖断面为114m2~140m2;S2:进行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具体包括:S2.1:预留上台阶核心土,分侧拉槽开挖隧道护拱基础至护拱基础高度;S2.2: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坡比进行刷坡,保证坡脚处护拱基础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边坡挂网进行喷锚临时支护;S3:不对称式护拱2施工,具体包括:S3.1:高山侧护拱端部3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2:低山侧护拱端部4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3:进行护拱2施工,并在护拱施工完成后对护拱进行支撑;S4:洞顶回填,具体指:待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采用碎石土进行分层夯填密实。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2中,喷锚临时支护中采用的锚杆是φ22砂浆锚杆,所述φ22砂浆锚杆长度为5m,相邻φ22砂浆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5×1.5米,且φ22砂浆锚杆呈梅花形布置,φ22砂浆锚杆外漏的长度为70c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2中,边坡挂网采用φ6钢筋网铺满,网格间距20cm×20cm,喷射的混凝土是10cm厚C25网喷混凝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3.1中,高山侧护拱基础采用3跟φ32砂浆锚杆5注浆加强,与护拱一起浇筑;且所述的φ32砂浆锚杆5的长度为8.0m,端头预留50c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3.2中,低山侧护拱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待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破除桩头,保证桩基钢筋深入护拱基础80cm,桩基深入护拱基础10cm;所述的C35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的桩径为1米,桩长15米,纵向桩间距3米。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3.3中,护拱采用80cm厚C35钢筋混凝土,护拱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6,φ25螺纹钢筋6的间距为20cm;纵向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7,φ16螺纹钢筋7的间距为25cm;加强筋为φ8圆钢8,φ8圆钢8的间距为25cm;所述的护拱使用I20型工字钢支撑,所述I20型工字钢的间距为60c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的分层夯填密实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确保覆盖层厚度小于等于3m,分层夯填密实施工的密实度大于等于0.8,所用碎石的粒径小于等于15cm。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总共分4步,包括截水天沟施工、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不对称式护拱施工和洞顶回填。其中,所述截水天沟施工是指对隧道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施做截水天沟,并引至自然水沟,保证雨水不流入护拱段,所述隧道1的开挖断面为114m2~140m2。所述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包括:对隧道护拱基础开挖,预留上台阶核心土,分侧拉槽开挖至护拱基础高度,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坡比进行刷坡,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隧道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施做截水天沟,并将截水天沟内的水流引至自然水沟;S2:进行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具体包括:S2.1:预留上台阶核心土,分侧拉槽开挖隧道护拱基础至护拱基础高度;S2.2: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坡比进行刷坡,保证坡脚处护拱基础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边坡挂网进行喷锚临时支护;S3:不对称式护拱施工,具体包括:S3.1:高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2:低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3:进行护拱施工,并在护拱施工完成后对护拱进行支撑;S4:洞顶回填,具体指:待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采用碎石土进行分层夯填密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隧道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施做截水天沟,并将截水天沟内的水流引至自然水沟;S2:进行不对称式护拱基础施工,具体包括:S2.1:预留上台阶核心土,分侧拉槽开挖隧道护拱基础至护拱基础高度;S2.2: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坡比进行刷坡,保证坡脚处护拱基础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边坡挂网进行喷锚临时支护;S3:不对称式护拱施工,具体包括:S3.1:高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2:低山侧护拱端部的护拱基础施工,护拱基础主筋采用φ25螺纹钢筋,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25cm;S3.3:进行护拱施工,并在护拱施工完成后对护拱进行支撑;S4:洞顶回填,具体指:待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采用碎石土进行分层夯填密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喷锚临时支护中采用的锚杆是φ22砂浆锚杆,所述砂浆锚杆长度为5m,相邻砂浆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5×1.5米,且所述的砂浆锚杆呈梅花形布置,砂浆锚杆外漏的长度为7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偏压不对称式护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边坡挂网采用φ6钢筋网铺满,网格间距20cm×20cm,喷射的混凝土是10cm厚C25网喷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辉王传宗谭朝阳何旭东雷保珂林少军杨洪飞赵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