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0306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基底粉体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真空环境下,在等离子发生区域通入工作气体载入碳源,0.1‑1小时内,在金属粉体表面得到三维石墨烯;所述基底粉体为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所述金属粉体包括铝粉、镍粉、铜粉、钛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粉体包括碳化硅粉、石英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直接在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基底上制备石墨烯,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艺和高温过程,处理工序更加简化和具有兼容性;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包覆复合材料制备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烯作为一种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研究者们对石墨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如其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声学和耐蚀性能等等得益于石墨烯的sp2轨道杂化以及二维薄层结构,石墨烯及类石墨烯材料展现出了超高的强度、优异热导率和电导率、透光率以及柔性轻质等特性。凭借以上独特的物理性能,石墨烯在能源、环境、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低成本、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延展性和机加性能等优点,铝及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普通铝合金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在提高铝合金力学性能的传统工艺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合金元素调整、结构设计、热处理制度和变形工艺等,但是难以实现铝合金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突破。碳作为增强体能够有效提高铝及其合金的强度和刚度。最初,研究者们针对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石墨烯的出现,研究者们发现与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相比,石墨烯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高的模量、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延伸性能,这使得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代铝基复合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与颗粒及纤维增强材料相比,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具有全新的强軔化机理。此外,石墨烯在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能上展现出的优异性能,以及纳米量子效应,有望赋予铝基复合材料多功能化特性,从而得一种新型的轻质、导热、导电和加工性能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目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仍然存在一些列的技术工艺问题,比如:1)石墨烯不容易均匀分散石墨烯微片材料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导致在分散过程中易团聚而降低表面能;2)不易制备出石墨烯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由于石墨烯在分散过程汇中易团聚所以分散的石墨烯量有限,进而造成了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含量普遍偏低,这样使得石墨烯的优良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界面反应较严重采用纯Al或低合金元素含量的Al合金作为基体,同时由于制备工艺加热和保温时间过长,这导致了石墨烯与基体之间发生较重的界面反应,生成Al4C3脆性相影响材料性能;4)制备工艺较为单一烧结法是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最基本方法,而烧结法制备出的材料往往致密度不高,界面结合也不够好。因此开发一种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艺和高温过程、能直接利用在铝粉基底上快速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产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直接利用在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上制备石墨烯,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艺和高温过程,且处理工序更加简化和具有兼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基底粉体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真空环境下,在等离子发生区域通入工作气体载入碳源,0.1-1小时内,在金属粉体表面得到三维石墨烯;所述基底粉体为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所述金属粉体包括铝粉、镍粉、铜粉、钛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粉体包括碳化硅粉、石英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金属粉体为铝粉。进一步,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控制为10-300毫巴;所述工作气体包括氢气、氩气、氦气和氮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工作气体包括但不仅限于氢气、氩气、氦气和氮气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所述碳源为甲烷及含有SP3和SP2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把粉基底体放置在等离子体反应的区域,且无需控制加热温度;把甲烷和/或含有SP3和SP2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引入到反应体系中,在氢等离子作用下得到-CH3键,适当增加碳的含量,从而实现快速在基底粉体上快速制备石墨烯花簇阵列的目的,此种方法可直接利用在基底上制备石墨烯,从而得到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包覆的复合材料。现有技术的一些制备方法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但温度过高,会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生成脆性界面相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不需要高温过程,界面反应较弱,增强了基体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进一步,所述碳源包括甲烷、甲醇、乙醇、甲酸甲酯、乙炔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源包括但不仅限于甲烷、甲醇、乙醇、甲酸甲酯、乙炔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所述工作气体除载入碳源外,还可以载入一种或多种还原性和化学惰性气体。所述还原性和化学惰性气体包括氢气,氮气,氩气。还原性气体用来打开甲烷气体的化学键,而惰性气体拥有增加等离子能量密度。进一步,所述工作气体的流速为10-60sccm;所述碳源的流速为10-60sccm。作为一种优选,工作气体为氢气,碳源为CH4。作为一种优选,工作气体为氢气、氩气,载入的碳源为CH4;氢气的流速为10-60sccm,氩气的流速为10-60sccm;CH4的流速为10-60sccm。工作气体和携带的碳源流速控制在10-60sccm,调节C-H比例,控制石墨烯生长速度,以得到高质量的三维石墨烯。进一步,所述离子发生区域的功率为100w-10kW。进一步,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基底粉体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将装置中的真空度抽至10-300毫巴;2)在等离子发生区域通入氢气和氮气载入乙炔,等离子发生区域的功率为100w-10kW,载有乙炔的氢气和氮气的流速为10-60sccm,无需外加热源加热,经过0.1-1小时的沉积,在球状基底粉体表面得到三维石墨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这样该结构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的表面负载,较大的比表面积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作为较优的电催化剂载体被应用于燃料电池等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储能材料、光伏材料和散热材料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基底粉体放置在等离子体反应的区域,且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艺和控制加热温度,把甲烷或其他有机化合物引入到反应体系中,在氢等离子作用下得到-CH3键,适当增加碳的含量,从而实现了快速在基底粉体上制备石墨烯花簇阵列的目的;该方法处理工序更加简化和具有兼容性,且制备时间短,仅需0.1-1小时。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直接利用在基底粉体上制备石墨烯,从而得到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包覆的复合材料,该结构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的表面负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包覆复合材料制备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未生长石墨烯的铝粉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图2为铝粉表面生长包覆石墨烯的电子扫描显微镜图片。图3为图2样品的高倍电子显微扫描照片。图4为石墨烯@铝基样品的拉曼表征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利用微波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底粉体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真空环境下,在等离子发生区域通入工作气体载入碳源,0.1‑1小时内,在金属粉体表面得到三维石墨烯;所述基底粉体为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所述金属粉体包括铝粉、镍粉、铜粉、钛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粉体包括碳化硅粉、石英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底粉体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真空环境下,在等离子发生区域通入工作气体载入碳源,0.1-1小时内,在金属粉体表面得到三维石墨烯;所述基底粉体为金属粉体或非金属粉体,所述金属粉体包括铝粉、镍粉、铜粉、钛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粉体包括碳化硅粉、石英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控制为10-300毫巴;所述工作气体包括氢气、氩气、氦气和氮气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甲烷及含有SP3和SP2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包括甲烷、甲醇、乙醇、甲酸甲酯、乙炔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气体除载入碳源外,还可以载入一种或多种还原性和化学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双龙史浩飞李朝龙朱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