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03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属于高炉布料方法技术领域。该布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料面等面积划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2)中心加炭布料,且中心加炭量为总焦炭量的20~25%;3)焦炭、大烧结矿和小烧结矿采用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位错角度布料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布料方式,且布料宽度为1~5个角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炉布料方法根据烧结矿实行分级入炉,以改变焦炭、大烧结矿、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和中心加焦量,控制煤气流分布,能够适用于原燃料条件变化大,炉况经常波动的情况,保证高炉顺利推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炉布料方法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
技术介绍
高炉布料是指炉料装入炉内时,炉料的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α角、料线和批重等的合理选择并进行布料。高炉布料方法的原则是保证煤气合理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保证高炉顺行。高炉布料对高炉的稳定顺行及煤气利用起关键的作用,也即对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产量、焦比有决定性的作用。无钟炉顶布料由于具备以下优点,①采用大矿角、大焦角和大角差的装料制度,炉料偏析小,炉况稳定性较好,煤气利用率较高;②采用大矿批装料制度,使焦炭层在炉内加厚,形成较好的焦窗透气性,对高炉生产顺行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③采用大批重、正分装,能够适当抑制边缘、开放中心;④提高(降低)料线,促进(抑制)边缘煤气发展;增大(缩小)批重,加重中心(边缘)等,因此,高炉无钟炉顶在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布料方式为多环布料,另外还设有单环布料、扇形布料、螺旋布料和定点(任意设定)布料手段。布料溜槽每布一批料,其起始角均较前批料的起始角步进60,整个过程的无限循环即完成高炉的装、布料动作。为使布料均匀,每一料批维持一定的布料圈数,在装料制度为C↓O↓时,一批料由二个小批组成,在正常批重下,选择C布10~12圈,O布10~12圈的布料制度。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1250602A,申请公开日:2008-8-27)公开了一种高炉溜槽多环布料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计算炉料落到xy平面后其中心距高炉中心的距离;2、确定理论上的最大、最小布料角度;3、确定矿石和焦碳的外环、内环实际布料角度;4、确定矿石和焦碳布料环数;5、按等面积布料原则分别确定矿石和焦碳中间环的布料角度和相邻环与环之间的角度差;6、确定矿石和焦碳每环的布料圈数。该方法是所有高炉无钟炉顶布料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1845528A,申请公开日:2010-09-29)公开了高炉无钟炉顶多环矩阵布料方法,该方法为布料矩阵的设置按9~11个环位设定;一般布焦炭选择4~6个环位,布矿石选择3~5个环位。布焦炭各环位上的圈数选择以平铺为宜;矿石各环位上的圈数选择是用来控制炉喉半径上的矿焦比,从而控制煤气流径向分布,布焦、矿布圈数一般控制在10~14圈。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获得边缘煤气有一定通路、中心煤气发展的炉喉煤气分布,并且布料灵活可调;从而保持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实现打开中心、稳定边缘的目的,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1285108A,申请公开日:2008-10-15)公开了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方法,采用多环布料结合中心加焦的布料方法,中心加焦的焦炭量占入炉焦炭总量的10~15%,能够保证获得III型煤气分布并且灵活可调,保持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实现打开中心、稳定边缘、活跃炉缸目的,提高煤气中CO2含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目前公开的无钟炉顶多环布料方法,应用上都有局限性,每个高炉的装备水平、原燃料条件、操作水平和生产条件不同上述公开的布料方法不一定能适合高炉实际条件,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普遍适用的布料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高炉布料方法适用于原燃料条件变化大,炉况经常波动的条件下,保证高炉顺利推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料面等面积划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2)中心加炭布料,且中心加炭量为总焦炭量的20~25%;3)焦炭、大烧结矿和小烧结矿采用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位错角度布料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布料方式,且布料宽度为1~5个角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焦炭和大烧结矿采用的布料方式为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位错角度布料三种,且布料宽度为4~5个角位;小烧结矿采用的布料方式为同角位布料和错角位布料两种,且布料宽度为1~3个角位。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将料面等面积划分成11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更进一步地,所述高炉布料方法满足的高炉炉顶设备参数为:炉喉直径6~12m;溜槽长度2~6m;溜槽垂直下沿到零料面的距离1.2~1.7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炉布料方法根据烧结矿实行分级入炉,以改变焦炭、小烧结矿、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和中心加焦量,控制煤气流分布,能够适用于原燃料条件变化大,炉况经常波动的情况,保证高炉顺利推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以3200m3的高炉为例,烧结矿实行分级入炉,以改变焦炭、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和中心加焦量,控制煤气流分布,从而实现高炉顺行。且本专利技术高炉的炉顶设备参数为:炉喉直径9m;溜槽长度4m;溜槽垂直下沿到零料面的距离1.446m。实施例1首先将料面等面积的划分成11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如表1所示。表1焦炭、大烧结矿、小烧结矿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角位1234567891011实测值11.5°20°25°28°32°36°40°43°46°49°51°若原燃料质量较好,炉型合理,炉况顺利推行,则布料方式如表2所示;表2焦炭、大烧结矿、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一)由表2可知,本实施例的布料矩阵或其中C代表焦炭,Ol代表大烧结矿,OS代表小烧结矿,此种方法特点是,中心加焦量占焦炭总量20%,高炉中心煤气流较强,小烧结矿错角位布置,边沿煤气流受抑制,适应于原燃料条件较好,炉型合理,炉况顺行条件下高炉高效冶炼。实施例2若原燃料质量一般,炉型不规则,炉况顺利推行,则布料方式如表3所示;表3焦炭、大烧结矿、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二)由表3可知,本实施例的布料矩阵或其中C代表焦炭,Ol代表大烧结矿,OS代表小烧结矿,此种方法特点是,中心加焦量占焦炭总量20%~25%,边沿焦炭布料角度比同角位大烧结矿大0.5°,减少大烧结矿边沿布矿环数,小烧结矿比焦炭和大烧结矿大1个角位或同角位布料,达到疏松中心煤气流,加强边沿煤气流,维持合理炉型的目的。实施例3若原燃料质量较差,炉型不规则,炉况波动,不能保证顺利推行,则布料方式如表4所示;表4焦炭、大烧结矿、小烧结矿的布料方式(三)由表4可知,本实施例的布料矩阵或其中C代表焦炭,Ol代表大烧结矿,OS代表小烧结矿,此种方法特点是,中心加焦量占焦炭总量25%,减少大烧结矿1个布料角位,减少大烧结矿边沿布料环数,小烧结矿比焦炭和大烧结矿低1~2个或同角位布料,主要作用是疏松中心煤气流,加强边沿煤气流,防止炉身粘结,维持合理炉型。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料面等面积划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2)中心加炭布料,且中心加炭量为总焦炭量的20~25%;3)焦炭、大烧结矿和小烧结矿采用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位错角度布料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布料方式,且布料宽度为1~5个角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料面等面积划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测出每等份实际对应的布料角位和料流角度;2)中心加炭布料,且中心加炭量为总焦炭量的20~25%;3)焦炭、大烧结矿和小烧结矿采用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位错角度布料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布料方式,且布料宽度为1~5个角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炉况条件且实现高效冶炼的高炉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焦炭和大烧结矿采用的布料方式为同角位布料、错角位布料和同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刚余珊珊刘栋梁王素平肖志新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