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2810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属于生物菌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利用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印度梨形孢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定功能分解发酵造纸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研制出抗寒、抗旱、抗涝、抗病、增产的生物菌肥。技术路线为:造纸厂产生的废弃物稻壳与秸秆等纤维素类物质经处理后和剩饭菜干粉制成培养基,接种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和印度梨型孢真菌的发酵液混合物,经发酵制成液体菌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当前3大难题:秸秆和稻壳等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造纸厂污染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各种作物产量、品质,生产成本低,肥效显著,增强作物抗逆性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属于生物菌肥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肥支撑着我国农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已造成了土壤“贫瘠”和环境污染,地力下降、水源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等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业的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发展低成本、高肥效、无污染的生物菌肥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欧美发达国家生物菌肥的使用量已占农肥施用量的50%左右,而我国仅为10%。因此研究发展生物菌肥是支撑我国农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我国菌肥的产量仅为化肥的1/200。有关专家估计,若菌肥产量为化肥的3%,则可增产粮食50-100亿公斤。我国每年盲目施用化肥造成的浪费约为100万吨,5亿元人民币之多。因此,开发生产高效优质的菌肥资源,即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又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并且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令人遗憾的是根瘤菌菌剂质量与应用效果、生产成本等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其他的微生物肥料产品的研发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当时俗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制成的“5406”放线菌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现也称为AM菌根),在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复合菌剂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不同的菌剂与有机、无机复合的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目前,生物菌肥产品种类繁多,在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12个,包括固氮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复合菌剂、微生物产气剂、农药残留降解菌剂、水体净化菌剂和土壤生物改良剂(或称生物修复剂)、复合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类产品。但作为真菌菌剂应用于菌肥生产的菌株非常少见,VA菌根又不能人工培养。目前微生物肥的发展仍然受到制约。大多数新型肥料产品是技术技术产品,在研究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国内专家们从事新型肥料开发的很少,目前市场上应用的许多新型肥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新产品开发更是乏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印度梨形孢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特定功能分解发酵造纸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研制出抗寒、抗旱、抗涝、抗病、增产的生物菌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将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废弃物质和剩饭菜干粉制成培养基,接种发酵液混合液,发酵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ACCC10010)、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混合而成,经发酵制成生物菌肥成品。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废弃物质为造纸厂下脚料、米糠、稻壳、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混合比例为0.5∶1.0∶2.0∶4.0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剩饭菜干粉原料为饭店和学校食堂丢弃的馒头、面条、大米等含淀粉的食品。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印度梨形孢发酵剂的培养方法具体为下述四种方法之一;方法一斜面培养;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为6.5-7.5,培养温度28-30℃,时间36-72小时;方法二摇瓶菌种;培养基为土豆50g,葡萄糖,10g,剩饭菜干粉100g,水1000mL,pH值为6.5-7.5,将斜面菌种一环接种于装有100mL培养液的三角瓶内,在摇床上振荡培养48小时;振荡培养条件为180rpm,28℃;方法三卡氏罐培养菌种;葡萄糖5g,剩饭菜干粉150g,麸皮50g,水1000mL,pH值为6.5-7.5,摇瓶菌种50mL接种于装有5L培养液的卡氏罐内,48小时培养;方法四发酵罐菌种培养;剩饭菜干粉200g,水1000mL,pH值为6.5-7.5,将卡氏罐菌种经自动密闭除菌接头转种于发酵罐内,接种量5%,28℃通气条件下培养。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巨大芽孢杆菌培养方法具体为下述四种方法之一;方法一斜面菌种;蛋白胨5.0g,牛肉膏3.0g,土壤浸出液250mL,蒸馏水750mL,琼脂20g,土壤浸出液配制要点:土壤50g,加水200mL,121℃灭菌1小时,过滤补水至250mL;方法二摇瓶菌种;蛋白胨5.0g,牛肉膏3.0g,土壤浸出液250mL,蒸馏水750mL,土壤浸出液配制要点;土壤50g,加水200mL,121℃灭菌1小时,过滤补水至250mL;方法三卡氏罐培养菌种;蛋白胨5.0g,牛肉膏3.0g,玉米粉5.0g,土壤浸出液250mL,蒸馏水750mL,土壤浸出液配制要点;土壤50g,加水200mL,121℃灭菌1小时,过滤补水至250mL;方法四发酵罐菌种培养;蛋白胨5.0g,牛肉膏3.0g,玉米粉5.0g,土壤浸出液250mL,蒸馏水750mL,土壤浸出液配制要点;土壤50g,加水200mL,121℃灭菌1小时,过滤补水至250mL。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具体为;培养基为稻壳灰500kg,剩饭菜粉100kg,发酵液混合液500mL,发酵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按0.5∶1.0∶2.0∶4.0的比例混合而成,将培养基与发酵液混合液混匀,置发酵池中进行15天调温发酵后,取其上清液,制成液体菌肥。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经发酵制成生物菌肥成品具体为;将发酵后的产品,取其上清液,制成液体菌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解决了当前3大难题:秸秆和稻壳等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造纸厂污染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提高各种作物产量、品质,生产成本低,肥效显著,增强作物抗逆性能等效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的主要技术路线为造纸厂产生的废弃物、稻壳与秸秆等纤维素类物质经处理后和剩饭菜干粉制成培养基,接种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ACCC10010)、解钾菌和印度梨型孢真菌的发酵液混合物,接种比例为0.5∶1.0∶2.0∶4.0,经发酵、烘干制成成品。主要工艺包括:混合菌剂的制备技术:根据四株菌不同的营养需求,分别选用最适木霉、印度梨形孢真菌、解钾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纯菌发酵,成熟的4种发酵液经检验合格后,合格的高质量的发酵液再按照0.5∶1.0∶2.0∶4.0的比例与载体进行分步复混。菌肥载体的选择和优化该生物菌肥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造纸厂下脚料、米糠、稻壳、秸秆等纤维素类物质和剩饭菜。下脚料原材料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为;将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废弃物质和剩饭菜干粉制成培养基,接种发酵液混合液,发酵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混合而成,经发酵制成生物菌肥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为;将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废弃物质和剩饭菜干粉制成培养基,接种发酵液混合液,发酵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混合而成,经发酵制成生物菌肥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废弃物质为造纸厂下脚料、米糠、稻壳、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纤维素降解菌木霉、巨大芽孢杆菌、解钾菌及印度梨型孢真菌混合比例为0.5∶1.0∶2.0∶4.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利用废弃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印度梨形孢发酵剂的培养方法具体为下述四种方法之一;方法一斜面培养;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为6.5-7.5,培养温度28-30℃,时间36-72小时;方法二摇瓶菌种;培养基为土豆50g,葡萄糖,10g,剩饭菜干粉100g,水1000mL,pH值为6.5-7.5,将斜面菌种一环接种于装有100mL培养液的三角瓶内,在摇床上振荡培养48小时;振荡培养条件为180rpm,28℃;方法三卡氏罐培养菌种;葡萄糖5g,剩饭菜干粉150g,麸皮50g,水1000mL,pH值为6.5-7.5,摇瓶菌种50mL接种于装有5L培养液的卡氏罐内,48小时培养;方法四发酵罐菌种培养;剩饭菜干粉200g,水1000mL,pH值为6.5-7.5,将卡氏罐菌种经自动密闭除菌接头转种于发酵罐内,接种量5%,28℃通气条件下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社琴张玲秀杨亚珍查凡白建华郝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忻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