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长林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71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属于灌装头领域,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置为空心,壳体内部的空心结构设置有若干根内空心圆柱,与壳体内侧边接触空心圆柱与壳体内侧边固定连接,若干根空心圆柱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空心圆柱与至少一个相邻的空心圆柱相交且连通,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之间的连通口由壳体的内侧壁指向引液圆的中心且与引液圆连通。通过在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根空心圆柱,且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之间相互连通,从而使得灌装头在开关关闭后剩余的少量液滴会吸附在灌装头的内部,由于液滴与空心圆柱的内侧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空心圆柱的内侧面对液滴产生接触拉力。

High efficiency back suction filling head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back suction filling head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illing head,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is set to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and internal set is hollow, hollow structure inside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low cylinder, and the shell side contact with hollow cylindrical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edge, a plurality of hollow cylinder in case the center surrounded by the liquid round, hollow cylindrical hollow cylinder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adjacent intersection and connectivity,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mouth and the hollow cylindrical hollow cylinder from the inside wall of the shell to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and the liquid liquid leading circle connected. The inner side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low cylinder,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llow cylinder and the hollow cylinder, inside a small amount of liquid drops so that the filling head remaining in the switch is closed after the adsorption in the filling head, the inner droplet and hollow cylindrical surface contact, from which inside of the hollow cylinder face drops contact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头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生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重视,不管是在平时的早餐或在平时的零时等都会涉及到牛奶、豆奶或其它饮料等。在现饮料的灌装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其中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防止饮料感染细菌,加快灌装速度,灌装的量准确。现在常用的灌装方式有插入式灌装、隔空灌装等。插入式灌装需要的灌装头比较复杂灌装头,并且在灌装速度上比较慢,灌装速度远远比不上隔空灌装,因此先又很多的灌装技术均选用隔空灌装。现有的隔空灌装方式分有定量传感器灌装等,但是在灌装头方面均是使用普通的灌装头。现有普通的灌装头有很多缺点,首先是普通的灌装头在开关关闭后,还会有遗漏的液滴悬挂在灌装头外部或滴落下来等。首先在灌装饮料或豆奶过程中,有液滴悬挂在灌装头外部时,会使液滴与空气充分接触感染细菌等,从而使得在第二次灌装会把感染细菌的液滴装入瓶内,会使得灌装的饮料常常会不合格等。其次,在灌装饮料或豆奶过程中液滴悬挂在灌装头外部或滴落下来等会使得灌装的量不准确,从而使得灌装的相同的饮料误差较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解决现有灌装头在灌装过程中液滴悬挂在灌装头外部或滴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置为空心,壳体内部的空心结构设置有若干根内空心圆柱,与壳体内侧边接触空心圆柱与壳体内侧边固定连接,若干根空心圆柱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空心圆柱与至少一个相邻的空心圆柱相交且连通,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之间的连通口由壳体的内侧壁指向引液圆的中心且与引液圆连通。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引液圆的直径为0.2厘米-2厘米。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空心圆柱的内部空心部分的直径为0.1厘米-1厘米。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空心圆柱的数量根据壳体的内侧直径的增大而增多,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之间不连通部分的最大厚度不大于0.2厘米。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根空心圆柱,且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之间相互连通,从而使得灌装头在开关关闭后剩余的少量液滴会吸附在灌装头的内部,由于液滴与空心圆柱的内侧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空心圆柱的内侧面对液滴产生接触拉力,同时由于液滴与空心圆柱的内侧面紧密接触,空气无法进入到灌装头内部,从而得液滴在空气气压和空心圆柱的内侧面的吸引下不会悬挂在灌装头外部或滴落下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灌装头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引液圆的直径为0.2厘米-2厘米,从而使得不会因为引液圆内的液体由于过重,空心圆柱的内侧面对液体拉力无法防止空气进入灌装头内,使得灌装头在开关关闭的时候液体悬挂在灌装头口活滴落等;3、本专利技术通过把空心圆柱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使得流出的液体都会往中心汇聚,不会产生飞溅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空心圆柱、3引液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置为空心,壳体1内部的空心结构设置有若干根内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接触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固定连接,若干根空心圆柱2以壳体1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3,空心圆柱2与至少一个相邻的空心圆柱2相交且连通,空心圆柱2与空心圆柱2之间的连通口由壳体1的内侧壁指向引液圆3的中心且与引液圆3连通。引液圆3的直径为0.2厘米-2厘米。空心圆柱2的内部空心部分的直径为0.1厘米-1厘米。空心圆柱2的数量根据壳体1的大小变化,空心圆柱2与空心圆柱2之间不连通部分的最大厚度不大于0.2厘米。但是人们看到现有的很多的灌装头开关关闭后灌装头内的液体还是会流出来,原因在于灌装头内壁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少,灌装头内壁对液体的横向拉力和空气压强无法抵挡液体的重力,从而使得空气会从灌装头内壁进入灌装头内,使得灌装头内的液体流出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引液圆3的直径为0.2厘米-2厘米和空心圆柱2的内部空心部分的直径为0.1厘米-1厘米时效果是最好的,当液体为水时,引液圆3的直径一般为0.5厘米,心圆柱2的内部空心部分的直径为0.3厘米,随着液体的浓度变大,引液圆3的直径和心圆柱2的内部空心部分的直径可以随之增大,但是也会在0.2厘米-2厘米和0.1厘米-1厘米范围内。工作过程:在灌装头开关关闭的那一刻,灌装头内是充满了液体的,由于灌装头内的液体受到外部空气对灌装头内的液体往灌装头内的压强,同时灌装头内的空心圆柱2的内侧壁对液体长生向侧壁的拉力,从而使得空气不能从侧壁进入灌装头,从而使得灌装头内液体不会流出。以上已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置为空心,壳体(1)内部的空心结构设置有若干根内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接触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固定连接,若干根空心圆柱(2)以壳体(1)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3),空心圆柱(2)与至少一个相邻的空心圆柱(2)相交且连通,空心圆柱(2)与空心圆柱(2)之间的连通口由壳体(1)的内侧壁指向引液圆(3)的中心且与引液圆(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回吸式灌装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置为空心,壳体(1)内部的空心结构设置有若干根内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接触空心圆柱(2)与壳体(1)内侧边固定连接,若干根空心圆柱(2)以壳体(1)的圆心为中心围成引液圆(3),空心圆柱(2)与至少一个相邻的空心圆柱(2)相交且连通,空心圆柱(2)与空心圆柱(2)之间的连通口由壳体(1)的内侧壁指向引液圆(3)的中心且与引液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唐长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