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2707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体单元、中叉体单元、下叉体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下叉体单元包括一基座以及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所述中叉体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下方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上叉体单元位于所述中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平台板,设置于该平台板下方的外导向滚轮,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叉体单元的外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单元以传动齿轮驱动齿轮组,带动中叉体及上叉体同步移动,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向控制叉体的移动方向,实现双向自由地搬运货物。

Large travel two-way goods fork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 stroke bidirectional fork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ork body unit, fork body unit, a lower fork body unit and a driving unit, wherein the lower fork body unit comprises a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intermeshing gears, the drive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group through the meshing transmission gear;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rk body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fork body uni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and below the r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gaged gear set; the upper fork body unit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fork body unit, comprising a flat platen, an outer guide roll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platform plate, the middle fork uni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outer guide roller on the fork body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groove rolling. The driv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gear set by a transmission gear to drive the middle fork body and the upper fork body to move synchronously;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gear is controlled;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fork body is controlled; and the goods are transported freely and fre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物体运送、堆垛的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货物进行搬运与堆放,尤其是进行立体高架仓库的搬运与堆放。需要采取一种机械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三维空间上进行运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运动,以完成对货物单元的搬运、堆集等动作。该装置通常称为堆垛机。堆垛机最主要的功能部分则为货叉。通过货叉完成货物单元的抓取、输送、放置等动作。现有的货叉装置,由于本身结构所限,在货物的搬运过程中,①其搬运能力有限,不能实现对货物的远距离搬运与堆放,只能进行单向货物的搬运,②搬运行程与搬运范围有限,也不能进行高载荷的货物搬运。特别是,由于货叉驱动或是结构的不完善,在搬运过程中,货叉动作不够连续,导致不能平稳搬运与堆放货物,搬运的效率低下,甚至会造成被搬运货物的跌落,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会造成货物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通过对结构的改良,提高了货叉运送的稳定性及灵活性,扩大了行程范围,有利于提升搬运质量及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包括上叉体单元、中叉体单元、下叉体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下叉体单元包括一基座以及设于该基座内的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所述中叉体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下方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上叉体单元位于所述中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平台板,设置于该平台板下方的外导向滚轮,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叉体单元的外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还包括一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同步皮带及张紧装置,所述同步皮带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张紧装置固定于所述上叉体单元上,使得所述上叉体单元与所述中叉体单元同步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下表面对称设有一对导向凹槽,所述下叉体单元上对称设有两组内导向滚轮,所述内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叉体单元的基座由左、右墙板构成,以所述齿轮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导向滚轮分别设置于左、右墙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轮组由若干个大、小齿轮相间且相互啮合构成,向所述中叉体单元所在侧延伸布置,包含的齿轮个数由传输行程确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小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大小一致,所述大齿轮直径大于所述小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大齿轮啮合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单元主要由电机、传动轴及驱动齿轮构成,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齿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位于下叉体单元两侧的左、右同步皮带以及与同步皮带配合的左、右张紧装置,其中一同步皮带的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尾部或前部,经所述对应的所述张紧装置及设置于所述中叉体单元上的转向轮与所述上叉体单元固定;另一同步皮带的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前部或尾部,经所述对应的所述张紧装置及设置于所述中叉体单元上的转向轮与所述上叉体单元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叉体单元中的平台板为一载物平台,其下方设有两侧竖板及至少一块加强横板,若干个所述外导向滚轮安装于所述竖板上,所述加强横板横跨所述平台板下表面,呈中间宽两侧渐窄的翼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包括下、中、上叉体单元,由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轮带动中叉体单元中的齿条运动,中叉体单元与上叉体单元之间由同步皮带连接带动,从而确保中叉体单元与上叉体单元的同步性,驱动单元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向,从而控制中、上叉体单元的移动方向,实现双向移动,与以往的货叉结构比较,驱动与叉体结构更为简化,体积小,易于控制;2.本专利技术中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且驱动齿轮直径大于传动齿轮,减小扭矩,保护电机,避免超负载对电机造成损伤;3.齿轮组由若干个大小间隔布置的齿轮相互啮合构成,传动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连接,由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从杠杆原理来说,更为省力,同一时刻至少有一个大齿轮与中叉体单元中的齿条啮合连接,由大齿轮驱动齿条,一方面减缓传动速度,使齿条运动更加稳定,使与之同步运动的上叉体单元可以平稳搬运与堆放货物,另一方面由多个大齿轮同时承载齿条运动,可使受力均匀,提高载荷,满足更大重量货物搬运的需要;4.齿轮组中齿轮的个数根据货叉运载行程确定,满足大行程的搬运需求,提高搬运效率;5.中叉体单元本体上设有位于内侧的导向凹槽和位于外侧的凹槽,分别与位于下叉体单元上的内导向滚轮和上叉体单元上的外导向滚轮滚动配合,使得中叉体单元及上叉体单元在移动时更为平稳,且减少位移摩擦力,更为省力,移动更为流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示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示示意图;图4是图1中C-C的剖示示意图;图5是图1中D-D的剖示示意图;图6是图1中E-E的剖示示意图。其中:1、驱动单元;2、下叉体单元;3、中叉体单元;4、上叉体单元;1.1、电机;1.2、传动轴;1.3、驱动齿轮;1.4、传动齿轮;2.1右墙板;2.2、左墙板;2.3、齿轮组;2.4、同步皮带;2.5、张紧装置;2.6、大齿轮;2.7、小齿轮;3.1、本体;3.2、齿条;3.3、内导向滑轮;3.4、转向轮;3.5、导向凹槽;4.1、平台板;4.2竖板;4.3、外导向滑轮;4.4加强横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包括上叉体单元4、中叉体单元3、下叉体单元2及驱动单元1,所述下叉体单元2包括一基座以及设于该基座内的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2.3,所述驱动单元1通过传动齿轮1.4与所述齿轮组2.3啮合连接;所述中叉体单元3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2的上方,其包括本体3.1及设置于本体3.1下方与所述齿轮组2.3啮合连接的齿条3.2;所述上叉体单元4位于所述中叉体单元3的上方,其包括平台板4.1,设置于该平台板4.1下方的外导向滚轮4.3,所述中叉体单元3的本体3.1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叉体单元4的外导向滚轮4.3滚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还包括一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同步皮带2.4及张紧装置2.5,所述同步皮带2.4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2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张紧装置2.5固定于所述上叉体单元4上,使得所述上叉体单元4与所述中叉体单元3同步移动。如图5所示,所述中叉体单元3的本体3.1下表面对称设有一对导向凹槽3.5,所述下叉体单元2上对称设有两组内导向滚轮3.3,所述内导向滚轮3.3滚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3.5内。如图4所示,所述下叉体单元2的基座由左墙板2.2和右墙板2.1构成,并以所述齿轮组2.3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导向滚轮3.3分别设置于左、右墙板上,便于中叉体单元3的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单元1主要由电机1.1、传动轴1.2及驱动齿轮1.3构成,所述驱动齿轮1.3与所述传动齿轮1.4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3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齿轮1.4,由大直径的齿轮带小直径的齿轮,可减小传送扭矩,减少对电机的损伤。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体单元、中叉体单元、下叉体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下叉体单元包括一基座以及设于该基座内的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所述中叉体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下方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上叉体单元位于所述中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平台板,设置于该平台板下方的外导向滚轮,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叉体单元的外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还包括一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同步皮带及张紧装置,所述同步皮带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张紧装置固定于所述上叉体单元上,使得所述上叉体单元与所述中叉体单元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体单元、中叉体单元、下叉体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下叉体单元包括一基座以及设于该基座内的若干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所述中叉体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下方与所述齿轮组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上叉体单元位于所述中叉体单元的上方,其包括平台板,设置于该平台板下方的外导向滚轮,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叉体单元的外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凹槽内;还包括一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同步皮带及张紧装置,所述同步皮带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叉体单元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张紧装置固定于所述上叉体单元上,使得所述上叉体单元与所述中叉体单元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叉体单元的本体下表面对称设有一对导向凹槽,所述下叉体单元上对称设有两组内导向滚轮,所述内导向滚轮滚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体单元的基座由左、右墙板构成,以所述齿轮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导向滚轮分别设置于左、右墙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民林乃敏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爱致递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