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钦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冷凝层析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259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层析柱,包括磨口接口、外层玻璃管、进水口、内层玻璃管、出水口、砂芯、聚四氟活塞、引流管;所述磨口接口与内层玻璃管一端连接且内层玻璃管另一端与引流管连接形成一体管,所述第一聚四氟活塞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砂芯设置在内层玻璃管两端口,所述外层玻璃管与内层玻璃管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外层玻璃管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冷凝层析柱,外层玻璃管流入稍冷循环水可以减少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洗脱剂的挥发,有效防止层析柱中填充硅胶裂纹现象的发生。

Condensing colum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densing column, including grinding interface and the outer glass pipe, water inlet pipe and a water outlet, and the inner layer glass sand core, PTFE piston, drainage tube; the grinding interface and the inner glass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glass tub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ainage tube connected to form a whole tube, the first Teflon piston is arranged in the drainage tube, the core set of two port in the inner glass tube is connected to form a space of the outer glass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glass, glass tube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double layer condensation chromatographic column of the invention, the outer glass pipe into the cooling circulating water can be reduced slightly dichloromethane eluent with low boiling point volatile,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racks filled with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层析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仪器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层析柱。
技术介绍
在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化学相关领域进行有机化合物或天然产物、功能有机小分子、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中,柱层析法通常用硅胶作为固定相,利用各种化合物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当采用溶剂洗脱时,发生一系列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过程,吸附力较强的组分,移动的距离小,后出柱;吸附力较弱的组分,移动的距离大,先出柱,即可将混合成分逐一分离开来。实际分离提纯过程中,柱层析容易受一些外部因素和内部成分自身的影响,造成分离提纯效果较差,甚至导致分离提纯失败。诸如1):柱外温度较高时,二氯甲烷等低沸点的洗脱剂容易产生气泡使层析柱中的填装均匀的硅胶相发生裂纹,造成分离效果较差。2):合成产物或天然活性成分在室温下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柱层析失败。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冷却的层析柱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的双层冷凝层析柱,以降低外部和内部因素对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凝层析柱,包括磨口接口、外层玻璃管、进水口、内层玻璃管、出水口、砂芯、聚四氟活塞、引流管;所述磨口接口与内层玻璃管一端连接且内层玻璃管另一端与引流管连接形成一体管,所述第一聚四氟活塞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砂芯设置在内层玻璃管两端口,所述外层玻璃管与内层玻璃管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外层玻璃管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通过进水口进冷却水到所述外层玻璃管与内层玻璃管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内,通过出水口出去,形成一个冷却回路对于层析柱起到冷却的作用;在不需要冷凝的时候就不通入冷却水,需要加热的时候可以通入热水。优选的是,所述磨口接口与内层玻璃管中间还设有第二聚四氟活塞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为喇叭型,通过第二聚四氟活塞可以控制层析样品经过冷凝层析柱的流速,防止层析样品进入层析柱的流速过快,影响层析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冷凝层析柱,外层玻璃管流入稍冷循环水可以减少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洗脱剂的挥发,有效防止层析柱中填充硅胶裂纹现象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冷凝层析柱,外层玻璃管流入更冷循环醇液,可以有效降低柱内不稳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等化学反应的几率。3,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冷凝层析柱结构简单、易于商品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磨口接口-1、外层玻璃管-2、进水口-3、内层玻璃管-4、出水口-5、砂芯-6、第一聚四氟活塞-7、引流管-8、第二聚四氟活塞-9、连接管-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层析柱,包括磨口接口1、外层玻璃管2、进水口3、内层玻璃管4、出水口5、砂芯6、聚四氟活塞7/9、引流管8;所述磨口接口1与内层玻璃管4一端连接且内层玻璃管4另一端与引流管8连接形成一体管,所述第一聚四氟活塞7设置在引流管8上,所述砂芯6设置在内层玻璃管4两端口,起到过滤样品中杂质,所述外层玻璃管2与内层玻璃管4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外层玻璃管2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3、出水口5,通过进水口3进冷却水到所述外层玻璃管2与内层玻璃管4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内,通过出水口5出去,形成一个冷却回路对于层析柱起到冷却的作用;在不需要冷凝的时候就不通入冷却水,需要加热的时候可以通入热水。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磨口接口1与内层玻璃管4中间还设有第二聚四氟活塞9及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下端为喇叭型,通过第二聚四氟活塞9可以控制层析样品经过冷凝层析柱的流速,防止层析样品进入层析柱的流速过快,影响层析效果。在柱层析过程中,普通玻璃层析柱在柱外温度较高的时候,使用二氯甲烷等低沸点的溶剂做洗脱剂时,非常容易出现裂柱现象,造成分离效果不佳;普通玻璃层析柱分离热不稳定组分难度较大。双层冷凝层析柱具有双层柱体结构,外层管柱自下而上通入循环冷水或冷液,即可将内部的层析柱的温度控制在低温,有效防止了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洗脱剂挥发裂柱现象的发生;同理,将冷液的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温度,即可分离热不稳定化合物或热不稳定天然活性成分。因此,本专利技术增设了冷凝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拓宽了玻璃层析柱的适用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层冷凝层析柱为玻璃结构,不仅易于商品化生产,而且在使用时更容易清洗、干燥和存放。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凝层析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层析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磨口接口、外层玻璃管、进水口、内层玻璃管、出水口、砂芯、聚四氟活塞、引流管;所述磨口接口与内层玻璃管一端连接且内层玻璃管另一端与引流管连接形成一体管,所述第一聚四氟活塞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砂芯设置在内层玻璃管两端口,所述外层玻璃管与内层玻璃管连接形成一个空间,外层玻璃管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层析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磨口接口、外层玻璃管、进水口、内层玻璃管、出水口、砂芯、聚四氟活塞、引流管;所述磨口接口与内层玻璃管一端连接且内层玻璃管另一端与引流管连接形成一体管,所述第一聚四氟活塞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砂芯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亚芬范和良庞庭才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