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23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火灾急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上盖设置在罐体的开口处;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支撑柱和下筛板依次设置,且单向呼吸阀、上筛板、支撑柱和下筛板均设置在罐体内;罐体固定设置在隔热罩内;翅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在罐体的内侧壁上。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空气再生罐;上盖远离罐体的一端与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人体直接与罐体接触,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具有更强的普及性。

An air regeneration tank and a breathing mas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fire emergency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regeneration tank and a breathing mask. The air regeneration tank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d a heat insulation cover, an upper cover, a one-way breathing valve, sieve, sieve plate, under the support column and at least one fin; the open end of the tank body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upper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opening of the tank; the upper lid, one-way breathing valve, sieve plate, a support column and a lower sieve plate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nd the one-way breathing valve, on the tray, a support column and a lower sieve plate are arranged in the tank body; the tank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cover; one end of the fixed fin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the other e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body. The breathing mask comprises a mask body and an air regeneration tank; one end of the upper cover is far away from the tank body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ask body. The invention avoids the human body directly contact the tank bod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use of personnel, making the air regeneration tank and a breathing mask is more popul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灾急救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技术介绍
消防火灾事故发生时,被困现场的受灾人员可以采取湿毛巾捂住口鼻或采用佩戴过滤式呼吸面罩等方法自救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佩戴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等手段进行现场疏散和逃生自救。但是,剧烈燃烧后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烟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十分复杂,而湿毛巾和过虑式呼吸面罩只能过滤少数几种特定的有毒气体,很难达到预期的过滤净化效果,而且对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也不适用,难以切实保障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依据以KO2为主要成分的空气再生剂与CO2、H2O反应生成可呼吸用新鲜空气为原理研制,其使用不受周围大气环境气体成分的限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急逃生自救器。但由于化学氧方式生成氧气时会释放热量,使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的空气再生罐产生局部高温,容易引起对佩戴人员的二次伤害,因此现阶段主要配备于受过训练的专业消防救援队,大多数公共场所或家庭内尚未配备。如何降低使用过程中,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的空气再生罐的温度,并防止局部高温对人体的伤害,成为化学氧救援呼吸装置应用普及的关节技术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所述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开口处;所述上盖、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罐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翅片的中心部位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两端均抵接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弹簧钢片。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S形。进一步的,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筛孔,用于对气体进行均布。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翅片在所述支撑柱的轴向投影不重合。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所述隔热罩通过卡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为不导热的PVC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用于给所述罐体散热。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呼吸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和上述的空气再生罐;所述上盖远离所述罐体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通过在罐体的外部设置隔热罩,能够避免人体直接与罐体接触,避免了罐体表面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的使用要求,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具有更强的普及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再生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再生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面罩本体2:上盖3单向呼吸阀4:上筛板5:支撑柱;6:翅片7:下筛板8:罐体9:隔热罩10: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8、隔热罩9、上盖2、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下筛板7、支撑柱5和至少一个翅片6;所述罐体8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2设置在所述罐体8的开口处;所述上盖2、所述单向呼吸阀3、所述上筛板4、所述支撑柱5和所述下筛板7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3、所述上筛板4、所述支撑柱5和所述下筛板7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8内;所述罐体8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9内;所述翅片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5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罐体8的内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再生罐包括罐体8、设置在罐体8外部的隔热罩9以及设置在罐体8内部的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下筛板7、支撑柱5和翅片6,同时,罐体8通过上盖2将之封闭,以避免其产生漏气。在本实施例中,罐体8通过上盖2进行封压,进而将单向呼吸阀3、上筛板4、支撑柱5和下筛板7封入到罐体8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上筛板4与下筛板7平行设置,其支撑柱5同轴设置,空气再生药剂紧实装填在上筛板4和下筛板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的两端分别与罐体8的内侧壁向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与外界完全隔绝,通过其在罐体8内储存的化学药剂,将人体呼出的废气,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新鲜空气,再供人体吸入。依次不断循环往复,不断通过罐体8内的空气再生药剂将人体呼出废气转化为新鲜空气。使用期间空气罐体8内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是造成罐体8表面温度很高,容易给使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二是由于该化学氧面罩为内部循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新鲜空气均为灼热空气,其热量不断累积,如果散热做的不好,会造成人体吸入的气体很烫,造成佩戴体验差,甚至无法忍受或者烫伤人体呼吸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翅片6对罐体8内部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使其传导到罐体8上,在通过罐体8导出。当内部的热量导给罐体8时,罐体8的温度会再次升高,更容易给使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罐体8的外部设置了隔热罩9,避免了人体直接与罐体8接触,进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筛板7和上筛板4的气流均布,能够有效的使气流均布通过空气再生剂,提高气体通过时气体再生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气体再生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大颗粒的空气再生剂进入后续呼吸气路,堵塞气路,造成人员呼吸不畅。。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翅片6为弹簧钢片。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的材质为弹簧钢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供翅片6的散热效率,即能够增加翅片6的长度而不影响其设置在罐体8的内部,进而增加了翅片6的散热面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为弹簧钢片,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弹簧钢片,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如还可以是铜片、铝片等,也就是说,其只要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够将热量传导给罐体8,再通过罐体8散发出去即可。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翅片6为S形。在本实施例中,翅片6设置为S形。这样的设置,能够极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气再生罐和呼吸面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所述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开口处;所述上盖、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罐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翅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隔热罩、上盖、单向呼吸阀、上筛板、下筛板、支撑柱和至少一个翅片;所述罐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开口处;所述上盖、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依次设置,且所述单向呼吸阀、所述上筛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下筛板均设置在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罐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翅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弹簧钢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S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再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彦翔诸书章李也然申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