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gie has to end its spring, support in the first box and the other end to the support of the Ministry of state of second axle extend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length, and to push on the components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form from the bottom support pressing member; a first upper connecting rod and a first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beams and the first box. And th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elastic box;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beam and second axle, and one end of each of the second axle and elastic link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first lower connecting rod end and the first box connecting point when viewed from the side through the first axle configuration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imaginary line, the connecting point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connecting rod under the end and the second box second when viewed from the side by second axle configuration The imaginary line of the center of the sec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持铁道车辆的车身的转向架。
技术介绍
铁道车辆中,车身由转向架支持。近年来,LRV(LightRailVehicle,轻轨车辆)等车辆逐渐普及,亟需可实现车辆的低地板化的转向架。专利文献1的转向架藉由使由侧梁和横梁构成的转向架框架在正面观察时呈凹状,而实现低地板化。另一方面,还期望转向架能确保乘坐舒适感及行驶安全性。对此,专利文献2的转向架中,在一对侧梁和横梁之间设置有轴承,侧梁以可绕车宽方向(枕木方向)的旋转轴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持于横梁。由此,即便存在轨道高度不一致等情况,也可藉由使左右的侧梁绕轴承部的旋转轴相对旋转,提高车轮对轨道的追随性,使由车轮赋予轨道的铅垂方向的力(轮重)稳定,而能防止脱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46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8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虽藉由使侧梁可左右不对称地上下摆动而能防止轮重减载,但并未考虑到减少轨道赋予车轮的车宽方向的力(横压)。若横压(Q)相对于轮重(P)的比Q/P(脱轨系数)增大至规定值以上,则车轮的突缘冲上轨道而脱轨的可能性提高。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脱轨,期望不仅能防止轮重减载还能充分减少横压的结构。而且,还需要在确保行驶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及低地板化的转向架。对此,专利文献1的转向架中,虽已实现低地板化,但转向架框架的结构复杂,无法实现轻量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低地板化及轻量化、且能确保行驶安全性的转向架。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的铁道车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第一轴箱及第二轴箱,其分别容纳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各自旋转自如地支持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横梁,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下方设置有推压构件;板簧,其以一端部支持于上述第一轴箱且另一端部支持于上述第二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以能对上述推压构件相对位移的形式从下方支持上述推压构件;第一上连杆及第一下连杆,其以连接上述横梁和上述第一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各自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轴箱弹性连结;以及第二上连杆及第二下连杆,其以连接上述横梁和上述第二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各自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二轴箱弹性连结;上述第一上连杆及上述第一下连杆的上述一端部和上述第一轴箱之间的连结点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通过上述第一车轴的中心的第一假想直线上,上述第二上连杆及上述第二下连杆的上述一端部和上述第二轴箱之间的连结点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通过上述第二车轴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7 JP 2014-2546871.一种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第一轴箱及第二轴箱,其分别容纳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各自旋转自如地支持第一车轴及第二车轴;横梁,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下方设置有推压构件;板簧,其以一端部支持于上述第一轴箱且另一端部支持于上述第二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以能对上述推压构件相对位移的形式从下方支持上述推压构件;第一上连杆及第一下连杆,其以连接上述横梁和上述第一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各自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轴箱弹性连结;以及第二上连杆及第二下连杆,其以连接上述横梁和上述第二轴箱的状态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各自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二轴箱弹性连结;上述第一上连杆及上述第一下连杆的上述一端部和上述第一轴箱之间的连结点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通过上述第一车轴的中心的第一假想直线上,上述第二上连杆及上述第二下连杆的上述一端部和上述第二轴箱之间的连结点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通过上述第二车轴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连杆及上述第一下连杆的另一端部和上述横梁之间的连结点所连成的第三假想直线与上述第一假想直线平行,上述第二上连杆及上述第二下连杆的另一端部和上述横梁之间的连结点所连成的第四假想直线与上述第二假想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上弹性构件及第一下弹性构件,其分别介于上述第一上连杆及上述第一下连杆的各连杆和上述第一轴箱之间;以及第二上弹性构件及第二下弹性构件,其分别介于上述第二上连杆及上述第二下连杆的各连杆和上述第二轴箱之间;上述第一轴箱具有容纳上述第一轴承的第一本体部、通过上述第一上弹性构件与上述第一上连杆连接的第一上支持部、以及通过上述第一下弹性构件与上述第一下连杆连接的第一下支持部,上述第一上支持部及上述第一下支持部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上述第一假想直线上,上述第二轴箱具有容纳上述第二轴承的第二本体部、通过上述第二上弹性构件与上述第二上连杆连接的第二上支持部、以及通过上述第二下弹性构件与上述第二下连杆连接的第二下支持部,上述第二上支持部及上述第二下支持部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于上述第二假想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轴箱具有从上述第一本体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突出而从下方支持上述板簧的一端部的第一弹簧支持部,且上述第二轴箱具有从上述第二本体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突出而从下方支持上述板簧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弹簧支持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铁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连杆和上述第一下连杆的组、以及上述第二上连杆和上述第二下连杆的组分别构成平行连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俊一,楠武宜,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