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801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移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施力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移动装置和施力机构电连接;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工作平台的端部,数控定位系统控制移动装置在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移动装置带动施力机构移动,并控制施力机构向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工作平台的位置处,测量机翼的变形量。该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过程容易操作,进而在提高机翼柔度矩阵测量的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结构柔度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静气动弹性是飞行器在空气动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而引起其气动特性变化的一种现象。在真实飞行中,由于气动载荷的作用,飞机的升力部件特别是机翼会产生弹性变形,即升力面产生弯曲和扭转,导致其载荷重新分布,改变气动特性。依据测量的机翼柔度矩阵,可以进行飞机的静气动弹性影响修正,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图1a为现有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的测量机翼柔度矩阵的装置包括模型支撑装置2、加载装置10和形变测量装置1。其中,加载装置10采用加载作动筒或挂砝码对机翼5进行加载,形变测量装置1采用百分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采集机翼5的变形量。但是现有的测量装置,其测量效率低、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测量装置,其测量效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施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施力机构电连接;所述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用于固定所述机翼;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施力机构移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施力机构向所述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所述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位置处,用于测量所述机翼在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的压力下的变形量。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支撑装置包括侧板和设置在所述侧板表面上的通槽;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所述机翼固定设置在所述通槽的预设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机构包括施力端头和伺服电动缸,所述施力端头设置在所述伺服电动缸的顶部,所述伺服电动缸与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数控定位系统、所述施力端头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施力端头所施加的压力,并将所述压力输出给所述数控定位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X向直线导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沿着所述X向直线导轨移动的第一移动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拖板上的Y向直线导轨、沿着所述Y向直线导轨移动的第二移动拖板、X向伺服电机和Y向伺服电机;所述X向伺服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拖板和所述数控定位系统连接,所述Y向伺服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二移动拖板和所述数控定位系统连接,所述伺服电动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拖板上。进一步的,所述X向直线导轨上设置有X向位移传感器,所述Y向直线导轨上设置有Y向位移传感器;所述X向位移传感器、所述Y向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电连接;所述X向位移传感器和所述Y向位移传感器,均用于测量所述施力机构的当前位置,并将所述当前位置输出给所述数控定位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数控定位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下位机电连接,所述下位机分别与所述X向位移传感器、所述Y向位移传感器、所述X向伺服电机、所述Y向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动缸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联接。可选的,所述形变测量装置为三坐标测量机,所述三坐标测量机包括测量探针;所述三坐标测量机,用于在所述施力机构向所述机翼施加压力时,根据预设的多个测量点的X、Y坐标,来测量各测量点的Z坐标值。可选的,所述X向位移传感器和所述Y向位移传感器均为光栅尺。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通过将移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平台上,将施力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上,并将数控定位系统与移动装置和施力机构电连接。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用于固定所述机翼;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施力机构移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施力机构向所述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所述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位置处,用于测量所述机翼在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的压力下的变形量,进而实现对机翼变形量的准确测量。本实施例的测量装置其结构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过程容易操作,进而在提高机翼柔度矩阵测量的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现有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俯视图;图1c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左视图(省略了变形测量装置);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形变测量装置;101:测量探针;2:模型支撑装置;201:侧板;202:通槽;203:基座;10:加载装置;3:工作平台;301:X向直线导轨;4:防震地基;5:机翼;6:移动装置;7:施力机构;701:施力端头;702:伺服电动缸;703:压力传感器;601:第一移动拖板;602:Y向直线导轨;603:第二移动拖板;80:数控定位系统;8:上位机;9:下位机;901:XY坐标采集模块;902:控制器;903:伺服电机驱动模块;904:施力采集模块;905: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适用于任意型号的飞机,用于测量机翼的柔度矩阵,也可以用于测量飞机尾翼以及其他类型飞行器的翼面柔度矩阵。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俯视图,图1c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的左视图(省略了形变测量装置)。本实施例的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可以包括形变测量装置1、模型支撑装置2、工作平台3、移动装置6、施力机构7和数控定位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移动装置6,所述施力机构7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6上,所述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6和所述施力机构7电连接;所述模型支撑装置2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3的端部,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施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施力机构电连接;所述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用于固定所述机翼;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施力机构移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施力机构向所述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所述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位置处,用于测量所述机翼在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的压力下的变形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翼柔度矩阵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测量装置、模型支撑装置、工作平台、移动装置、施力机构和数控定位系统,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施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数控定位系统分别与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施力机构电连接;所述模型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用于固定所述机翼;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移动,以使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施力机构移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施力机构向所述机翼的不同位置施加压力;所述形变测量装置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作平台的位置处,用于测量所述机翼在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的压力下的变形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支撑装置包括侧板和设置在所述侧板表面上的通槽;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端部,所述机翼固定设置在所述通槽的预设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施力端头和伺服电动缸,所述施力端头设置在所述伺服电动缸的顶部,所述伺服电动缸与所述数控定位系统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数控定位系统、所述施力端头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施力端头所施加的压力,并将所述压力输出给所述数控定位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有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文吕彬彬余立郭洪涛王伟周姝周建瑜覃欣徐俊寇西平张昌荣闫昱查俊杨兴华杨晓娟刘靖曾开春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爱佩仪中测成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