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52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面光源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和光扩散装置、光反射装置、至少一个导光柱以及至少一个点光源。光扩散装置用于使光线均匀分布;光反射装置使光线射向所述光扩散装置,所述光反射装置位于所述光扩散装置下方;至少一个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光扩散装置与所述光反射装置之间;至少一个点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柱的入光侧。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可大大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制作成本,且提高了光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可降低,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式设计。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at light source, and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ackboard and an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a light reflecting device, at least one light guiding column and at least one point light source. Light diffusing device for uniform light distribution; light reflection device light diffusing device makes the light, the light reflection device is positioned below the light diffusing device; at least one light guide disposed on the light diffusing device and the light reflection device; at least one point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 the light entering sid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backlight modu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greatly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displa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cklight modu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whole display device, and is favorable for the light and thin design of th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平面光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机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为扩散板覆盖点光源构成,因点光源比较亮,需要拉伸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才能比较好的遮盖光源亮点,这样就导致模组厚度增加,电视机产品厚度也增加,颜值降低。同时,采用该传统的直下式结构,导致用灯数量增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厚度过大,成本过高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中并由所述背板支撑的下述部件:光扩散装置,用于使光线均匀分布;光反射装置,使光线射向所述光扩散装置,所述光反射装置位于所述光扩散装置下方;至少一个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光扩散装置与所述光反射装置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点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柱的入光侧。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具有两个端面和介于两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其中,至少一个端面为入光侧,至少一个侧面为出光侧。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的多个侧面分别为依序连接的凹弧面、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凹弧面位于所述导光柱的顶端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凹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凹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出光侧。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导光柱的延伸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的多个侧面分别为相互连接的凸弧面和底面,所述凸弧面为出光侧。进一步地,所述点光源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光柱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多个所述点光源分别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装置包括扩散板和至少一增亮膜;或者,所述光扩散装置包括至少一扩散膜和至少一增亮膜。进一步地,所述光反射装置为反射纸或印制在所述背板上的光反射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装置与所述导光柱的间距为2-20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导光柱和位于导光柱入光侧的至少一个点光源构成线光源,再通过光扩散装置使光线均匀分布,形成面光源,这样,可大大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制作成本,且提高了光效。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背光模组的厚度的减少,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可降低,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式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光柱的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导光柱的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导光柱的断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背光模组10a:内部空间1:背板2:光扩散装置3:光反射装置4:导光柱41:端面42:凹弧面43:第一侧面44:底面45:第二侧面4a:上部4b:下部46:突出部47:凸弧面5:点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光扩散装置2、光反射装置、导光柱和点光源,光扩散装置2、光反射装置3、导光柱4和点光源5设置在背板1中并由背板1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背光模组10是一种利用导光柱4引导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10的光源结构为由点光源5和导光柱4组合构成的线光源。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中设置大量的点光源5相比,点光源5的使用数量大大减少。参见图1,光扩散装置2,用于使光线均匀分布到各区,以提供明亮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光扩散装置2包括扩散板和增亮膜,增亮膜布设在扩散板的一侧,光扩散装置2与背板1之间形成内部空间10a。光扩散装置2覆盖导光柱4和点光源5,以使光线均匀分布,形成面光源。可以理解的是,在光扩散装置2的边缘也可以设置有与点光源5对应的遮光部件,以便于遮盖光源亮点。当然,光扩散装置2也可以是光学膜片,其包括至少一扩散膜和至少一增亮膜。参见图1,光反射装置3,使光线射向光扩散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装置3为设置在内部空间10a的反射纸,反射纸可以将来自于由点光源5和导光柱4构成的线光源的光线反射至光扩散装置2上。当然,光反射装置3也可以是光反射材料,光反射材料印制在背板1上。参见图1,导光柱4设置在光扩散装置2与光反射装置3之间,导光柱4主要功能是将点光源5的光线导入模组内部,并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将导光柱4内的光源向两侧以及上部以预设的参数导出,点光源5位于导光柱4的入光侧。在本实施例中,点光源5的数量为多个,导光柱4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多个点光源5分别一一对应(当然导光柱4也可以为一个),导光柱4的数量可根据背光模组10的光效要求进行设定,每一导光柱4与每一点光源5构成一线光源。每个点光源5包括LED灯珠和散热结构,LED灯珠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导光柱4较导光板不同的为导光柱4可适配大功率的LED灯珠,尤其对于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采用导光柱4的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更高。当然,每一导光柱4也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或多个点光源5,两个或多个点光源5与每一点光源5构成一线光源。参见图1和2,光扩散装置2与导光柱4的间距根据覆盖均匀出光要求合理设计,间距范围为2-20mm,优选二者间距为5mm。导光柱4可利用透明柱体作为本体,其具有两个端面和介于两端面41之间的多个侧面,其中一个端面41为入光侧,点光源5设置在该端面41对应的位置上,并能够沿垂直于端面41的方向将光线射入导光柱4内部。具体地,导光柱4的多个侧面分别为依序连接的凹弧面42、第一侧面43、底面44和第二侧面45,其中,凹弧面42位于导光柱4的顶端面,底面44与凹弧面42相对,第一侧面43与第二侧面45相对,凹弧面42、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5为出光侧。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凹弧面42的弧形设计以减少向上的出光量,导光柱4内部的光线由凹弧面42、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5向外导出,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射至光反射装置3上的光线由光反射装置3反射至光扩散装置2处,这样,光扩散装置2放置导光柱4较近的位置即能较好地遮盖线光源,进而减少了光扩散装置2与导光柱4的间距,整个背光模组10的厚度更小,并且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中并由所述背板支撑的下述部件:光扩散装置,用于使光线均匀分布;光反射装置,使光线射向所述光扩散装置,所述光反射装置位于所述光扩散装置下方;至少一个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光扩散装置与所述光反射装置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点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柱的入光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中并由所述背板支撑的下述部件:光扩散装置,用于使光线均匀分布;光反射装置,使光线射向所述光扩散装置,所述光反射装置位于所述光扩散装置下方;至少一个导光柱,设置在所述光扩散装置与所述光反射装置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点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柱的入光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具有两个端面和介于两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其中,至少一个端面为入光侧,至少一个侧面为出光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的多个侧面分别为依序连接的凹弧面、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凹弧面位于所述导光柱的顶端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凹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凹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出光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陶朝新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