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793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涉及市政深基坑降排水施工领域,包括降水井。集水箱组,其包括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均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的筒形板,底板和筒形板形成一无盖箱体结构。筒形板上均设有孔以及设置在孔上的接口管。排水管路,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接口管上;降水管路,其一端位于集水箱组任意一个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降水井内,降水管路位于降水井内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地形环境灵活布置可拆卸重复使用的集水箱,其成本低,适应能力强。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system with detachable water collecting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system with a detachable water collecting tank, relating to the field of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a municipal deep foundation pit, comprising a dewatering w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collecting tank set, which comprises a one-way water collecting tank, a bidirectional through water collecting tank, a bidirectional angle collecting water tank, a three direction water collecting tank and a four direction water collecting tank. A one-way water tank, water tank, bi-directional direct two-way corner water tank, water tank and three to four to the water collecting tank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a cylindrical plate fixed on the bottom plate, forming bottom and cylindrical plate of a cover box body structure. The cylind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holes and an interface tube arranged on the holes. The drainage pipeline, which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interface tube; the precipitation line, at one end of the water collecting tank group any water collecting tank, the other end is located in precipitation wells, the end of the pipeline is positioned at one end of the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well with wate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can flexibly arrange a water collecting tank which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reused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low cost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深基坑降排水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地下结构采用深基坑降排水施工。市政工程的特点是工期短、时间紧、场地狭小、工序转换快。降排水系统在市政深基坑开挖工程中是关键工程,而集水箱则是降排水系统中的关键性环节,设置是否合理则关系到降排水系统的成败。目前市政降水系统中的集水箱(池)一般采用砖砌筑形成,其特点是集水箱(池)为一次性使用,不能多次移动重复使用,砌筑后不能移动,砌筑后不能再连接其它管路,一次性投入大,在使用中容易开裂漏水,维护费用高,施工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地形环境灵活布置且能多次移动重复使用的集水箱的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包括:降水井;集水箱组,其包括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所述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均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筒形板,所述底板和筒形板形成一无盖箱体结构,以所述底板中心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XY,所述单向集水箱的筒形板上设有一个孔,所述双向直通集水箱的筒形板上相对设有两个孔,所述双向转角集水箱的筒形板上沿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三向集水箱的筒形板上沿X轴、-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四向集水箱的筒形板上沿X轴、-X轴、Y轴和-Y轴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的筒形板上的孔均设有接口管;排水管路,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口管上;以及降水管路,其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箱组任意一个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降水井内,且所述降水管路位于所述降水井内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水泵。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筒形板包括四块侧板,四块所述侧板固定为一体形成方筒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单向集水箱在一块所述侧板上设置孔,所述双向直通集水箱在两块相对的所述侧板上设置孔,所述双向转角集水箱在两块相邻的所述侧板上设置孔,所述三向集水箱在三块所述侧板上设置孔,所述四向集水箱在四块所述侧板上设置孔,所述降水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单向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降水井内;所述单向集水箱的接口管、三向集水箱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四向集水箱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和双向直通集水箱的接口管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依次相连;所述四向集水箱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一个与所述双向转角集水箱的接口管通过所述排水管路相连,另一个通过所述排水管路连接排水地,所述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和三向集水箱剩余的一个接口管也均通过所述排水管路连接排水地。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板和筒形板均为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口管为插入式接口管,且所述接口管以所述孔为中心焊接在所述孔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以根据地形环境灵活的去搭配集水箱组中单向集水箱、双向直通集水箱、双向转角集水箱、三向集水箱和四向集水箱。此外,集水箱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排水管路的快速连接及多管径连接,设计采用不同管径快速插入式接口管。不但现场满足集水箱与排水管路的快速连接,同时满足不同直径、多管路、多角度管路布设需求,其灵活性也大大加强,适应环境能力极强。而且后期拆卸也十分方便,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和传统的采用砖砌筑形成的一次性使用的集水箱相比,其维护费用低,施工周期短,大大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三向集水箱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三向集水箱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三向集水箱的右视图。图中:1-集水箱组,11-底板,12-筒形板,13-接口管,1a-单向集水箱,1b-双向直通集水箱,1c-双向转角集水箱,1d-三向集水箱,1e-四向集水箱,2-排水管路,3-降水管路,4-降水井,5-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其包括集水箱组1、排水管路2、降水管路3、降水井4和水泵5。集水箱组1包括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均包括底板11以及固定在底板11上的筒形板12,底板11和筒形板12形成一无盖箱体结构。同时参见图3至图5所示,以三向集水箱1d为例作为参考,以底板11中心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XY,单向集水箱1a的筒形板12上设有一个孔,双向直通集水箱1b的筒形板12上相对设有两个孔,双向转角集水箱1c的筒形板12上沿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三向集水箱1d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Y轴和-Y轴各设有一个孔。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的孔均设有接口管13。接口管13为插入式接口管,其以筒形板12上的孔为中心焊接在孔的外侧。本技术中筒形板12包括四块侧板,四块侧板焊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方筒结构,然后再焊接在底板11上。底板11和筒形板12均为钢板,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可重复安拆,同时也不需要经常维护,维护费用少。此外由于本技术中的集水箱可重复安拆,在场地内根据场地需要可自由灵活移动位置,不受场地限制。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单向集水箱1a为在一块侧板上设置孔和接口管13的结构,双向直通集水箱1b为在相对两块侧板上设置孔和接口管13的结构,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为在相邻两块侧板上设置孔和接口管13的结构,三向集水箱1d为在其中3块侧板上设置孔和接口管13的结构,四向集水箱1e为在四块侧板均设有孔和接口管13的结构。排水管路2可拆卸地与接口管13相连,将多个集水箱连通。集水箱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排水管路2的快速连接及多管径连接,设计采用不同管径快速插入式接口管。不但现场满足集水箱与排水管路2的快速连接,同时满足不同直径、多管路、多角度管路布设需求,其灵活性大大加强。降水管路3的一端位于集水箱组1的任意一个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降水井4内,且降水管路3位于降水井4内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水泵5。参见图1所示,降水管路3的一端位于单向集水箱1a内,另一端位于降水井4内。单向集水箱1a的接口管13、三向集水箱1d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13、四向集水箱1e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13和双向直通集水箱1b的接口管13通过排水管路2依次相连。四向集水箱1e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口管13,一个与双向转角集水箱1c的接口管13通过排水管路2相连,另一个通过排水管路2连接排水地,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和三向集水箱1d剩余的一个接口管13也均通过排水管路2连接排水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实施的降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4);集水箱组(1),其包括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所述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均包括底板(11)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的筒形板(12),所述底板(11)和筒形板(12)形成一无盖箱体结构,以所述底板(11)中心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XY,所述单向集水箱(1a)的筒形板(12)上设有一个孔,所述双向直通集水箱(1b)的筒形板(12)上相对设有两个孔,所述双向转角集水箱(1c)的筒形板(12)上沿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三向集水箱(1d)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Y轴和‑Y轴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的孔均设有接口管(13);排水管路(2),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口管(13)上;以及降水管路(3),其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箱组(1)任意一个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降水井(4)内,且所述降水管路(3)位于所述降水井(4)内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水泵(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4);集水箱组(1),其包括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所述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均包括底板(11)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的筒形板(12),所述底板(11)和筒形板(12)形成一无盖箱体结构,以所述底板(11)中心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XY,所述单向集水箱(1a)的筒形板(12)上设有一个孔,所述双向直通集水箱(1b)的筒形板(12)上相对设有两个孔,所述双向转角集水箱(1c)的筒形板(12)上沿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三向集水箱(1d)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和-Y轴方向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沿X轴、-X轴、Y轴和-Y轴各设有一个孔,所述单向集水箱(1a)、双向直通集水箱(1b)、双向转角集水箱(1c)、三向集水箱(1d)和四向集水箱(1e)的筒形板(12)上的孔均设有接口管(13);排水管路(2),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接口管(13)上;以及降水管路(3),其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箱组(1)任意一个集水箱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降水井(4)内,且所述降水管路(3)位于所述降水井(4)内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水泵(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可拆卸集水箱的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守飞王鹤周功建冯令才左阿龙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