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765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轿厢托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地两个横梁、与所述横梁相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平行的一组纵梁,两个所述横梁上平面上的两侧位置均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轿厢底的轿底连接单元,所述横梁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设置斜拉杆的斜拉杆安装单元,所述纵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轿架的轿架连接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纵梁内缩给反绳轮预留空间的方式,以满足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的轿厢种类的连接支撑要求,不需要反绳轮通过降低安装高度来与轿厢托架连接安装,避免电梯底坑深度的不必要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有效,支撑减震效果好以及适用于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形式的优点。

A new type of car bracke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r bracket, in particular to a car carrier device, including mutually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wo beams, and the cross beam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set between two of the two parallel beam, the beam pos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ne ar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fixed car bottom car bottom connection unit, the end surface of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oblique pull rod is arranged oblique rod installation unit, the longitudinal beam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car frame car frame connection uni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reduced to the reserved space through the pulley rail, in order to meet the pulley in a car under the car type of the connecting support requirements, it needs no rope wheel by reducing the installation height of installation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car bracket, avoid the elevator pit depth does not need to increase thi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good damping effect and is suitable for supporting pulley advantages in a car below the 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
本技术属于轿厢托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轿厢托架,一般为“田”字形的框架结构,其中的横纵连接梁较多,与电梯轿厢下方反绳轮的安装设置位置相冲突,有时不得不将反绳轮降低设置,以满足轿厢托架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由于电梯底坑的深度需要满足电梯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仍然需要给反绳轮一个预留高度,所以现有技术中的轿厢托架使得电梯底坑的深度不得不加大,这严重影响了电梯安装现场的土建排布。专利公告号为CN205675954U、公告日为2016.11.0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带缓冲功能的电梯轿厢托架,它包括缓冲撞板,缓冲撞板的下方连接有“井”字形的框架;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纵梁,框架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横梁,纵梁位于横梁的上方;所述缓冲撞板底面的中部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和框架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斜撑杆;斜撑杆的一端连接缓冲撞板底面,斜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框架侧面的底部。但是该技术存在不适用于底部反绳轮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能通过纵梁内缩给反绳轮预留空间的方式,以满足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的轿厢种类的连接支撑要求,不需要反绳轮通过降低安装高度来与轿厢托架连接安装,避免电梯底坑深度的不必要增加,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有效,支撑减震效果好以及适用于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形式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地两个横梁、与所述横梁相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平行的一组纵梁,两个所述横梁上平面上的两侧位置均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轿厢底的轿底连接单元,所述横梁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设置斜拉杆的斜拉杆安装单元,所述纵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轿架的轿架连接单元。该设置中,所述轿厢托架作为连接轿厢和轿架的关键部件,不仅要起到高强度有效的连接,而且要在所述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所述轿厢进行适当的减震,以保证电梯轿厢的使用效果。其中所述轿底连接单元负责与所述轿厢的连接以及压在缓冲器上时提供减震的双重作用,所述斜拉杆安装单元用于安装固定斜拉条,所述斜拉条能通过加强连接和消化内应力的方式,有效保证所述轿厢的稳定性,而所述轿架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托架与所述轿架轿厢有效连接,保证使用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两个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处,两个所述纵梁的外侧形成两个用于安置反绳轮的反绳轮安置开口。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轿底连接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平面上的连接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一侧的连接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立板上用于对所述轿厢底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板,所述连接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轿厢底并对轿厢进行减震的减震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减震部包括螺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底板上的减震部底板、设置在所述减震部底板上的减震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震块上用于与所述轿厢底进行螺接固定的减震部连接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底板上异于所述连接立板的一侧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连接底板连接强度的底板强化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斜拉杆安装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面上的斜拉杆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斜拉杆安装板上的斜拉杆紧固件安装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斜拉杆紧固件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斜拉杆安装板上靠近外侧的位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轿底连接单元凸出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斜拉杆安装板上端连接固定在所述轿底连接单元的凸出端的下端面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轿架连接单元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下底面上用于与所述轿架进行螺接固定的若干个连接螺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梁以及纵梁为槽钢。本技术能通过纵梁内缩给反绳轮预留空间的方式,以满足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的轿厢种类的连接支撑要求,不需要反绳轮通过降低安装高度来与轿厢托架连接安装,避免电梯底坑深度的不必要增加,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有效,支撑减震效果好以及适用于反绳轮位于轿厢下方形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轿底连接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轿厢底的结合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轿架的结使用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斜拉杆的结合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地两个横梁1、与所述横梁1相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1之间平行的一组纵梁2,两个所述横梁1上平面上的两侧位置均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轿厢底3的轿底连接单元4,所述横梁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设置斜拉杆5的斜拉杆安装单元6,所述纵梁2上设有用于连接轿架7的轿架连接单元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托架作为连接轿厢和轿架的关键部件,不仅要起到高强度有效的连接,而且要在所述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所述轿厢进行适当的减震,以保证电梯轿厢的使用效果。其中所述轿底连接单元4负责与所述轿厢的连接以及压在缓冲器上时提供减震的双重作用,所述斜拉杆安装单元6用于安装固定斜拉条5,所述斜拉条5能通过加强连接和消化内应力的方式,有效保证所述轿厢的稳定性,而所述轿架连接单元8用于将所述托架与所述轿架7轿厢有效连接,保证使用强度。两个所述纵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1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处,两个所述纵梁2的外侧形成两个用于安置反绳轮9的反绳轮安置开口10。当电梯的曳引比为2:1时,反绳轮就可能设置在所述轿厢底3上,此时会与所述托架的部分结构发生冲突,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纵梁2对称地内缩,形成两侧两个所述反绳轮安置开口10,用于容纳所述反绳轮9,避免了所述反绳轮9因为所述托架的存在而被迫降低安装高度,导致电梯底坑的深度不得不加大,最后影响电梯井道的土建排布的问题,使得所述托架适用于反绳轮位于轿底的形式,这进一步扩大了所述托架的适用范围。所述轿底连接单元4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1上平面上的连接底板401、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401一侧的连接立板402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立板402上用于对所述轿厢底3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板403,所述连接底板401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轿厢底3并对轿厢进行减震的减震部4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部404在所述电梯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能通过自身的受压形变来消耗部分缓冲应力,以降低所述电梯轿厢内乘客受到的冲击,所述限位板403为所述连接立板402上向内设置的具有竖平面的安装板块,其能对所述轿厢底3的侧面进行限位固定,以方便所述减震部404与所述轿厢底3的精准对接和螺接固定。所述减震部404包括螺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底板401上的减震部底板40401、设置在所述减震部底板40401上的减震块40402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震块40402上用于与所述轿厢底3进行螺接固定的减震部连接板40403。所述连接底板401上异于所述连接立板402的一侧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连接底板401连接强度的底板强化板4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强化板405、连接底板401、连接立板402以及限位板403由整块钣金材料弯折而成,使得所述轿底连接单元4在连接效果好、连接强度大的基础上具有制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

【技术保护点】
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地两个横梁(1)、与所述横梁(1)相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1)之间平行的一组纵梁(2),两个所述横梁(1)上平面上的两侧位置均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轿厢底(3)的轿底连接单元(4),所述横梁(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设置斜拉杆(5)的斜拉杆安装单元(6),所述纵梁(2)上设有用于连接轿架(7)的轿架连接单元(8)。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地两个横梁(1)、与所述横梁(1)相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1)之间平行的一组纵梁(2),两个所述横梁(1)上平面上的两侧位置均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轿厢底(3)的轿底连接单元(4),所述横梁(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设置斜拉杆(5)的斜拉杆安装单元(6),所述纵梁(2)上设有用于连接轿架(7)的轿架连接单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1)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处,两个所述纵梁(2)的外侧形成两个用于安置反绳轮(9)的反绳轮安置开口(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连接单元(4)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1)上平面上的连接底板(401)、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401)一侧的连接立板(402)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立板(402)上用于对所述轿厢底(3)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板(403),所述连接底板(401)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轿厢底(3)并对轿厢进行减震的减震部(4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404)包括螺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底板(401)上的减震部底板(40401)、设置在所述减震部底板(40401)上的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高德炎倪振亚叶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