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98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辅助装置,其包括马达和减速器,所述马达输出与作用于转向轴的转向力相应的驱动力,所述减速器包括:齿轮部,其与所述驱动力相应地摆动旋转运动;外筒,其形成有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的内齿环;托架,其与所述摆动旋转运动相应地旋转,将转向辅助力向根据施加于方向盘的旋转操作来改变车轮的朝向的转向机构输出。所述齿轮部与所述内齿环之间的啮合率为25%以上且100%以下。

Steering assis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ring assis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nd a speed reducer, the motor output to the steering shaft and steering force corresponding to the driving force, the speed reducer comprises a gear, and the driving force corresponding to the swing movement; the outer tube, which is formed with the inner ring gear is meshed with the gear part; the rotating bracket, swing with the rotary motion of the steering assist force accordingly, to according to the rotation operation applied to the steering wheel to change toward the output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The meshing ratio between the gear part and the inner gear ring is more than 25% and is less than 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电动式转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辅助装置被搭载于各种车辆,以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日本特开2013-35475号公报公开了使用扭矩传感器、马达、减速器来向转向机构传递转向辅助力的转向辅助装置。扭矩传感器检测由于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而在转向轴产生的扭矩。马达生成与检测出的扭矩相应的驱动力。驱动力经由减速器向转向机构传递。减速器使从马达向转向机构传递的扭矩增大,因此驾驶员以较小的力进行转向操作,就能够使车辆的方向变化。日本特开2013-35475号公报提出了利用行星齿轮装置来作为减速器的方案。若将以往的减速器组装于较大重量的车辆(例如,5吨卡车)所搭载的转向辅助装置,则减速器承受非常大的负荷。结果,减速器内的齿轮的啮合经不住较大的负荷,也有时产生齿轮的打滑、齿轮的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产生较大负荷的环境下也能够妥当地进行动作的转向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转向辅助装置包括马达和减速器,所述马达输出与作用于转向轴的转向力相应的驱动力,所述减速器包括:齿轮部,其与所述驱动力相应地摆动旋转运动;外筒,其形成有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的内齿环;托架,其与所述摆动旋转运动相应地旋转,将转向辅助力向根据施加于方向盘的旋转操作来改变车轮的朝向的转向机构输出。所述齿轮部与所述内齿环之间的啮合率为25%以上且100%以下所述转向辅助装置即使在产生较大负荷的环境下也能够妥当地进行动作。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进一步了解所述转向辅助装置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的概略框图。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的概略的布局图。图3是第3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的概略的布局图。图4是第4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的概略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转向辅助装置的减速器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研制了即使在产生较大负荷的环境下也能够妥当地进行动作的转向辅助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例示的转向辅助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100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对转向辅助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转向辅助装置100以及操作部OPR、控制部CTR、转向机构STM。也可以将车辆常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应用于操作部OPR、控制部CTR及转向机构STM。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应用于操作部OPR、控制部CTR及转向机构STM的特定技术。操作部OPR包括方向盘101和转向轴102。驾驶员握持方向盘101。在驾驶员要变更车辆(未图示)的方向时,由驾驶员旋转方向盘101。转向轴102与方向盘101和转向机构STM机械连接。由于驾驶员的旋转操作而施加于方向盘101的转向力经由转向轴102向转向机构STM传递。转向机构STM将转向力传递到车辆的轮胎(未图示),变更车辆的轮胎的朝向。若轮胎的朝向的变更需要较大的力,则驾驶员以较大的转向力使方向盘101旋转。此时,在转向轴102产生较大的扭矩。若轮胎的朝向的变更不需要较大的力,则驾驶员以较小的转向力使方向盘101旋转。此时,在转向轴102产生较小的扭矩。也可以将已知的用于车辆的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应用于方向盘101、转向轴102、转向机构STM及轮胎的机械连结构造。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从方向盘101到轮胎的特定的连结构造。控制部CTR包括扭矩传感器111和控制装置112。扭矩传感器111检测在转向轴102产生的扭矩。也可以将已知的扭矩检测技术应用于扭矩传感器111。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扭矩传感器111的特定种类。如果为了扭矩传感器111检测在转向轴102产生的扭矩而要求扭矩传感器111与转向轴102直接连接,扭矩传感器111就与转向轴102机械连接。在其他情况下,扭矩传感器111也可以不与转向轴102直接连接。扭矩传感器111和转向轴102之间的机械连接构造或者电连接构造取决于扭矩传感器111的性能。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转向轴102与扭矩传感器111之间的特定连接构造。扭矩传感器111检测在转向轴102产生的扭矩,生成扭矩信号。如果在转向轴102产生较大的扭矩,扭矩信号就表示较大的扭矩。如果在转向轴102产生较小的扭矩,扭矩信号就表示较小的扭矩。从扭矩传感器111向控制装置112输出扭矩信号。控制装置112根据扭矩信号控制转向辅助装置100。如果扭矩信号表示较大的扭矩,控制装置112就使转向辅助装置100输出较大的转向辅助力。如果扭矩信号表示较小的扭矩,控制装置112就使转向辅助装置100输出较小的转向辅助力。向转向机构STM传递转向辅助力。结果,驾驶员能够以较小的力改变车辆的朝向。控制装置112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已知的运算技术来处理扭矩信号,生成用于驱动转向辅助装置100的驱动信号。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控制装置112执行的特定运算处理。控制装置112也可以是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使用扭矩信号的运算处理的其他运算电路。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用作控制装置112的特定装置和/或电路。转向辅助装置100包括马达200和减速器300。从控制装置112向马达200输出所述驱动信号。马达200根据驱动信号进行旋转,输出由驱动信号确定的扭矩。因而,从马达200输出的扭矩与作用于转向轴102的转向力相应地变化。如果在转向轴102作用有较大的转向力,马达200就输出较大的扭矩。如果在转向轴102作用有较小的转向力,马达200就输出较小的扭矩。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马达200输出的扭矩来例示驱动力。从马达200向减速器300输出扭矩。减速器300使来自马达200的扭矩增大,形成转向辅助力。向转向机构STM输出转向辅助力。结果,驾驶员在转向辅助力的辅助下能够以较小的力改变车辆的方向。减速器300包括齿轮部(未图示)和内齿环(未图示)。齿轮部与来自马达200的扭矩相应地摆动旋转。内齿环包括以包围齿轮部的方式配置为环状的内齿。减速器300被设计为在齿轮部与内齿环之间能够得到25%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的啮合率。以往的行星齿轮装置的啮合率为百分之几,而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器300的啮合率为25%以上且100%以下,因此即使减速器300作用有高负荷,转向辅助装置100也能够妥当地输出转向辅助力。所述齿轮部也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齿轮要素。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齿轮部使用多少个齿轮要素任何限定。齿轮部所使用的齿轮要素也可以是次摆线齿轮。在该情况下,齿轮部与内齿环之间的齿隙非常小。因而,转向辅助装置100能够顺畅地输出转向辅助力。另外,齿轮部所使用的齿轮要素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齿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齿轮部所使用的齿轮要素的特定种类。马达200可以与减速器300直接连结。另外,也可以在马达200和减速器300之间配置被设计成传递扭矩的传递机构(例如,使用齿轮、皮带轮和/或带构筑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限于马达200和减速器300之间的特定连接构造。<第2实施方式>设计者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地进行了说明的设计原理能够构筑用于变更轮胎的朝向的各种各样的构造。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变更轮胎的朝向的例示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转向辅助装置100A的概略的布局图。参照图1及图2,对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辅助装置,包括马达和减速器,所述马达输出与作用于转向轴的转向力相应的驱动力,所述减速器包括:齿轮部,其与所述驱动力相应地摆动旋转运动;外筒,其形成有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的内齿环;托架,其与所述摆动旋转运动相应地旋转,将转向辅助力向根据施加于方向盘的旋转操作来改变车轮的朝向的转向机构输出,所述齿轮部与所述内齿环之间的啮合率为25%以上且10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6 JP 2015-2452401.一种转向辅助装置,包括马达和减速器,所述马达输出与作用于转向轴的转向力相应的驱动力,所述减速器包括:齿轮部,其与所述驱动力相应地摆动旋转运动;外筒,其形成有与所述齿轮部相啮合的内齿环;托架,其与所述摆动旋转运动相应地旋转,将转向辅助力向根据施加于方向盘的旋转操作来改变车轮的朝向的转向机构输出,所述齿轮部与所述内齿环之间的啮合率为25%以上且10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辅助装置,其中,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其从所述马达承受所述驱动力;曲柄机构,其将传递到所述输入齿轮的所述驱动力向所述齿轮部传递,使所述齿轮部产生所述摆动旋转运动,所述输入齿轮以第1减速比对从所述马达传递来的旋转进行减速,所述齿轮部以比所述第1减速比大的第2减速比对从所述输入齿轮传递来的旋转进行减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辅助装置,其中,所述齿轮部包括:第1次摆线齿轮,其具有绕所述托架的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第1中心轴线;第2次摆线齿轮,其具有以与所述第1中心轴线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江児高桥昌宏成瀬隆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