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10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反向DC/D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LTC3863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反向升压电路包括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P沟道MOSFET管和肖特基二极管。将本设计应用于便携式塔康设备,为设备中的天线低频调制单元提供‑80V的高压供电,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
本技术涉及导航类产品电源,特别涉及便携式塔康设备的电源单元,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中,均需要各种电源为设备提供动力。在电源的研发及生产中,某型号产品需要-80V电压供电,这就需要提供产生-80V电压的解决方案。常规的反向升压电路采用555芯片产生振荡,控制开关器件(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后级使用变压器搭建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其结构复杂,体积偏大,效率较低,输出电压精度较低,纹波偏大,致使该升压电源面临更新换代。因此,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的电源研发人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输出电压精度低,效率较低,纹波偏大,维修困难等问题,特别提供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通过采用成熟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实现电压转换功能,设计出技术先进、工作稳定、精度高,效率高,纹波小的反向升压电路,满足便携式塔康设备的使用需求。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DC/D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LTC3863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N2、所述的反向升压电路包括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P沟道MOSFET管M1和肖特基二极管D1,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3脚通过电阻R2与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1脚连接后接+5V电源,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2脚接地,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5脚连接至控制芯片N2的1脚,控制芯片N2的2脚、4脚、6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电阻R5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3脚接地;控制芯片N2的9脚通过电容C2连接控制芯片N2的11脚以及电容C8和电容C7的一端后接输入电压Vin端,电容C8和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12脚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栅极,控制芯片N2的11脚通过电阻R1与控制芯片N2的10脚连接后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漏极,P沟道MOSFET管M1的源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后通过电感L1接地;控制芯片N2的5脚和7脚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两端,然后又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两端,同时控制芯片N2的7脚又通过电阻R3与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连接后作为输出电压Vout端,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将本设计应用于便携式塔康设备,为设备中的天线低频调制单元提供-80V的高压供电,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80V/80mA输出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80V/80mA输出仿真结果曲线图;图3为电阻R1=33.2mΩ,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4为电阻R1=16.2mΩ,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5为电容C6=0.01μF,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6为电容C6=1μF,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7为电感L1=10μH,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8为电感L1=47μH,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9为电容C3=10μF,电容C11=10μF,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图10为电容C3=47μF、电容C11=47μF,其余器件不变的仿真结果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反向DC/D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LTC3863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N2、所述的反向升压电路包括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P沟道MOSFET管M1和肖特基二极管D1;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3脚通过电阻R2与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1脚连接后接+5V电源,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2脚接地,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5脚连接至控制芯片N2的1脚,控制芯片N2的2脚、4脚、6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电阻R5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3脚接地;控制芯片N2的9脚通过电容C2连接控制芯片N2的11脚以及电容C8和电容C7的一端后接输入电压Vin端,电容C8和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12脚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栅极,控制芯片N2的11脚通过电阻R1与控制芯片N2的10脚连接后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漏极,P沟道MOSFET管M1的源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后通过电感L1接地;控制芯片N2的5脚和7脚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两端,然后又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两端,同时控制芯片N2的7脚又通过电阻R3与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连接后作为输出电压Vout端,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本设计主要由基于LTC3863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以下简称“LTC3863芯片”)、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P沟道MOSFET管、肖特基二极管及滤波电路构成。LTC3863是LINEAR公司推出的一款反向升降压DC/DC变换器控制芯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源,通信电源,分布式电源系统等领域。本设计工作原理:由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产生440KHz方波,为LTC3863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频率。经LTC3863芯片的12脚,控制P沟道MOSFET管的导通与截止,后级应用升压电路实现该电源的基本功能。输出电压通过设置反馈分压电阻R3、R4来配置,从而实现满足如下技术指标的反向升压电源:输入电压范围(VIN):12V~18V;输出电压(VOUT):-80V;最大输出电流(IOUT(MAX)):80mA;开关频率:440kHz。LTC3863芯片共13个引脚,下面对它的13个外部引脚进行介绍:PLLIN/MODE(PIN1):外部参考时钟输入和脉冲模式使能/失能引脚。当有外部时钟应用到该引脚,内部锁相环将使接通栅极驱动信号的沿与外部时钟上升沿同步。当没有外部时钟应用到该引脚,这个输入在轻载期间终止工作。此引脚悬空,选择低IQ(40μA)脉冲模式工作。此引脚接地,选择无脉冲模式工作。FREQ(PIN2):开关频率设置输入引脚。开关频率通过在FREQ引脚与SGND引脚之间连接的外部电阻进行设置。LTC3863芯片内部具有一个20μA的电流源,通过连接的外部电阻产生一个电压设置内部振荡器频率。可按以下两种情况应用,该引脚可以被直接驱动通过一个直流电压设置振荡器频率。该引脚接地选择350KHz的固定工作频率,该引脚悬空选择535KHz固定工作频率。SGND(PIN3):为模拟元件小信号提供参考地。SS(PIN4):软启动。LTC3863芯片的此引脚与地之间接一电容,设置斜波上升速率,典型时间给SS引脚达到的调节水平为:………………………………(式1)VFB(PIN5):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从输出电压接一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DC/D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LTC3863 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N2、所述的反向升压电路包括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P沟道MOSFET管M1和肖特基二极管D1;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3脚通过电阻R2与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1脚连接后接+5V电源,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2脚接地,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5脚连接至控制芯片N2的1脚,控制芯片N2的2脚、4脚、6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电阻R5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3脚接地;控制芯片N2的9脚通过电容C2连接控制芯片N2的11脚以及电容C8和电容C7的一端后接输入电压Vin端,电容C8和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12脚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栅极,控制芯片N2的11脚通过电阻R1与控制芯片N2的10脚连接后接P沟道MOSFET管M1的漏极,P沟道MOSFET管M1的源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后通过电感L1接地;控制芯片N2的5脚和7脚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两端,然后又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两端,同时控制芯片N2的7脚又通过电阻R3与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连接后作为输出电压Vout端,电容C3、电容C11、电容C4、电容C9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向DC/DC控制器的反向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DC/DC控制器采用型号为LTC3863的DC/DC电压转换控制芯片N2、所述的反向升压电路包括LTC6900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P沟道MOSFET管M1和肖特基二极管D1;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3脚通过电阻R2与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1脚连接后接+5V电源,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2脚接地,小功率低频振荡器N1的5脚连接至控制芯片N2的1脚,控制芯片N2的2脚、4脚、6脚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电阻R5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N2的3脚接地;控制芯片N2的9脚通过电容C2连接控制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长彬申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