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02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其结构为:无纺布层、弹性层通过预针刺和热烘复合,在弹性层的另一面通过淋膜复合有防水层。该无纺布层由植物纤维层和35‑80微米厚度的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通过水刺结合组成;所述植物纤维层材料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中包括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抗菌胶囊微粒;弹性层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均采用涤纶纤维并添加了碳纤维防水层为聚氨酯涂层,并开有直径小于2.5微米的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强度高,具有持久的抗菌性以及防水、透气等功能。

Antibacterial waterproof non-woven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antibacterial non-woven fabric, th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non-woven fabric layer through the pre acupuncture and heating composite, the elastic lay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lm composite waterproof layer. The non-woven fabric layer is composed of nano silver plant fiber layer thickness of 80 microns and 35 antibacterial cotton fibre layer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unlaced; plant fiber layer material f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the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s include antibacterial capsules of natural plant extracts; elastic layer is composed of warp and weft woven and warp weft adopts polyester fiber and adding carbon fiber waterproof layer is a polyurethane coating, and has a diameter less than 2.5 micron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strength, long lasti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aterproof, ventilating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
本技术属于无纺布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俗称非织造布,它是将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轧或化学等方法加固,最后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抗菌无纺布是无纺布的一种,其在过滤材料、废水处理、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化工用品等领域皆应用广泛。传统的抗菌无纺布大多由基层和抗菌层通过胶粘剂粘接在一起;然而,这种粘接结构因为含有胶粘剂溶剂,会污染材料本身且对消毒产生不良后风险。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抗菌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通过胶水粘贴,其透气性、防水性能均较差,容易引起细菌、病毒的入侵,同时强度不是太高,很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弹性层、防水层,所述无纺布层、弹性层通过预针刺和热烘复合,所述防水层通过淋膜复合在弹性层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层由植物纤维层和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通过水刺结合组成,所述的防水层为聚氨酯涂层。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上均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小于2.5微米。优选的,所述的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厚度为35-80微米。优选的,所述弹性层2由涤纶纱线经纬交织而成。优选的,所述植物纤维层材料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中包括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抗菌胶囊微粒;所述胶囊微粒的粒径为1-2μm。优选的,所述的弹性层2的经纱和纬纱中还包含有碳纤维纱线,经纱中的涤纶和碳纤维纱线按照1:1~10:1的排列比排列,纬纱中涤纶和碳纤维纱线按照1:1~10:1的排列比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增加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能够大大提高本无纺布的抗菌能力,在弹性层中增加了碳纤维,能够较好的提高强度,在防水层上开有透气孔,在防水的同时能够增强其透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纺布层;2-弹性层;3-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无纺布层1、弹性层2、防水层3;无纺布层1、弹性层2通过预针刺和热烘复合,在弹性层2的另一面通过淋膜复合有防水层3。无纺布层1由植物纤维层和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通过水刺结合组成,植物纤维层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植物纤维层材料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中包括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抗菌胶囊微粒;所述胶囊微粒的粒径为1-2μm;植物纤维层中的微胶囊颗粒中含有植物提取物成分;植物提取物成分包括:薄荷提取物、板蓝根提取物、益母草提取物、艾草提取物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提取物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无纺布的性能;可以使得制备的无纺布具有更好的抗过敏性和活血止痛的作用。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中的纳米银颗粒能够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由于纳米银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所以无纺布层1中增加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是本技术的一大优点。为了保证足够的纳米银颗粒,本技术的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厚度采用35-80微米。弹性层2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均采用涤纶纤维,由于涤纶纤维的强度不是很高,在进过多次搓拿之后就容易断裂,失去弹性,所以本实施例中经纱和纬纱中还添加了碳纤维,由此增加弹性层2的强度,保证该无纺布不会扯裂,经纱中的涤纶和碳纤维纱线按照1:1~10:1的排列比排列,纬纱中涤纶和碳纤维纱线按照1:1~10:1的排列比排列。防水层3为聚氨酯涂层,鉴于在医用、生活用品上使用的无纺布均要求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在防水层3的聚氨酯涂层上均匀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小于2.5微米,如果该无纺布用在口罩产品上时,能够有效防PM2.5颗粒。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1)、弹性层(2)、防水层(3),所述无纺布层(1)、弹性层(2)通过预针刺和热烘复合,所述防水层(3)通过淋膜复合在弹性层(2)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层(1)由植物纤维层和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通过水刺结合组成,所述的防水层(3)为聚氨酯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1)、弹性层(2)、防水层(3),所述无纺布层(1)、弹性层(2)通过预针刺和热烘复合,所述防水层(3)通过淋膜复合在弹性层(2)的上表面,所述无纺布层(1)由植物纤维层和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通过水刺结合组成,所述的防水层(3)为聚氨酯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上均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小于2.5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银抗菌棉纤维层厚度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华甄丽刘彦明刘洁王瑞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