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膜F的制备方法和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59382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备多层膜F的方法,其中a.在载体膜上施加基础涂料层1a,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x<10%重量,由此得到调理过的基础涂料层1b,b.将得到的复合体调节到温度<50℃,c.任选地将第二个着色的基础涂料层2b施加到基础涂料层1b上,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y<10%重量,由此得到调理的基础涂料层2b,d.任选地得到的复合体调节到温度<50℃,e.在基础涂料层1b或2b上施加基础涂料层,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z<5%重量,由此得到调理过的可成型的可热和/或用光化射线固化的透明涂料层3b;以及涉及多层膜用于制备颜色和/或效果膜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多层膜F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根据该新方法制备的膜F用于在三维基材,尤其是在汽车车身上制备颜色和/或效果涂层的用途。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特别是小轿车车身的颜色和/或效果涂层体系目前优选是由相互上下涂覆并且具有不同性质的多个涂料层组成。举例来说,在基材上先后施加电沉积的电浸涂层(ETL)作为底漆层,二道底漆层或者碎石保护底漆层,基础涂层和透明涂层。在此情况下,ETL尤其用于金属片材的腐蚀保护。它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经常地称作为底漆层。二道底漆层用于遮盖基材上的不均匀性并且由于其弹性而保证抗碎石冲击性。任选地,二道底漆层还可以用于增强涂层体系的遮盖力和加深涂层体系的色调。基础涂层有助于颜色和/或随角度的光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反射光的亮度(数量)而且其颜色(通过波长特异性的吸收或通过干涉)根据观察角度而变化,这也称作亮度变化和/或颜色变化(flop)。透明涂层用于增强光学效果和保护涂层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基础涂层和透明涂层经常也合称为面涂层。进一步细节也可参见Rmpp Lexikon Lacke und Druckfarben,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New York,1998,第49和51页,″Automobillacke″。这种类型的多层涂层体系完全满足了对其提出的所有要求,也经常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作A级表面。其缺点是,这种颜色和/或效果涂层体系的涂覆经常是必须分成四个单独的步骤进行,在每一个之间必须进行凉干以及任选地还要烘烤,这在每一个汽车生产厂中对于车身的涂覆和在每一个供应商处对于模件和附装部件的涂覆都需要一条非常费事的、三维的涂覆生产线,并且总之导致高的时间和劳力花费以及导致升高的能量和设备成本。此外,在实践中发现,特别是基础涂料的涂覆条件会严重影响基础涂层的颜色性质和变化性质。同样的情况也适合于用于涂覆的基础涂料层的不同干燥条件,它们由于使用不同的基材,如塑料和金属而必须进行调节。这些因素在实践中需要昂贵的措施以在色调上匹配在车身中直接相互邻接的构件(颜色匹配)。为了事先避免这些问题,最近提出了多层的颜色和/或效果膜用于涂覆汽车车身。这种多层的颜色和/或效果膜众所周知包括一个载体膜、至少一个颜色和/或效果基础涂层和一个透明涂层。因此,其结构上相应于传统的颜色和/或效果多层涂层体系。但这种多层的颜色和/或效果膜应该在保持相同的条件下制备,并且可以涂覆在任意的基材上,由此得到不依赖于基材和工艺的色调和/或光学效果。涂覆应该通过在金属上层压、用热塑性塑料后注塑、后发泡或后压制进行。相应的方法和膜例如从美国专利US 4,810,540 A,US 4,931,324 A或US 5,114,789 A,欧洲专利EP 0 266 109 B1,EP 0 285 071 B1,EP 0 352 298 B1或EP 0 449 982 B1,欧洲专利申请EP 0 050 794 A1,EP 0 261 815 A1,EP 0 395 266 A2,EP 0 754 740 A2或EP 0 949 120 A1或国际专利申请WO 96/40449A1或WO 03/016095 A1已知。以此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汽车工业对于制备新型汽车模型的模件和附装部件的A级表面的要求。但是至今已知的方法和颜色和/或效果膜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由于已知的颜色和/或效果膜在涂覆三维基材,特别是涂覆汽车车身和模件及其附装部件时被高度拉伸,其基础涂层和透明涂层必须比传统的基础涂层和透明涂层厚得到多,由此全面地保证基础涂层各向同性的颜色位点、各向同性的变化性质和高的遮盖能力以及保证透明涂层的光学和保护功能。但干膜厚度的提高在制备和使用已知的颜色和/或效果膜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它们相加起来使A级表面的制备变得很困难。例如,已知的颜色和/或效果膜经常不能以如对于涂覆复杂成型的三维基材所必须的程度拉伸。但如果尝试这么做的话,可能导致单个或所有的层发生机械损害和/或脱层。需要的较高干层厚度在制备已知的颜色和/或效果膜时会造成在涂覆和控制单个层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时高得多的花费。例如,过高的湿层厚度导致所得基础涂层有错误的色调。干燥不足可能引起基础涂层不希望的粘性。过高的残余溶剂和/或残余水含量和/或过快地去除溶剂和/或水从20μm的湿层厚度开始就已经可能导致基础涂层中形成破裂洞和针孔。由此得到基础涂层具有不足的工艺性质,特别是在粘结性、抗碎石冲击性、抗冷凝水性和色调以及变化性质方面。在基础涂料和透明涂料湿对湿涂覆之后,可能在湿层之间出现不希望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可能出现透明涂料塌陷,结果是所得透明涂层发黯淡。现有技术提出了仅仅某些条的建议以解决单个问题-例如根据EP 0 395266 A1,第5页,第47-58行,涂覆的基础涂料层在一分钟至一小时期间在71-93℃下预干燥。这样选择温度,使得载体膜不变形或不分解。-根据EP 0 754 740 A2,第6页,第9栏,第7-11行,涂覆的基础涂料层在5分钟期间在60℃下预干燥。-根据EP 0 266 109 A2,制备由基础涂料层和透明涂料层形成的自支承复合体,但是其中没有给出特定的干燥参数。甚至是在透明涂料层情况下,高的湿层厚度也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使得得到的透明涂层具有不足的工艺性质。特别是过高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直接在干燥之后在透明涂料表面上引起表面缺陷,导致透明涂层变黯淡,-在膜贮存期间例如由于扩散产生表面缺陷,导致透明涂层出现波纹,和/或-在透明涂料层最终固化时引起表面缺陷,导致破裂洞,以及在进一步加工时引起问题,如在热成型时形成气泡和对保护膜产生过强的粘结。此外,在预干燥时还必须严格注意,干燥温度不要高于载体膜的软化温度和没有出现透明涂料层的热交联和/或产生过高的分子量,因为否则的话所述的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在此方面,现有技术也是提出了仅仅某些条的建议以解决单个问题-根据EP 0 395 266 A1,第6页,第39-45行,涂覆的透明涂料层在一分钟至一小时期间在71-93℃下预干燥或固化。这样选择温度,使得载体膜不变形或不分解。-根据EP 0 754 740 A2,第6页,第9栏,第11-15行,涂覆的透明涂料层在5分钟期间在23℃下风干并在80℃下固化45分钟。-根据EP 0 266 109 A2,制备由基础涂料层和透明涂料层形成的自支承复合体,但是其中没有给出特定的干燥参数。另外的问题是在施加第二个基础涂料层和透明涂料层时对流平性的干扰,它们在上面施加有后续涂料层的调理的涂料层的温度太高时会出现。这样的流平性干扰特别导致涂漆膜中出现光学不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多层膜F的方法,是通过用下列层涂覆任选地预处理的载体膜进行1)一个着色的基础涂料层,2)任选地第二个着色的基础涂料层,以及3)一个透明涂料层,这种方法不再具有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而是能够以简单安全的方式实施,并且提供了突出地可再现的多层载体膜F,该膜可以无问题地贮存,可以对单个层或所有层拉伸而没有机械损害和/或脱层,在施加到三维基材上,例如通过膜F的预成型和后注塑,和优选随后的最终固化,得到涂覆的三维基材,特别是具有颜色和/或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制备多层膜F的方法,是通过用下列层涂覆任选地预处理的载体膜而进行:1)一个着色的基础涂料层,2)任选地第二个着色的基础涂料层,以及3)一个透明涂料层,其特征在于a.在载体膜上施加着色的基础涂料,由此得 到湿的基础涂料层1a,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x<10%重量,基于基础涂料层计,由此得到调理过的基础涂料层1b, b.将由载体膜和调理过的基础涂料层1b形成的复合体调节到在基础涂料层1b表面上的温度<50℃,c.任选地将 第二种着色的基础涂料或者相同的着色的基础涂料第二次施加到调理过和调温过的基础涂料层1b上,由此得到湿的基础涂料层2a,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y<10%重量,基于基础涂料层计,由此得到调理过的基础涂料层2b,d.任选地将由载体膜 和调理过的基础涂料层1b和2b形成的复合体调节到在基础涂料层2b表面上的温度<50℃,e.在调理过和调温过的基础涂料层1b或2b上施加透明涂料,由此得到湿的透明涂料层3a,将其调节到挥发性物质残余含量z<5%重量,基于透明涂料层计, 由此得到调理过的可成型的可热和/或用光化射线固化的透明涂料层3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比亚拉斯W杜舍克M泽德勒KD施特格曼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涂料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