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49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包括:浇筑形成的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内留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插入所述空腔内的钢筋笼;以及浇筑形成于空腔内的加强结构和浇筑形成于所述预制墙板之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加强结构浇筑成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底板、预制墙板以及顶板围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带有空腔的预制墙板,节省了现浇方式中的所有墙板的模板,且管廊基坑的开挖不宽;结合现浇形成的底板和顶板,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能够节省相应的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整体式预制管廊的重量轻,带有空腔的预制墙板重量轻,吊装和运输均方便,在施工现场可以大面积展开施工。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bottom slab is formed; with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 cavity is arranged on bottom left the precast wall; reinforcing cage inserted the cavity; and pouring formed in the cavity formed in the roof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pouring the precast wall panels on the roof, and the reinforcing structure pouring into one structure; wherein the floor and roof,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s formed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with a cavity, saving all the way in the cast-in-situ wall template, excavation and pipe gallery pit is not wide; with cast-in-place floor and roof form,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an save labor costs accordingly. Compared with the integral prefabricated pipe corrid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s with cavities, light weight, convenient lif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nd large area construction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或者“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同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实诚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目前全国各省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热点,传统的地下管廊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现场现浇,二是工厂预制。对于现场现浇的地下综合管廊现场开挖较宽,以保证两侧留有足够的施工操作空间,因此土方开挖量大,回填量也较大;由于所有工作均需在现场完成,所以侧墙及顶板均要配置模板,且顶板模板必须要在混凝土完全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施工周期长,人工需求量大,所有原材料均以散装形式运到现场,混凝土现场浇筑,污染环境。对于工厂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由一节一节预制管廊在现场拼装而成,预制管廊的重量大,吊装和运输均困难,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浇管廊存在的土方开挖量大、回填量大、施工周期长、人工需求量大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及工厂预制管廊存在的重量大、吊装运输均困难和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包括:浇筑形成的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内留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插入所述空腔内的钢筋笼;以及浇筑形成于空腔内的加强结构和浇筑形成于所述预制墙板之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加强结构浇筑成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底板、预制墙板以及顶板围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本技术采用带有空腔的预制墙板,节省了现浇方式中的所有墙板的模板,且管廊基坑的开挖不宽;结合现浇形成的底板和顶板,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能够节省相应的人工成本。较现浇管廊的施工效率提高5倍以上,现场湿作业减少80%以上。该预制墙板结合现浇底板和顶板的方式较整体式预制管廊的重量轻,带有空腔的预制墙板重量轻,吊装和运输均方便,在施工现场可以大面积展开施工。采用带有腔的预制墙板,后于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以实现与底板和顶板的连接,使得管廊的结构稳定、牢固且安全。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的多个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分隔形成空腔;所述预制墙板包括位于外侧的预制墙板和位于内侧的预制墙板;位于外侧的预制墙板立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位于外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一墙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平齐设置,顶端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平齐设置,且位于外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二墙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留设有第一间距,顶端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之间留设有第二间距;位于内侧的预制墙板立设于所述底板之上,位于内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高度相等。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腔内的钢筋笼的底部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钢筋笼的顶部从所述空腔中伸出形成锚固段;浇筑形成的顶板内锚固有所述钢筋笼的锚固段,通过所述钢筋笼锚固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加强结构从而使得所述顶板和所述预制墙板连成一体结构。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浇筑形成加强结构时于所述预制墙板的底部和顶部浇筑形成有结构肋,所述结构肋上位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预制墙板通过底部的结构肋与所述底板连接,通过顶部的结构肋与所述顶板连接。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部形成有连接槽和连接筋,所述连接槽为向所述预制墙板内凹陷的U型槽,所述连接筋为多道凸伸出所述预制墙板端部的U型筋;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的端部之间留设有设定间距以形成连接空间,所述U型筋置于所述连接空间内,所述U型槽于所述连接空间连通,浇筑形成于所述连接空间和所述U型槽内的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位于外侧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位于内侧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拼接预制墙板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13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的成型过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所用到的安装模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中所用到的安装模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和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其结构类型属于夹心墙板混合预制结构。针对预制结构的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能够节省所有墙板的模板成本及相应的人工成本,能够节省墙板钢筋绑扎的人工成本,较传统工艺施工,效率提高5倍以上,现场湿作业减少80%以上,所有夹心预制墙板及配套的安装模板均在工厂一次加工完成。本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较整体式预制管廊的重量轻,整体预制管廊一般双仓管廊自重达到30T(以每段长度1.5m计算)以上,而本技术的预制墙板结构单片重量可以控制在10T(以每段长度3m计算)以内,从而极大的方便了综合管廊的运输吊装,在施工现场可以大面积展开施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20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底板21、预制墙板22、钢筋笼24、加强结构25以及顶板23,底板21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结合图6所示,在施工时,挖掘出地下综合管廊20的基坑,然后于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底板21,浇筑底板21之前,可于基坑的底部浇筑一层垫层211,以为底板21提供平整面,再于垫层211上浇筑形成底板21。预制墙板22装设在底板21上,结合图5所示,该预制墙板22装设在设定位置作为地下综合管廊20的墙体,预制墙板22内留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221,空腔221的顶部和底部均有开口,以使得空腔221呈上下连通的腔体。预制墙板22立设在底板21上,结合图7所示,在底板21上装设有安装模板11,通过安装模板11装设预制墙板22,将安装模板11对应装设在预制墙板22的安装位置,结合图8和图9所示,将预制墙板22立设在底板21上后,将预制墙板22与对应的安装模板11固定连接。钢筋笼24插入到预制墙板22的空腔221内,由于空腔221为上下贯通的腔体,该钢筋笼24的底部可置于底板21上,顶部可伸出空腔221并延伸至待形成顶板23的位置。顶板23和加强结构25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向空腔221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加强结构25,混凝土浇筑到空腔221的顶部时,继续浇筑混凝土以在预制墙板22之上形成顶板23,该顶板23与加强结构25浇筑成一体结构。施工顶板时,于预制墙板22的顶部铺设顶板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形成的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内留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插入所述空腔内的钢筋笼;以及浇筑形成于空腔内的加强结构和浇筑形成于所述预制墙板之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加强结构浇筑成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底板、预制墙板以及顶板围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形成的底板;装设于底板上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内留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插入所述空腔内的钢筋笼;以及浇筑形成于空腔内的加强结构和浇筑形成于所述预制墙板之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加强结构浇筑成一体结构;其中:所述底板、预制墙板以及顶板围合形成地下综合管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的多个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分隔形成空腔;所述预制墙板包括位于外侧的预制墙板和位于内侧的预制墙板;位于外侧的预制墙板立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位于外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一墙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平齐设置,顶端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平齐设置,且位于外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二墙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留设有第一间距,顶端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之间留设有第二间距;位于内侧的预制墙板立设于所述底板之上,位于内侧的所述预制墙板中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振华曾毅林明钊周立朋郭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