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32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包括基座、第一塔体、第二塔体、第三塔体、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和滑槽,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和推板,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和插销。该防风型通讯铁塔,设计巧妙,可行性高,在发生大风时,第二塔体和第三塔体均能进行收缩,与此同时支撑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整个塔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倒塌事故。另外,设置在第三塔体上的天线平台在发生大风时能收缩入设置在第二塔体上的防风腔内,对天线平台上的设备以及维护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

Windbreak type communication tow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ndproof communication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first tower, tower second, tower second, the first body lifting mechanism,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supporting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a fixing component, the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rod and a support unit, a support unit comprises a second supporting rod and fixed chute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fixing unit and the second fixing unit, a first fixing unit comprises a first cylinder and a push plate, the second fixing unit includes a cylinder and a second pin. The wind type communication tower, ingenious design, high feasibility, in the wind, the second tower and the tower body are able to contract, at the same time supporting mechanism can further support to the tower body,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llapse accident. In addition, the antenna platform arranged on the third tower body can be contracted into the windbreak cavity arranged on the second tower body when the wind is strong, 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tect the equipment on the antenna platform and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铁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
技术介绍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现有的通信铁塔一般架设在空旷地带,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将承受更大的风力。由于一般的通信铁塔并不具备很好的抗风能力,因此在发生大风时很容易发生倒塌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包括基座、第一塔体、第二塔体、第三塔体、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塔体竖向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二塔体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和滑槽,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和推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支杆分别位于第二支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和插销,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基座内,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插销竖向设置,所述插销的一端位于凹槽内,所述插销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插销竖向运动。作为优选,为了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有若干个。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地限定第二支杆的移动范围从而变向限定第二塔体的下降距离,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有若干个,各第二固定单元沿滑槽的水平中心轴线分布。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放置信号天线,所述第三塔体上设有天线平台,所述天线平台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优选,为了在发生风时,能将天线平台收入防风腔内,所述第二塔体的顶部设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防风腔位于天线平台的下方,所述防风腔的内径大于天线平台的外径。作为优选,为了加固防风腔,所述防风腔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斜杆与第二塔身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支撑第二塔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丝杆升降机。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铁塔,所述第三塔体的顶部设有避雷针。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杆的抗腐蚀能力,所述第一支杆的表面设有热镀锌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风型通讯铁塔设计巧妙,可行性高,由三段塔体构成,在发生大风时,第二塔体和第三塔体均能进行收缩,降低整个铁塔的高度,与此同时支撑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整个塔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倒塌事故。另外,设置在第三塔体上的天线平台在发生大风时能收缩入设置在第二塔体上的防风腔内,对天线平台上的设备以及维护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第二塔体与支撑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基座的剖视图。图中:1.支座,2.第一塔体,3.第二塔体,4.第三塔体,5.第一支杆,6.凹槽,7.第二支杆,8.滑槽,9.第一气缸,10.推板,11.第二气缸,12.插销,13.天线平台,14.防风腔,15.斜杆,16.液压缸,17.丝杆升降机,18.避雷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5所示,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包括基座1、第一塔体2、第二塔体3、第三塔体4、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塔体2竖向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塔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3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2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2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3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4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4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3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3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4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3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3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1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5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6,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6内,所述第一支杆5的一端与第二塔体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7和滑槽8,所述滑槽8有两个,两个滑槽8分别位于凹槽6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8内,所述第二支杆7与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杆5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9和推板10,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在凹槽6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9和第一支杆5分别位于第二支杆7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9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滑槽8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11和插销12,所述第二气缸11设置在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插销12竖向设置,所述插销12的一端位于凹槽6内,所述插销12的另一端位于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驱动插销12竖向运动。作为优选,为了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有若干个。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地限定第二支杆的移动范围从而变向限定第二塔体的下降距离,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有若干个,各第二固定单元沿滑槽8的水平中心轴线分布。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放置信号天线,所述第三塔体4上设有天线平台13,所述天线平台13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优选,为了在发生风时,能将天线平台收入防风腔14内,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防风腔14,所述防风腔14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防风腔14位于天线平台13的下方,所述防风腔14的内径大于天线平台13的外径。作为优选,为了加固防风腔,所述防风腔14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斜杆15与第二塔身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支撑第二塔体3,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16。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丝杆升降机17。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铁塔,所述第三塔体4的顶部设有避雷针18。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杆5的抗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塔体(2)、第二塔体(3)、第三塔体(4)、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塔体(2)竖向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塔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3)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2)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2)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3)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4)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4)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3)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3)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4)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3)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3)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1)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5)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6),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6)内,所述第一支杆(5)的一端与第二塔体(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7)和滑槽(8),所述滑槽(8)有两个,两个滑槽(8)分别位于凹槽(6)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8)内,所述第二支杆(7)与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杆(5)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9)和推板(10),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在凹槽(6)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9)和第一支杆(5)分别位于第二支杆(7)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9)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滑槽(8)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11)和插销(12),所述第二气缸(11)设置在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插销(12)竖向设置,所述插销(12)的一端位于凹槽(6)内,所述插销(12)的另一端位于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驱动插销(12)竖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塔体(2)、第二塔体(3)、第三塔体(4)、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塔体(2)竖向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塔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3)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2)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2)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3)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4)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4)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3)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3)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4)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3)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3)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1)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5)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6),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6)内,所述第一支杆(5)的一端与第二塔体(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7)和滑槽(8),所述滑槽(8)有两个,两个滑槽(8)分别位于凹槽(6)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8)内,所述第二支杆(7)与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杆(5)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9)和推板(10),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在凹槽(6)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9)和第一支杆(5)分别位于第二支杆(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达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