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249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聚丙烯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预聚3-甲基丁烯-1,预聚3-甲基丁烯-1的量对每克固体钛催化剂为0.1至100克,然后,在预聚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丙烯或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直至单体或聚合的单体的量为预聚3-甲基丁烯-1的量的1000至100000倍。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优异透明性能,透明性或刚性损失极少的拉伸聚丙烯薄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聚丙烯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催化剂体系预聚3-甲基丁烯-1,然后在预聚过程中所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丙烯聚合或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拉伸聚丙烯薄膜,其透明性和刚性几乎不变差,该薄膜是通过至少单向拉伸含有持定量的3-甲基丁烯-1聚合物的聚丙烯而得到的。人们已经知道,许多丙烯聚合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很高的定向性指数,以及许多它们的生产方法。人们还知道,能在很高的催化剂效率下生产丙烯聚合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了改善丙烯聚合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透明性能或透明性,人们已经作出了许多尝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80329/1983公开了一种将苯甲酸钠(作为成核剂)分散在聚丙烯中以改善其透明性的特殊方法。日本专利公开号12460/1980公开了一种方法,将1,3,2,4-二(甲基亚苄基)山梨醇掺在结晶聚丙烯中,增加其透明性。日本专利公开号32430/1970(相应的英国专利1104665)公开了含丙烯共聚物的固体聚合物模塑组合物的生产方法,所述的组合物至少含有55%(重量)的丙烯链节,第二组分的链节是含有4至18个碳原子的直链1-烯烃,其含有量至多为35%(重量),并完全分散在组合物第三组分的聚合物单元中,它是α-烯烃的均聚物,晶体熔点在180℃以上,后者含量至多为10%(重量)。该方法包括将丙烯、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与立体有译催化剂接触,该催化剂是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或金属氢化物活化的第四至第六族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组成。该专利文献指出,生成组合物的透明性得以改善,并超过聚丙烯树脂,同时又指出3-甲基戊烯-1、4,4-二甲基戊烯-1,乙烯基环己烷、3-甲基丁烯-1特别适合用作第三组分。美国专利号4551501公开了具有优异透明性和刚性的结晶丙烯聚合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结晶聚丙烯和至少6个碳原子的乙烯基环烷烃的聚合物的混合物,含有0.05重量ppm至10000重量ppm的乙烯基环烷烃单元。在该专利的比较例4至6中,在三氯化钛催化剂和二乙基铝的存在下,将让少量3-甲基丁烯-1均聚,然后,让大量丙烯均聚,生成含有0.3至2克的聚(3-甲基-1-丁烯)(对每克三氯化钛)的丙烯共聚物;随后将共聚物与丙烯均聚物混合,制备含2至200重量ppm聚(3-甲基-1-丁烯)的组合物。从该专利的表3可以看出,生产的组合物总的光透射率是极好的,但是,对于在该专利实施例7中用类似的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含7ppm聚(乙烯基环己烷)来说,雾度值、光散射指数(LSI)和光泽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生产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聚丙烯,特别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成膜聚丙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改进的拉伸聚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通过生产聚丙烯的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包括由下列组分形成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预聚3-甲基-1-丁烯〔A〕含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固体钛催化剂体系;〔B〕有机铝化合物,和〔C〕由通式为RnSi(OR1)4-n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其中R和R1代表烃基,0<n<4;预聚3-甲基-1-丁烯的量对每克固体钛催化剂为0.1至100克,然后,在预聚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丙烯或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至单体或聚合单体的量为预聚的3-甲基丁烯-1的量的1000至100000倍。从现有技术的角度出发,能用上述方法生产具有优异透明性能的成膜聚丙烯,这是出乎意料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至少单向拉伸含1至1000重量ppm的3-甲基-丁烯-1的聚合物所得到的拉伸聚丙烯薄膜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将详细叙述如下。本专利技术包括生产聚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由下列组分形成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预聚3-甲基丁烯-1,〔A〕含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B〕有机铝化合物,和〔C〕由通式RnSi(OR1)4-n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其中R和R1代表烃基,0<n<4;预聚的3-甲基丁烯-1的量对每克固体钛催化剂为0.1至100克,然后,在预聚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丙烯或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至单体或预聚的单体的量为预聚3-甲基丁烯-1量的1000至100000倍的程度。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体系的钛催化剂组分〔A〕含有作为主成分的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钛催化剂组分A含有比市售卤化镁微晶小的卤化镁。通常,其比表面积至少为3米2/克,较好为约30至约1000米2/克,更好为约100至800米2/克,并且,在室温下用己烷洗涤时,其组成基本上不改变。当使用如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之类稀释剂时,如硅化合物、铝化合物或聚烯烃时,即使钛催化剂组分的比表面积低于上述特定的范围,仍将显示出高的性能。最好在钛催化剂组分〔A〕中,卤素/钛的原子比为约5至约200,特别是约5至约100;电子给体/钛的摩尔比为约0.1至约10,特别是约0.2至约6。镁/钛的原子比为约1至约100,特别是约2至约50。催化剂组分〔A〕还可进一步含有其它电子给体、金属、元素、官能团等等。钛催化剂组分〔A〕可以通过如将镁化合物(或镁金属)、电子给体和钛化合物相互接触而制得;其它试剂如硅、磷和铝的化合物如希望的话亦可以使用。钛催化剂组分〔A〕基本上可通过如利用下述日本专利公开号所描述的方法进行生产;108385/75、126590/75、20297/76、28189/76、64586/76、92885/76、136625/76、87489/77、100596/77、147688/77、104593/77、2580/78、40093/78、40094/78、135102/80、135103/81、811/81、11908/81、18606/81、83006/83、138705/83、138706/83、138707/83、138708/83、138709/83、138710/73、138715/83、23404/85、21109/86、37802/86、37803/86、和152710/80。生产钛催化剂组分〔A〕的一些方法的例子将简要地描述。(1)将固体镁化合物或镁化合物和电子给体的固体络合物与在反应条件下呈液体的钛化合物反应。反应前,在电子给体和粉末化助剂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可将镁化合物或络合化合物磨成粉末,还可预先与电子给体和/或反应助剂如有机铝化合物或含卤素的硅化合物进行反应。在上述过程中,电子给体至少要用一次。(2)将无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的液体形式的钛与液体钛化合物在电子给体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沉淀出固体钛络合物。(3)将(2)的产物与钛化合物进行反应。(4)将(1)或(2)的产物与电子给体和钛化合物进行反应。(5)固体镁化合物或镁化合物与电子给体的固体络合物与卤素、卤素化合物或芳烃进行反应。反应前,可将镁化合物或络合化合物在电子给体和粉末化助剂存在或不存在及在钛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磨成粉末,还可预先与电子给体和/或反应助剂如有机铝化合物或含卤素的硅化合物反应。在上述过程中,电子给体至少使用一次。(6)将(1)、(2)、(3)或(4)的产物用卤素、卤化物或芳烃进行处理。(7)通过与金属氧化物、二烃基镁和含卤素的醇接触获得的反应产物与多羧酸酯和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产聚丙烯的方法,包括在下述组分形成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预聚3-甲基丁烯-1,(A)含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B)有机铝化合物,和(C)由通式RnSi(OR↑[1])↓[4]-n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其中R和R↑[1]代表烃基,和0<n<4;预聚的3-甲基丁烯-1的量对每克固体钛催化剂为0.1至100克,然后在预聚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丙烯或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合直至单体或聚合的单体的量为预聚3-甲基丁烯-1量的1000至100000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冈护山田雅也石山正信中野政男丰田昭德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