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边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28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66.7份秸秆热解液和66.7~33.3份壳聚糖。或者包括33.3~75体积份秸秆热解液和66.7~25体积份芽孢杆菌发酵液。该生物药剂对白菜菌核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可有效防治白菜菌核菌以及其引起的病害,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生物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剂
,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
技术介绍
随着气候的温暖化,北方白菜栽培区遇到高温多湿气候时严重发生病害,白菜菌核病是其中之一。菌核菌感染白菜成株,多在地表的茎、叶柄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凹陷病斑,叶片病斑不凹陷,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病部密生白色棉毛状菌丝和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腐烂处无臭味。幼苗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水浸状病斑,很快腐烂或猝倒,并不产生明显的白霉。种株发病,种荚表面产生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荚内生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是种株结荚降低,籽粒不饱满,从而影响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茎腐烂后,破裂成乱麻状,中空,有白色丝状物后期生有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如果,商品白菜地受菌核菌侵染,幼苗茎基部腐烂造成缺苗,白菜结球期受害,茎基部腐烂或叶片、叶柄受害,商品性下降,一般减产5~15%。种苗地受菌核菌病害,直接导致菜种株枯死或阻断养分和水的输送,造成籽粒干瘪或无籽,一般减产5~20%,严重地块达50%以上。目前,为了防治白菜菌核病一般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包括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剂1000倍液。但是,上述对白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制剂,虽然低毒,但会在结球白菜中残留,危害人体安全,有待开发无毒、无残留的抗白菜菌核菌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白菜菌核病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带来的农药残留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选用食品级的原料制备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生物药剂,该生物药剂对白菜菌核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可有效防治白菜菌核菌以及其引起的病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66.7份秸秆热解液和66.7~33.3份壳聚糖水溶液,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1~20g/L。优选的,所述秸秆热解液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秸秆粉碎后在450~550℃进行热解获得生物油;将所述生物油与水搅拌混合静置后,将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常压蒸馏,收集95~120℃的蒸馏液,即为秸秆热解液。更优选的,所述秸秆热解液还包括稀释倍数为10~400倍的秸秆热解液稀释液。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75份秸秆热解液和66.7~25份芽孢杆菌发酵液,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为芽孢杆菌培养液经离心过滤后得到的无菌滤液。其中,所述芽孢杆菌为甲基型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和地衣形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秸秆热解液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将秸秆粉碎后在450~550℃进行热解获得生物油;将所述生物油与水搅拌混合静置后,将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常压蒸馏,收集95~120℃的蒸馏液,即为秸秆热解液。优选的,所述秸秆热解液还包括稀释倍数为10~400倍的秸秆热解液稀释液。优选的,每升生物药剂中还包括10~500g微量元素。更优选的,所述微量元素为Zn2+、Mg2+、Cu2+、B3+、Fe2+和Mn2+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选用秸秆快速热解液和壳聚糖、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以秸秆热解液和壳聚糖、秸秆热解液和芽孢杆菌发酵液按科学配方复配,开发出专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生物药剂对菌核菌引起的白菜腐烂病具有显著抑菌、杀菌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药剂所采用的原料为食品级,除了对白菜菌核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外,还能克服白菜菌核病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带来的农药残留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型药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选用秸秆快速热解液和壳聚糖、芽孢杆菌发酵液等食品级的原料,经科学配方复配而成,对白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无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秸秆热解液为秸秆经中温快速热解后,经过精制而成的热解液。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秸秆热解液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秸秆粉碎后进行热解获得生物油;本专利技术对秸秆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玉米秸秆、玉米芯、稻草、稻壳、大豆秸秆等农作物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对秸秆粉碎的粒度范围是50~120目,优选为60~100目,更优选为70~80目。本专利技术热解所选用的热解温度为450℃~550℃,优选为495℃~505℃;热解时间优选为1~10s,更优选为3~5s。将秸秆热解后得到的所述生物油进行分离精制后得到秸秆热解液。具体地,将所述生物油与水搅拌混合,优选生物油与水混合的体积比为1~3:1~3,进一步优选为1:1~2。得到的混合物经静置后,将得到的上层水相部分进行常压蒸馏,收集95℃~120℃,优选为100℃~105℃的蒸馏液,即为秸秆热解液。经分析得知,制备得到的秸秆热解液含有有机酸类、酚类、醛类、醇类等物质,对白菜菌核菌有显著的抑制和杀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秸秆热解液还包括将秸秆热解液以一定倍数稀释的稀释液。随热解液稀释倍数的增加,其对白菜菌核菌的抑菌作用逐渐减弱,且各稀释倍数热解液之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稀释倍数为30时,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抑菌率达100%,病菌不生长;稀释倍数小于70时,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抑菌率高于0.1%醋酸,且差异显著(p<0.05)。通过秸秆热解液稀释倍数对数值和对应的抑菌几率值得出秸秆热解液对菌核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875x2+44.717x-30.119,相关系数R2=0.9995。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秸秆热解液对菌核菌EC50值为稀释70倍。表1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菌的抑菌作用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见表2。秸秆热解液稀释33倍以上时,试管内均有菌丝生长,在稀释33倍及以下的试管中,无菌丝生长,以试管内无菌丝生长的最小浓度为MIC,由此确定稀释33倍为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后从无菌丝生长的试管(30倍、33倍)中将菌饼取出接种在PDA培养基中培养,进一步确定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的MFC为稀释30倍。表2秸秆热解液对白菜菌核病菌MIC及MFC注:试管内有菌丝生长用“+”表示,无菌丝生长用“-”表示,下同。本专利技术的壳聚糖溶液对白菜菌核菌的抑菌作用见表3,壳聚糖溶液浓度由0.1g/L成倍增加到5.0g/L时,其对白菜菌核病菌抑菌率由27.97%增加到86.86%,除5.0g/L和4.0g/L壳聚糖溶液处理组抑菌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组抑菌率均差异显著(p<0.05)。根据壳聚糖溶液浓度和对应的抑菌率求得壳聚糖溶液对白菜菌核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6859x2-10.826x+22.195,R2=0.9423。通过毒力回归方程求得壳聚糖溶液对白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为1.4g/L。表3壳聚糖溶液对白菜菌核病菌抑菌作用从表4可以看出,壳聚糖溶液浓度为5g/L以下时,试管中有菌丝生长,壳聚糖溶液浓度5g/L开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66.7份秸秆热解液和66.7~33.3份壳聚糖水溶液,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1~20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66.7份秸秆热解液和66.7~33.3份壳聚糖水溶液,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1~20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热解液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秸秆粉碎之后在450~550℃进行热解获得生物油;将所述生物油与水搅拌混合静置后,将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常压蒸馏,收集95~120℃的蒸馏液,即为秸秆热解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热解液还包括稀释倍数为10~400倍的秸秆热解液稀释液。4.一种防治白菜菌核病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体积份的组分:33.3~75份秸秆热解液和66.7~25份芽孢杆菌发酵液,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为芽孢杆菌培养液经离心过滤后得到的无菌滤液。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范洙张先李铉军李敏崔晓宇付长雪刘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