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147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6:23
提供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其能够减少花费在电线束的安装上的作业量。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具备:板(30),其在板(30)上配置电线束(20);以及罩(40),其将所述电线束(20)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于所述板(30),通过将设置于所述罩(40)的卡止部(43)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所述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从而所述卡止部(43)卡止于所述卡止接纳部(32),所述罩(40)被固定于所述板(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
技术介绍
从前,已知有将电线束固定于板的布线单元。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布线单元中,将电线束配置于板,再通过捆扎带将电线束的多个部位固定于板。捆扎带穿过在板上贯通形成的一对穿通孔并卡止于板的背面侧,在板的表面侧将电线束捆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90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为了将电线束安装到板,由于在各个固定部位将捆扎带穿过通孔,必须执行将电线束捆扎的作业,所以存在作业量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其能够减少花费在电线束的安装上的作业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具备:板,在所述板上配置电线束;以及罩,其将所述电线束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于所述板,通过将设置于所述罩的卡止部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所述板的卡止接纳部,从而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接纳部,所述罩被固定于所述板。本专利技术的布线单元具备:配置于所述板的电线束;以及所述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对板和罩在相面对的方向上按压,从而罩被固定于板,电线束被安装于板,所以与利用捆扎带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花费在安装电线束上的作业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布线单元的、被安装在机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布线单元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2个种类的罩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具有连接器保持部的罩、电线侧连接器以及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具有连接器保持部的罩、电线侧连接器以及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在罩的连接器保持部保持电线侧连接器的样子的局部缺口俯视图。图7是示出在固定于板的罩上保持有电线侧连接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罩被固定到板上之前的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在罩被固定到板的状态的卡止部和卡止接纳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罩。根据这个结构,能够结合电线束的配置方式,从多个罩中选择适宜的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板具有多个所述卡止接纳部,从所述多个罩中适宜地选出的罩能够固定于所述板。根据这个结构,由于通过将从多个罩中适宜地选出的罩固定到板,从而能够改变电线束的配置方式,所以即使不用对应每个布线单元的种类安装专用的罩,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应对多种布线单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备边缘罩部,所述边缘罩部在所述罩固定于所述板时将所述板的端缘覆盖。根据这个结构,由于电线没有接触到板的端缘,所以能够防止电线的覆盖部接触到板的端缘而损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罩具备连接器保持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对所述电线束所具备的连接器进行保持。根据这个结构,由于电线侧连接器被固定到罩,所以能够防止连接器摇动使得电线接触到板的端缘而损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布线单元也可以组装于自动变速器。<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图9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布线单元U安装于搭载在车辆上的机器(在本实施例中为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10,执行与变速动作相关联的控制中的一部分控制。在机器10中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为3个)电磁阀11,在各个电磁阀11的上部配置有机器侧连接器12。以下,关于各个构成部件,以图1的上侧为上方,以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布线单元U具备:电线束20;板30,在板3上配置电线束20;以及罩40,将电线束20的一部分覆盖并固定到板30。如图2所示,电线束20具备:多根电线21;以及多个电线侧连接器22,其连接于电线21的末端部并连接于机器侧连接器12。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电线侧连接器22的后端部设置有被保持部23,其被保持在罩40。被保持部23形成为比电线侧连接器22的前侧的部分(与机器侧连接器12嵌合的嵌合部24)朝左右两侧突出的形状。在被保持部23设置有卡止凹部25,卡止凹部25能够与设置于罩40的卡止凸部58相嵌合。卡止凹部25在被保持部23的左右两面(突出端面)沿上下方向以呈细长的长方形状凹陷的方式形成。板30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在板30的多个部位贯通形成有螺栓插通孔31,布线单元U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被固定在机器10。并且,在板30设置有多个卡止接纳部32,卡止接纳部32能够选择地与后述的多个种类的罩40相卡止。如图4所示,卡止接纳部32具有在板30上贯通形成的一对贯穿孔33,各个贯穿孔33形成为俯视呈方形状(在电线束20的布线方向呈稍长的长方形状)。一对贯穿孔33以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以便与后述的一对弹性腿部44的间隔相匹配。如图1所示,罩40具备:顶壁41,其将电线束20的表侧(板30的相反侧)覆盖;以及一对侧壁42,其将电线束20的左右两侧覆盖。顶壁41具有能够将电线束20覆盖的一定的宽度尺寸。一对侧壁42从顶壁41的两侧缘沿大致直角方向垂下。罩40具有沿一个方向(下方)开放的呈大致U字形的截面。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罩40设置有卡止部43,卡止部43通过在与设置于板30的卡止接纳部32面对的状态下被按入到卡止接纳部32从而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卡止部43具有:一对弹性腿部44,其设置为从一对侧壁42的下端朝下方突出;以及爪部45,其设置于各个弹性腿部44的下端(顶端)。一对弹性腿部44设置为能够朝彼此之间的间隔扩开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另外,爪部45朝一对弹性腿部44的内侧突出,爪部45的上表面构成为卡止于板30的背面(下表面)的卡止面46。爪部45的下表面构成为诱导面47,诱导面47以对将爪部45插入到贯穿孔33的插入动作进行诱导的方式倾斜。并且,卡止部43伴随着按入动作发生弹性变形后又弹性复位从而卡止于卡止接纳部32。具体而言,若将卡止部43按入到卡止接纳部32,则爪部45的诱导面47抵接到贯穿孔33的缘部,弹性腿部44朝外侧弹性弯曲,从而爪部45穿过贯穿孔33。于是,弹性腿部44朝内侧弹性复位,从而使卡止面46卡止于板30的背面。由此,罩40被固定到板30。此时,侧壁42的下端接近板30的表面或与板30的表面相抵接。如图3以及图4所示,罩40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种类(在本实施例中有3种)的罩40。3种罩40(以后称为第1罩40F、第2罩40S以及第3罩40T)各设置多个。第1罩40F形成为俯视呈I字型,且形成为沿一个方向细长的形状。第1罩40F的顶壁41以及侧壁42沿长边方向的从一端至另一端的整个长度连续,电线束20中的被第1罩40F覆盖的部分的四周被板30和第1罩40F完全覆盖。在第1罩40F中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沿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设有一个)卡止部43。第2罩40S配置在电线束20的折弯部或分支部。第2罩40S形成为俯视呈L字型,且以大致呈直角的角部为中间形成为一方比另一方长。以后,称第2罩40S的短边侧的部分为第1边部48,称长边侧的部分为第2边部49。第2罩40S的顶壁41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的从一端至另一端的全长连续。另外,第2罩40S的侧壁42在第1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线束的安装结构以及布线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具备:板,在所述板上配置电线束;以及罩,其将所述电线束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于所述板,通过将设置于所述罩的卡止部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所述板的卡止接纳部,从而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接纳部,所述罩被固定于所述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03 JP 2014-2446321.一种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具备:板,在所述板上配置电线束;以及罩,其将所述电线束的一部分覆盖并被固定于所述板,通过将设置于所述罩的卡止部以面对面的方式按入到设置于所述板的卡止接纳部,从而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接纳部,所述罩被固定于所述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罩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束的安装结构,其中,从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根康介田中徹儿中山治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