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终端、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213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6:17
重复单元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中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控制单元在多个子帧之中不包含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多个子帧设定第1发送格式,在多个子帧之中包含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多个子帧设定第2发送格式,发送单元以设定的发送格式发送重复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站、终端、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站、终端、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技术介绍
在3GPPLT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LongTerm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中,作为从基站(有时也称为eNB)向终端(有时也称为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作为从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在LTE中,基站通过对被称为子帧的每个时间单位,对于终端分配系统带宽内的资源块(RB:ResourceBlock)而进行通信。图1表示LTE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中的子帧结构例子。如图1所示,1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在各时隙中,多个SC-FDMA数据码元和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被时间复用。基站若接收PUSCH,则使用DMRS进行信道估计。之后,基站使用信道估计结果,进行SC-FDMA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此外,在LTE中,对于下行链路数据适用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即,终端向基站反馈表示下行链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终端对于下行链路数据进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如果CRC的运算结果中没有差错,则将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作为响应信号向基站反馈,若在CRC运算结果中有差错,则将否定响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作为响应信号向基站反馈。在该响应信号(即,ACK/NACK信号)的反馈中,使用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LTE中,如图2所示,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多个ACK/NACK信号通过在时间轴上具有ZeroAuto-correlation特性的ZAC(ZeroAuto-correlation;零自相关)序列扩频(乘以ZAC序列),在PUCCH内被码复用。在图2中,(W(0),W(1),W(2),W(3))表示序列长度为4的沃尔什(Walsh)序列,(F(0),F(1),F(2))表示序列长度为3的DFT(DiscreteFourier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序列。如图2所示,在终端中ACK/NACK信号首先在频率轴上通过ZAC序列(序列长度为12)被1次扩频为与1SC-FDMA码元对应的频率分量。即,对于序列长度为12的ZAC序列,乘以用复数表示的ACK/NACK信号分量。接着,1次扩频后的ACK/NACK信号、以及作为参考信号的ZAC序列分别通过沃尔什序列(序列长度为4:W(0)~W(3))及DFT序列(序列长度为3:F(0)~F(2))被2次扩频。即,对于序列长度为12的信号(1次扩频后的ACK/NACK信号、或作为参考信号的ZAC序列)的各自的分量,乘以正交码序列(OCC:OrthogonalCoverCode,沃尔什序列或DFT序列)的各分量。进而,2次扩频的信号通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或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而被转换为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的信号。然后,对于IFFT后的信号的各个信号,附加循环前缀(CP:CyclicPrefix),形成由7个SC-FDMA码元组成的1时隙的信号。此外,如图3所示,PUCCH以子帧为单位被分配给各终端。来自不同的终端的ACK/NACK信号间使用以不同的循环移位量(CyclicShiftIndex)定义的ZAC序列、或与不同的序列号(OCIndex:OrthogonalCoverIndex;正交覆盖索引)对应的正交码序列扩频(相乘)。正交码序列是沃尔什序列和DFT序列的组。此外,正交码序列有时也被称为逐块扩频码序列(Block-wisespreadingcode)。因此,基站通过使用以往的解扩及相关处理,可以分离这些被码复用的多个ACK/NACK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此外,在LTE的上行链路中,为了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接收质量,使用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从终端对于基站,SRS被映射到SRS资源中发送。这里,基站通过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设定包含了对目标小区内存在的全部终端共用的SRS资源候选的、SRS资源候选组。之后,通过以终端为单位的上层通知,对SRS资源的分配目标终端分别分配作为SRS资源候选组的子集的SRS资源。终端对分配的SRS资源映射SRS并向基站发送。再者,各SRS资源候选是作为SRS的发送候选的子帧(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此外,在作为SRS资源候选的码元中,通过被设定了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内的全部终端不进行数据发送,防止SRS和数据信号(PUSCH信号)之间的冲突。在LTE中,在SRS和PUCCH存在于同一码元中的情况下,定义了将PUCCH以除去了后半部分时隙的最后码元的6码元扩频并正交化而发送的“ShortenedPUCCHformat(缩短PUCCH格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ShortenedPUCCHformat中,1次扩频后的ACK/NACK信号通过DFT序列(序列长度为3:通过F(0)~F(2))被2次扩频。在LTE中,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被定义srs-SubframeConfig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图4表示srs-SubframeConfig的定义的一例。通过从基站向终端发送图4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号(0~15),从基站对终端指示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及用于指示开始SRS的发送的子帧的偏移量(ΔSFC)。例如,在图4中,在srs-SubframeConfig号为4(Binary=0100)的情况下,由于发送间隔TSFC=5、偏移量ΔSFC=I,所以第2(=1+ΔSFC)、第7(=1+ΔSFC+(TSFC×1))、...、第12(=1+ΔSFC+(TSFC×2))、...、第(1+ΔSFC+(TSFC×n))子帧成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例如,参照图5)。可是,作为支持今后的信息社会的机制,近年来,不通过用户的判断而通过设备间的自主的通信,实现服务的M2M(Machine-to-Machine)通信令人期待。作为M2M系统的具体的应用事例有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高效率地供给电和天然气等的生命线(lifeline)的基础设施系统,在各家庭或大楼中配备的智能电表和中央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站、终端、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技术保护点】
终端,包括:重复单元,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中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控制单元,在所述多个子帧之中,不包含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所述多个子帧设定第1发送格式,在所述多个子帧之中,包含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所述多个子帧设定第2发送格式;以及发送单元,以所述设定的发送格式发送所述重复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8 JP 2015-1485451.终端,包括:重复单元,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中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控制单元,在所述多个子帧之中,不包含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所述多个子帧设定第1发送格式,在所述多个子帧之中,包含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对全部所述多个子帧设定第2发送格式;以及发送单元,以所述设定的发送格式发送所述重复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在被设定所述第2发送格式的子帧中,在与所述发送候选子帧内被映射所述SRS的码元对应的资源中没有被映射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各子帧由第1时隙及第2时隙构成,所述SRS被映射到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所述第2时隙中,在被设定所述第2发送格式的子帧的第2时隙中,在与被映射所述SRS的码元对应的资源中没有被映射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在被设定所述第2发送格式的子帧的前半部分时隙中,在与所述第2发送格式的后半部分时隙中没有被映射所述信号的资源对应的资源中,没有被映射信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所述重复信号使用彼此部分正交的多个正交码序列的任意一个扩频,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多个子帧中包含的所述发送候选子帧中,将被映射所述SRS的第1码元、以及在与构成所述正交码序列的多个码之中的对应于所述第1码元的第1码部分正交的关系中成对的第2码对应的第2码元删截。6.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哲矢铃木秀俊堀内绫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