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的第一架桥部及第二架桥部(63a、63b),使得在传感器收容部(61)与固定部(62)之间形成冲击吸收空间(63c),从而能够使第一架桥部及第二架桥部(63a、63b)(冲击吸收空间(63c))起到冲击吸收部(63)的功能。使传感器收容部(61)的厚度尺寸比第一架桥部及第二架桥部(63a、63b)的厚度尺寸更薄,所以在传感器收容部(61)弹性变形并检测到障碍物的接触之后,可以通过第一架桥部及第二架桥部(63a、63b)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因此,与之前相比,能够大幅降低施加于障碍物的负荷。在吸收冲击之后,逆转驱动驱动单元等,所以减轻施加于驱动单元等的负荷,能够抑制烧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触控传感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障碍物的接触的触控传感器单元。
技术介绍
目前,设在汽车等车辆中的自动开关装置包括打开或关闭开口部的开关件、驱动开关件的电动马达以及进行电动马达的开启/关闭的操作开关。另外,通过由操作者操作操作开关来驱动电动马达,从而开关件向关闭方向或打开方向移动。自动开关装置还可以通过由操作开关进行操作之外的条件来驱动开关件。例如,自动开关装置包括触控传感器单元,检测开口部与开关件之间夹有障碍物,该触控传感器单元固定在开口部或开关件。触控传感器单元包括电缆传感器,障碍物一旦接触到该电缆传感器,则自动开关装置的控制器识别障碍物的接触,从而不依靠操作开关的操作来控制电动马达。具体而言,进行控制,使向关闭方向移动的开关件向打开方向移动,或使开关件就地停止。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于这样的自动开关装置中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一个例子。图9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触控传感器单元a包括电缆传感器b以及保持该电缆传感器b的传感器支架c,所述电缆传感器具有因外力的负荷而彼此电接触的多个电极(未图示)。传感器支架c具有固定部e,通过具有可挠性的绝缘橡胶材料等形成,用于将电缆传感器b固定在门的安装座d。固定部e的截面形成为U字形,固定部e中埋设(嵌入)有芯骨f。由此,确保触控传感器单元a相对于安装座d的固定强度。并且,电缆传感器b通过传感器保持部g保持在芯骨f的附近的车体前方侧(图中的上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0-272277号公报(图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外力的负荷而一旦电缆传感器弹性变形时,则电缆传感器的各电极彼此接触。由此,控制器识别到障碍物的接触,基于此而使电动马达停止或逆转。但是,实际上,由于门的惯性力或控制延迟等,从而从使电动马达停止或逆转到门被停止或逆转为止产生了时间差(时滞)。因此,施加于门停止或逆转时的障碍物的负荷变成比使电缆传感器弹性变形的负荷更大的负荷。这时,尤其是门向关闭方向的移动速度较快时,门的惯性力也增大,所以施加于障碍物的负荷也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在通过电缆来牵引门的类型的自动开关装置中,设有用于吸收电缆的周长变化、即电缆松弛的张紧机构。因此,仅有张紧机构动作的量的门由于惯性力而过多移动,甚至存在施加于障碍物的负荷变得更大的趋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施加于障碍物的负荷的触控传感器单元。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用于检测障碍物的接触的触控传感器单元,具有:电缆传感器,具有因外力的负荷而彼此电接触的多个电极;传感器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缆传感器,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固定部,与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一体地设置,并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一对架桥部,设置为在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空隙,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传感器收容部的厚度尺寸比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架桥部的厚度尺寸更薄。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所述固定对象物是打开或关闭开口部的开关件,所述固定部包括:底边部,横跨所述开关件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第一延伸部,在所述开关件的内侧向所述开关件的移动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在所述开关件的外侧向所述开关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以所述第一延伸部配置为靠近所述开关件的沿关闭方向的后端部、而所述第二延伸部配置为靠近所述开关件的沿关闭方向的前端部的方式倾斜地设置所述底边部,所述一对架桥部和所述传感器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底边部的靠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所述一对架桥部中的一方的架桥部沿所述开关件的移动方向设于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的部分,所述一对架桥部中的另一方的架桥部沿所述开关件的移动方向设于与所述底边部相对的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所述固定部中埋设有芯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在传感器收容部与固定部之间形成空隙的方式设置有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的一对架桥部,所以可以使一对架桥部(空隙)起到冲击吸收部的功能。并且,传感器收容部的厚度尺寸设置为比架桥部的厚度尺寸更薄,所以在传感器收容部弹性变形后检测到障碍物的接触之后,可以由一对架桥部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因此,与之前相比,能够大幅减轻施加于障碍物的负荷。这时,在吸收冲击之后驱动电动马达使其逆转等,所以减轻施加于电动马达等的负荷,可以抑制发生烧损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设在车辆中的自动开关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图3中的虚线圆A部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示出电缆传感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传感器支架的射出成形后的形状的说明图。图7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特性与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特性的图表。图9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设在车辆中的自动开关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图3中的虚线圆A部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示出电缆传感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传感器支架的射出成形后的形状的说明图,图7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和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特性和现有技术的触控传感器单元的特性的图表。如图1示出,车辆10是包括引擎室及车室(详细内容未图示)的所谓的小型轿车。形成车辆10的车体11的侧部12设有开口部13。如附图中用粗线箭头示出,开口部13通过在车体11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门(开关件、固定对象物)14来打开或关闭。如图2示出,滑动门14上设有辊组件15。辊组件15被固定在车体11的侧部12的导轨16引导,由此滑动门14在附图中用实线表示的“全开位置”和附图中用两点虚线表示的“全关位置”之间滑动。并且,导轨16的车体前方侧设有朝车内侧(图中上侧)弯曲的弯曲部16a。由此,辊组件15得到弯曲部16a的引导,滑动门14被拉进车内一侧,与车体11的侧部12形成同一面而被关闭。在此,除了图中示出的位置之外,辊组件15还分别设在靠近滑动门14的前端的上下部分,并且,与其对应地,在车体11开口部13的上下部分还分别设有导轨。这样,滑动门14在总共三处得到车体11的支承,因此,滑动门14可以进行稳定的滑动动作。如图2示出,车体11上装载有使滑动门14自动打开或关闭的自动开关装置20。自动开关装置20包括与导轨16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相邻而固定于车体11的驱动单元21。从驱动单元21分别向车体前方侧和后方侧拉出电缆22、23。从驱动单元21朝车体前方侧拉出的电缆22经由设在导轨16前端部分的反转滑轮24,从车体前方侧连接于辊组件15。另一方面,从驱动单元21朝车体后方侧拉出的电缆23经由设在导轨16后端部分的反转滑轮25,从车体后方侧连接于辊组件15。之后,由驱动单元21驱动电缆22、23,则滑动门14被位于车体前方侧或车体后方侧的电缆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障碍物的接触,具有:电缆传感器,具有因外力的负荷而彼此电接触的多个电极;传感器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缆传感器,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固定部,与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一体地设置,并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一对架桥部,设置为在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空隙,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传感器收容部的厚度尺寸比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架桥部的厚度尺寸更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6 JP 2015-0119911.一种触控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障碍物的接触,具有:电缆传感器,具有因外力的负荷而彼此电接触的多个电极;传感器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缆传感器,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固定部,与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一体地设置,并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一对架桥部,设置为在所述传感器收容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空隙,并随着外力的负荷而弹性变形,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传感器收容部的厚度尺寸比沿与所述电缆传感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架桥部的厚度尺寸更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传感器单元,其中,所述固定对象物是打开或关闭开口部的开关件,所述固定部包括:底边部,横跨所述开关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光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