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35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方法,其使用包含1~50mol%的1,1,1,3,3-五氟丙烷和50~99mol%的异戊烷和/或正戊烷的混合物作为发泡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制法,并涉及由其制成的泡沫塑料体,还涉及在该制法中使用的新颖组合物。一般地,硬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和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按如下方法制备在发泡剂存在下,让合适的聚异氰酸酯和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通常为多元醇)反应。这种泡沫塑料的一个用途例如用作冷藏设备结构中的热绝缘介质。硬质泡沫塑料的热绝缘性能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对闭孔硬质泡沫塑料而言)孔腔大小和孔腔中内含物的导热性。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生产中广泛用作发泡剂的一类材料是完全卤化的氯氟烃,特别是三氯氟甲烷(CFC-11)。这些发泡剂特别是CFC-11的极低的导热性能够制备具有绝缘性能良好的硬质泡沫塑料。近来对氯氟烃潜在的引起大气中臭氧的消耗的关注急需开发其中氯氟烃发泡剂被替代材料取代的反应体系,这些替代材料是环保上可以接受的,也能生产出具有许多泡沫塑料应用中必备的性能的泡沫塑料来。起初,出现的最有希望的替代物是含氢的氯氟烃(HCFC),例如US4076644公开了使用1,1-二氯-2,2,2-三氟乙烷(HCFC-123)和1,1-二氯-1-氟代乙烷(HCFC-141b)作发泡剂的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方法。但HCFC也有某些臭氧消耗的潜能。因此有压力去寻求HCFC和CFC的替代物。目前认为有希望的替代的发泡剂是部分氟化的烃(HFC)和烃(HC),由于它们不含有消耗臭氧的氯。最可行的HFC选择之一是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如US5496866和EP381989所述,对于HC,特别考虑的是五个碳的烃,如异戊烷和正戊烷,如WO90/12841所述。目前倍受关注的是发泡剂混合物,除了成本可降低外,还能提供诸如泡沫塑料密度减小和导热系数等附加效益。US5562857描述了使用包含50~70mo1%的HFC-245fa和30~50mo1%的异戊烷的混合物作发泡剂来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发泡剂混合物,它不含氯从而不能消耗臭氧,可生产具有良好热绝缘性和物理性能的泡沫塑料。这一目的可通过下述途径实现在由聚异氰酸酯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方法中使用含1~50mol%HFC-245fa和50~99mol%异戊烷和/或正戊烷的混合物。优选HFC-245fa/异-和/或正-戊烷的摩尔比为10/90~40/60。优选在烃的这一方面只使用异戊烷或正戊烷,最优选只用异戊烷。但也可使用异戊烷和正戊烷的混合物,在这些混合物中优选异戊烷/正戊烷摩尔比为80/20至20/8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使用的适合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包括任何本领域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熟知的那些。制备硬质泡沫塑料特别重要的是多元醇和多元醇混合物,其平均羟值为300~1000,特别是300~700mg KOH/g,羟基官能度为2~8,特别是3~8。适合的多元醇在先有技术中已充分描述过,包括环氧烷如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与每分子含有2~8个活性氢原子的引发剂的反应产物。适合的引发剂包括多元醇,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乙基胺,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蔗糖;多胺,如1,2-乙二胺,甲苯二胺(TDA),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ADPM),和聚亚甲基多亚苯基多胺;氨基醇,如乙醇胺和二乙醇胺;以及这些引发剂的混合物。其它的适合的聚合多元醇包括聚酯,它由适当比例的二元醇和更高官能度的多元醇与二羧酸或聚羧酸缩合而得。其它的适合的聚合多元醇包括羟基封端的聚硫醚,聚酰胺,聚酯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烯烃和聚硅氧烷。本专利技术发泡剂混合物尤其适合用于含聚醚多元醇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特别是由含脂族或芳族胺,尤其是如TDA和DADPM的那些芳族胺的引发剂衍生的那些。优选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10~75wt%(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量计)的芳族胺引发的聚醚多元醇。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适合的有机聚异氰酸酯包括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
中已知的那些,特别是芳族聚异氰酸酯,如形式为2,4′-,2,2′-,4,4′-异构体的二异氰酸二苯甲酯,及其混合物;二异氰酸二苯甲酯(MDI)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本领域中该低聚物已知为“粗制品”或异氰酸酯官能度大于2的聚合MDI(多异氰酸多亚甲基多亚苯基酯);形式为2,4-和2,6-异构体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其混合物;1,5-萘二异氰酸酯;以及1,4-二异氰酸根苯。可以提到的其它有机聚异氰酸酯包括脂族二异氰酸酯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6-二异氰酸根己烷和4,4′-二异氰酸根二环己基甲烷。待反应的聚异氰酸酯组合物和多官能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量取决于待生产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确定这个量。用于生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其它已知的物理发泡剂以小剂量(至多为物理发泡剂混合物总量的30wt%)同本专利技术的发泡剂混合物一起使用。这些实例包括二烷基醚,环亚烷基醚,酮,(全)氟化的醚,氯氟烃,全氟化烃,氢氯氟烃,其它的氢氟烃,和其它烃类。例如可使用HFC-245fa、异戊烷和环戊烷的混合物。与本专利技术类似,可使用HFC-245fa和其它含3~7个碳原子的烃(优选直链烷烃,如环戊烷,异丁烷和正己烷)的混合物作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发泡剂。通常,与物理发泡剂一起使用水或其它放出二氧化碳的化合物。其中水用作化学发泡剂,典型用量为0.2~5%,优选0.5~3%(重量),以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为基础计。在生产泡沫塑料聚合材料的反应体系中所用的发泡剂总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方便地确定,不过典型地为2~25%(重量),以总反应体系计。除了聚异氰酸酯和多官能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以及发泡剂,形成泡沫塑料的反应混合物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的助剂或添加剂,这些都是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配制物中常用的。这些任选的添加剂包括交联剂,例如三羟乙基胺等低分子量多元醇,泡沫塑料稳定剂或表面活性剂,如硅氧烷-氧化乙烯共聚物;氨基甲酸酯催化剂,例如辛酸亚锡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锡化合物,或如二甲基环己胺或三亚乙基二胺等叔胺;异氰脲酸酯催化剂,例如季铵盐或钾盐;阻燃剂,例如三(氯丙基)磷酸盐等的如卤代烷基磷酸盐,以及填料如碳黑。在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中,常使用70~140的异氰酸酯指数,如需要,也可使用较低的指数。较高的指数,如150~500,甚至高达3000,可以与三聚催化剂结合使用,以制备含异氰脲酸酯键的泡沫塑料,这些较高指数的泡沫塑料体通常使用聚酯多元醇作为异氰酸酯-反应性材料而制备。在按本专利技术制备硬质泡沫塑料的方法中,可与常规的混炼方法一起使用熟知的一步法,预聚物或半预聚物技术。硬质泡沫塑料可以制成块状泡沫塑料、模制品、模腔充料、喷雾泡沫塑料、发泡泡沫塑料,或与诸如硬纸板、石膏板、塑料、纸张或金属等其他材料的层合物的形式。许多应用中,便利地是以基于初级多异氰酸酯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中的每一个的预混配制物为生产聚氨酯提供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在水和物理发泡剂混合物存在下,使有机多异氰酸酯和多官能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反应,该物理发泡剂混合物包含1,1,1,3,3-五氟丙烷和异戊烷和/或正戊烷,其特征在于1,1,1,3,3-五氟丙烷/异-和/或正-戊烷的摩尔比为1/99~50/5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FL科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亨茨曼ICI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