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丁专利>正文

机械式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9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包括:壳体,火线接线柱,其设置于壳体内且与市电火线接通;火线插孔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旁,火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正极片插入,且能当正极片插入后卡紧正极片;零线连接机构,其包括零线插孔部,零线插孔部安装于壳体上且与市电零线接通,零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负极片,且能当负极片插入后卡紧负极片;以及触发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之间,触发部内设置有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既避免了非插头插入火线插孔内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实现了所有插入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后通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式安全插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插座安装后,插座就已接通市电,也即是火线端就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如果这时小孩顽皮,用导电物体插入了火线端插孔,就会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公布号为CN102403628A的安全插座,该安全插座包括面板和插孔,面板的背面设有两个相分开的装有铁芯的活动臂,活动臂的一端有接线柱,另一端有与接线柱电连接的镀银触点,该镀银触点分别与所述插孔中相线插孔相对应,活动臂与面板之间有第一弹簧。该插座虽然能够实现在未使用带磁铁的插头插入时不通电的功能,但是该插座存在的缺点为:仅能针对带磁铁的插头使用,而现有插头(例如:风扇插头、吹风插头等)均不带有磁铁,故该插座常规情况下插入一般的插头均不能使用,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既避免了非插头插入火线插孔内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实现了所有插入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后通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包括:壳体,火线接线柱,其设置于壳体内且与市电火线接通;火线插孔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旁,火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正极片插入,且能当正极片插入后卡紧正极片;零线连接机构,其包括零线插孔部,零线插孔部安装于壳体上且与市电零线接通,零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负极片,且能当负极片插入后卡紧负极片;以及触发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之间,触发部内设置有弹性结构,以当插头未插入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使触发部未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当插头插入后,插头能与触发部相互挤压,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在插头对触发部挤压作用下弹性结构受力,使触发部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触发部,优选的是,触发部包括:下铜片,其平铺于壳体内底面上且一端与火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挤压部,其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其另一端伸入壳体内,其能相对壳体滑动,且第一挤压部位于火线插孔部与零线插孔部之间;以及弹性结构,其包括弹性铜片以及第一弹簧,弹性铜片一端与火线插孔部连接,弹性铜片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伸入壳体内的端部接触,当第一挤压部未受到挤压时,弹性铜片与第一挤压部接触的端部位于下铜片的正上方;第一弹簧一端与壳体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固定,以限制第一挤压部向下运动。为了实现第一弹簧与第一挤压部和壳体的安装,为了实现对第一挤压部进行导向作用,进而实现第一挤压部准确挤压弹性铜片,使得弹性铜片和下铜片能接触良好,优选的是,第一挤压部为圆柱体结构,在壳体内设置有供第一挤压部穿梭的滑筒,在第一挤压部上部段设置有位于滑筒内的第一安装环,在滑筒下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环,第一挤压部的下端伸出第二安装环,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二安装环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安装环固定。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触发部,优选的是,触发部包括:第一连接铜片,其固定端与火线接线柱连接,其自由端向火线插孔部延伸;第二连接铜片,其固定端与火线插孔部连接,其自由端向火线接线柱延伸,且第二连接铜片与第一连接铜片之间不接触;第二挤压部,其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其另一端伸入壳体内,其能相对壳体滑动,且第二挤压部位于火线插孔部与零线插孔部之间;连接片,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心与第二挤压部的下端连接,且其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铜片自由端的正上方,其另一端位于第二连接铜片自由端的正上方;以及弹性结构,其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壳体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挤压部固定,以限制第二挤压部向下运动。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零线连接机构,优选的是,零线连接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市电零线的零线接线柱,零线接线柱与零线插孔部连接。为了方便市电电线与零线接线柱和火线接线柱的连接,优选的是,零线接线柱和火线接线柱上均设置有连接螺钉,以连接市电的零线或火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火线接线柱、火线插孔部、零线连接机构以及触发部,既避免了非插头插入火线插孔内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实现了插入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后通电;2)通过设置触发部包含弹性结构为不通电和通电提供条件,再通过设置触发部的位置,以利用触发部通过与插入后的插头相互挤压的原理,实现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该插座能供所有电器的插头插入和使用,使得该插座适用性广,具有广阔的市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机械式安全插座剖开后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机械式安全插座剖开后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2中机械式安全插座剖开后的主视图;图4为实施例2中机械式安全插座剖开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包括:壳体11,火线接线柱12,其设置于壳体11内且与市电火线接通;火线插孔部13,其设置于壳体11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12旁,火线插孔部13用于供插头的正极片插入,且能当正极片插入后卡紧正极片;零线连接机构14,其包括零线插孔部141,零线插孔部141安装于壳体11上且与市电零线接通,零线插孔部141用于供插头的负极片,且能当负极片插入后卡紧负极片;以及触发部15,其设置于壳体11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12与火线插孔部13之间,触发部15内设置有弹性结构,以当插头未插入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使触发部15未将火线接线柱12与火线插孔部13接通;当插头插入后,插头能与触发部15相互挤压,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在插头对触发部15挤压作用下弹性结构受力,使触发部15将火线接线柱12与火线插孔部13接通。未插入插头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由于弹性结构的限制作用,使得在未受到外力作用的触发部15不接通火线接线柱12和火线插孔部13。当插入插头后,插头与触发部15相互挤压,弹性结构发生形变,破坏弹性结构的限制作用,进而实现火线接线柱12与火线插孔部13接通。其中,零线插孔部141和火线插孔部13和现有插座上的结构一致,当插头插进后,对插头有一定的夹持力,故即便收到弹性结构的弹力,也不会被弹出插座。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触发部15,触发部15包括:下铜片151,其平铺于壳体11内底面上且一端与火线接线柱12连接;第一挤压部152,其一端位于壳体11外部,其另一端伸入壳体11内,其能相对壳体11滑动,且第一挤压部152位于火线插孔部13与零线插孔部141之间;以及弹性结构,其包括弹性铜片153以及第一弹簧154,弹性铜片153一端与火线插孔部13连接,弹性铜片153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152伸入壳体11内的端部接触,当第一挤压部152未受到挤压时,弹性铜片153与第一挤压部152接触的端部位于下铜片151的正上方;第一弹簧154一端与壳体11固定,第一弹簧154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152固定,以限制第一挤压部152向下运动。未插入插头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由于第一弹簧154的限制作用,弹性铜片153未受到挤压,使得在未受到外力作用的弹性铜片153位于下铜片151上方的端部相互隔离,不接通火线接线柱12和火线插孔部13。当插入插头后,插头与第一挤压部152相互挤压,第一弹簧154发生形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械式安全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火线接线柱,其设置于壳体内且与市电火线接通;火线插孔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旁,火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正极片插入,且能当正极片插入后卡紧正极片;零线连接机构,其包括零线插孔部,零线插孔部安装于壳体上且与市电零线接通,零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负极片,且能当负极片插入后卡紧负极片;以及触发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之间,触发部内设置有弹性结构,以当插头未插入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使触发部未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当插头插入后,插头能与触发部相互挤压,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在插头对触发部挤压作用下弹性结构受力,使触发部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火线接线柱,其设置于壳体内且与市电火线接通;火线插孔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旁,火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正极片插入,且能当正极片插入后卡紧正极片;零线连接机构,其包括零线插孔部,零线插孔部安装于壳体上且与市电零线接通,零线插孔部用于供插头的负极片,且能当负极片插入后卡紧负极片;以及触发部,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之间,触发部内设置有弹性结构,以当插头未插入时,弹性结构处于初始位置,使触发部未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当插头插入后,插头能与触发部相互挤压,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在插头对触发部挤压作用下弹性结构受力,使触发部将火线接线柱与火线插孔部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触发部包括:下铜片,其平铺于壳体内底面上且一端与火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挤压部,其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其另一端伸入壳体内,其能相对壳体滑动,且第一挤压部位于火线插孔部与零线插孔部之间;以及弹性结构,其包括弹性铜片以及第一弹簧,弹性铜片一端与火线插孔部连接,弹性铜片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伸入壳体内的端部接触,当第一挤压部未受到挤压时,弹性铜片与第一挤压部接触的端部位于下铜片的正上方;第一弹簧一端与壳体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挤压部固定,以限制第一挤压部向下运动。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培罡
申请(专利权)人:袁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