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39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顶杆(9)能够绕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弦槌组件(3)绕第二枢转点转动而敲击琴弦(4),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在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使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枢转。此种立式钢琴有利于击弦机构中的顶杆快速回位至抵靠在转击器凸轮底部的状态,将整体机构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以提高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而且,此种立式钢琴结构简单,可简化加工工艺和安装调整工艺,且能节约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钢琴
本技术涉及钢琴领域,尤其涉及立式钢琴。
技术介绍
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性能而享誉乐坛,被称为乐器之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琴越来越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我国的钢琴产量骤增,钢琴市场巨大,国外的各种品牌钢琴也大量涌入。虽然钢琴品种繁多,但是目前的立式钢琴所采用的击弦机构的结构基本大同小异,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其主要结构仍鲜有变化,各个钢琴生产厂家均是从改善材质或优化工艺的角度来提高钢琴的音色和品质。现有技术中的立式钢琴击弦机构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白键15和黑键16(统称琴键)通过前档13、中档14和后档12安装在底盘上,联动杆18通过联动器轴架10、转击器凸轮33通过转击器轴架7、调节钮19通过蟹钳22分别安装在总档8上,总档8安装在支架5上,螺栓1穿过铁板2用以固定支架5,联动杆18下方设有卡钉17,卡钉17安装在琴键远离弹奏者一端的上面,通过卡钉17将琴键所受的弹奏力传递给联动杆18,联动杆18上面安装有攀带钩211和托木杆201,粘贴有托木毡203的托木202安装在托木杆201上。顶杆9通过顶杆轴架11和顶杆弹簧共同安装在联动杆18上;粘贴有制动木皮204的制动木205通过制动柄206、弦槌31通过弦槌柄32分别安装在转击器凸轮33上,通过安装在制动木205下面的攀带212实现与攀带钩211的连接。参考图5,制音头25通过制音丝杆40安装在制音杆29上,制音杆29通过制音器轴架30安装在总档8上,装在制音杆29上的制音弹簧50的扭力使得制音头25紧贴在琴弦4上。接着对此种立式钢琴击弦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立式钢琴击弦机构整体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或称原位或静止状态)时,琴键受中档14和后档12的支撑,联动杆18受卡钉17的支撑,弦槌柄32受背档6的支撑,顶杆9的上端头顶靠在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当演奏者对琴键施以弹奏力时,琴键前部受力下降,以中档14为支点,按杠杆原理工作,卡钉17向上顶起联动杆18,联动杆18、总档8、转击器凸轮33、顶杆9按四连杆原理工作,顶杆9顶起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转击器凸轮33以转击器轴架7为圆心带动弦槌31向琴弦4方向运动以便后续击弦。当弦槌31运动到与琴弦4的距离为2mm~3mm时,顶杆9下部的凸起部分与调节钮19底面接触并被限制,使得顶杆9上端部从转击器凸轮33的下部脱开,即俗称的“断联”状态,以使弦槌31有一个靠惯性击弦及琴弦自由振动的空间。当琴键前部受弹奏力作用而下降到底并静止时,弦槌31击弦后返回途中转击器凸轮33上的制动木205通过与托木202接触而被止住运动,为顶杆9的上端头能及时回到原位留出空间,为下一次的击弦做准备。当去掉弹奏力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击弦机构各部位迅速恢复原位,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击弦过程。当轻击弦时,由于攀带212的连接,对弦槌组件3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在立式钢琴的实际制作和使用中,限于立式钢琴击弦机的结构,其演奏性能就不能像三角琴那样快速、灵敏,特别是在按下琴键半程及以下时无法实现重复连续快速弹奏琴键,而当设计、安装或调整稍有不到位时,若轻弹、慢弹琴键或快速联奏,由于击弦机构、键盘机构是缓慢回落或半程回落,常常出现顶杆9不能及时归位而被卡住的现象,导致弦槌31无法再进行击弦的操作,使得钢琴不能发声,这将直接影响演奏的触感和音乐的表达,难以适应演奏者快速连续的弹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钢琴,能够提高立式钢琴弹奏的灵敏度,以更好地适应快速连续的弹奏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所述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和击弦机构,所述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顶杆和顶杆复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杆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弦槌组件绕着第二枢转点转动以敲击所述琴弦,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所述弦槌组件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琴键上的外力被释放之后在所述顶杆上施加作用力以便驱动所述顶杆朝向远离所述琴键的方向枢转。进一步地,所述弦槌组件包括转击器凸轮和弦槌柄,所述弦槌柄的一端设有弦槌并且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转击器凸轮固定设置,所述转击器凸轮能够绕着所述第二枢转点转动以使所述弦槌柄转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设在所述弦槌柄和/或所述转击器凸轮上。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弦槌组件上,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接触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得所述顶杆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抵接而在其上施加所述推力。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的形状包括钩形、圆形、多边形或长圆形。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和所述顶杆之间,使得在所述弦槌组件敲击所述琴弦之前,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在所述弦槌组件撞击所述琴弦之后,所述弹性元件收缩以朝向所述顶杆拉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琴键被弹奏力按压到最低位置而处于静止且所述弦槌组件处于转动回落中,所述凸起被构造成在所述顶杆碰到所述转击器凸轮之前,与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另一个抵接而止住所述弦槌组件的转动回落。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的一部分或者多边形。进一步地,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顶杆上且邻近于其上端。进一步地,还包括消音部件,所述消音部件设在所述顶杆和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中的一个上,用于吸收所述顶杆复位装置与所述顶杆抵接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地,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消音部件包括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包括麂皮或呢毡。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立式钢琴,通过在击弦机构中的弦槌组件上设置顶杆复位装置,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后随弦槌组件转动以向顶杆施加作用力,以迫使顶杆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这样有利于使顶杆快速回位至抵靠在转击器凸轮底部的原位状态,将整体机构迅速转换为击弦状态,使得琴键稍离开按压到底的位置就可以反复弹奏击弦,能够提高立式钢琴的弹奏灵敏度,从而适应快速的连续弹奏。而且,此种立式钢琴击弦机结构简单,可简化加工工艺和安装调整工艺,且能节约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立式钢琴中击弦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断联状态和琴键按动到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7分别对应图2至图4所示立式钢琴中击弦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断联状态和琴键按动到底状态的部分主要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f为本技术立式钢琴中驱动件为弯曲杆时可采用的各种形状示意图;图9a、图9b分别为本技术立式钢琴中驱动件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g为顶杆上设置的消音结构可采用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11、图12分别为顶杆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和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立式钢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立式钢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所述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杆(9)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弦槌组件(3)绕着第二枢转点转动以敲击所述琴弦(4),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所述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琴键上的外力被释放之后在所述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便驱动所述顶杆(9)朝向远离所述琴键的方向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钢琴,包括琴键、与所述琴键对应设置的琴弦(4)和击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弦机构包括弦槌组件(3)、顶杆(9)和顶杆复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杆(9)能够绕着第一枢转点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弦槌组件(3)绕着第二枢转点转动以敲击所述琴弦(4),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能够随所述弦槌组件(3)一起转动,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琴键上的外力被释放之后在所述顶杆(9)上施加作用力以便驱动所述顶杆(9)朝向远离所述琴键的方向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槌组件(3)包括转击器凸轮(33)和弦槌柄(32),所述弦槌柄(32)的一端设有弦槌(31)并且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转击器凸轮(33)固定设置,所述转击器凸轮(33)能够绕着所述第二枢转点转动以使所述弦槌柄(32)转动,所述顶杆复位装置设在所述弦槌柄(32)和/或所述转击器凸轮(3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复位装置包括驱动件(24),所述驱动件(2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弦槌组件(3)上,所述驱动件(24)的另一端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9)接触而在其上施加推力,以使得所述顶杆(9)朝向远离琴键的方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4)的另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能够在施加于琴键上的外力释放之后与所述顶杆(9)抵接而在其上施加所述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形状包括钩形、圆形、多边形或长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2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平韩国芳聂茂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乐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