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流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是一种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控制的进步,工业自动化控制已经普及并大量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是这些控制输出控制部分仍然以普通的开关为主,对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精确要求高的控制场合,显然无法胜任。目前,恒流驱动电路主要依靠专用芯片及隔离电路和保护电路构成,电路设计复杂,成本高。同时现有的恒流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控制比较困难,需要实现预设的电流曲线进行输出比较困难,电流滞后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它结构简单、驱动电流控制方便且成本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负载L1、取样电阻R1、取样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开关管N1、隔离芯片U1、隔离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负载L1的一端与负载电源VCC1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负载L1的另一端与取样电阻R1和取样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取样电阻R2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U1的A脚连接,取样电阻R1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隔离芯片U1的K脚和开关管N1的漏极连接,隔离芯片U1的C脚与电阻R5、R6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3的INPUT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隔离芯片U1的E脚接地,控制芯片U3的OUTPUT脚与隔离芯片U2的K脚连接,隔离芯片U2的A脚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隔离芯片U2的VCC脚与电源VCC2连接,隔离芯片U2的OUT脚与开关管N1的栅极连接,隔离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负载L1、取样电阻R1、取样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开关管N1、隔离芯片U1、隔离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负载L1的一端与负载电源VCC1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负载L1的另一端与取样电阻R1和取样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取样电阻R2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U1的A脚连接,取样电阻R1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隔离芯片U1的K脚和开关管N1的漏极连接,隔离芯片U1的C脚与电阻R5、R6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3的INPUT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隔离芯片U1的E脚接地,控制芯片U3的OUTPUT脚与隔离芯片U2的K脚连接,隔离芯片U2的A脚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隔离芯片U2的VCC脚与电源VCC2连接,隔离芯片U2的OUT脚与开关管N1的栅极连接,隔离芯片U2的GND脚和开关管N1的源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负载L1、取样电阻R1、取样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开关管N1、隔离芯片U1、隔离芯片U2和控制芯片U3,负载L1的一端与负载电源VCC1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负载L1的另一端与取样电阻R1和取样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取样电阻R2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U1的A脚连接,取样电阻R1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隔离芯片U1的K脚和开关管N1的漏极连接,隔离芯片U1的C脚与电阻R5、R6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3的INPUT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隔离芯片U1的E脚接地,控制芯片U3的OUTPUT脚与隔离芯片U2的K脚连接,隔离芯片U2的A脚与电阻R7一端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电源VCC3连接,隔离芯片U2的VCC脚与电源VCC2连接,隔离芯片U2的OUT脚与开关管N1的栅极连接,隔离芯片U2的GND脚和开关管N1的源极接地。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芯片U2与开关管N1之间设置有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锋,顾曹新,孟领刚,姚卫东,沈卫峰,王春华,顾明锋,丁菊,夏文,夏武,柳振铁,纪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现代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