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过滤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763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冷过滤器和车辆,所述油冷过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油道;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冷器的冷却进油口适于与变速器的出油端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相连;压滤器,所述压滤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滤器的压滤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的压滤出油口适于与变速器的进油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冷过滤器,通过设置底座,可以提升油冷过滤器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不易发生漏油现象。

Oil cooled filters an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cooling filter and vehicle, the oil cooling filter comprises a base, wherein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il passage; the oil cooler, the oil cooler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and cooling the oil cooler inlet for transmission oil terminal with the oil cooling is the oil inlet and the first oil passage is connected; filter, the filter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filter filter the oil inlet and the first oil channel, the oil filter press the oil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end. The oil cooling filter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oil cold filter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by setting the base, and the oil leakage phenomenon is not easy to hap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冷过滤器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冷过滤器和具有该油冷过滤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变速器内的润滑油需要引出到油冷器内冷却,并被压滤器过滤后再回到变速器。相关技术中,油冷器和压滤器为分体式安装,且压滤器和油冷器之间以及与变速器之间通过“快插结构+尼龙管”连接方式实现连通。这种连接方式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装配,导致在整车线装配时需要多个工位完成装配,对人工的操作要求高,影响生产节拍,且尼龙管两端的快插结构价格高昂,影响整车的成本,快插结构和尼龙管的连接方式由于安装应力的问题,漏油风险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油冷过滤器,以降低零部件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冷过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油道;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冷器的冷却进油口适于与变速器的出油端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相连;压滤器,所述压滤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滤器的压滤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的压滤出油口适于与变速器的进油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具有第二油道,且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变速器的出油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进油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油冷器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冷却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正对,所述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道正对,所述冷却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之间以及所述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道之间均夹设有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具有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道的一端与所述压滤出油口相连,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变速器的进油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安装座,所述油冷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压滤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压滤器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安装座旋紧且密封,且所述压滤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油道之间夹设有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适于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相连,且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三油道分别与所述出油端和所述进油端正对,所述第二油道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三油道的所述另一端均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道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油道包括纵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纵向段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三油道的所述一端,所述纵向段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底板的顶部,且通过封堵塞密封,所述横向段的一端与所述纵向段连通,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三油道的所述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油冷器为交叉分层的水冷式,且冷却水的流向与油液的流向相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油冷过滤器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冷过滤器,通过设置底座,可以提升油冷过滤器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不易发生漏油现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油冷过滤器。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油冷过滤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冷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冷过滤器装配到变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油冷过滤器100,油冷器1,进水口11,出水口12,压滤器2,底座3,底板31,安装座32,第二油道33,第三油道34,密封圈35,封堵塞36,第一螺纹紧固件41,第二螺纹紧固件42,变速器20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油冷过滤器100包括油冷器1、压滤器2和底座3。油冷器1用于冷却油液,可选地,油冷器1可以为交叉分层的水冷式,且冷却水的流向与油液的流向相反,这样,油冷器1的冷却效率较高,比如如图1所示,油冷器1的进水口11可以设在下方,出水口12可以设在上方,冷却水至下向上流,对应地,油液在油冷器1中可以至上向下流,当然,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具体布置位置可以根据车型的装配空间来设计。压滤器2用于过滤经油冷器1冷却的油液,防止油液中的杂质再次进入变速器200导致变速液压系统的堵塞卡滞,同时降低了变速器200油液中杂质进入到齿轮副啮合时导致齿轮寿命降低的风险。底座3具有第一油道,油冷器1安装在底座3上,压滤器2安装在底座3上,油冷器1具有冷却进油口和冷却出油口,压滤器2具有压滤进油口和压滤出油口,油冷器1的冷却进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出油端连通,油冷器1的冷却出油口与第一油道的一端相连,第一油道的另一端与压滤器2的压滤进油口相连,压滤器2的压滤出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进油端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循环油液的流向为:变速器200-油冷器1-第一油道-压滤器2-变速器200。通过将油冷器1和压滤器2均安装在底座3上,且油冷器1和压滤器2通过底座3上的第一油道连通,可以节省油冷器1和压滤器2之间的快插结构和油管,有效地降低油冷过滤器100的零部件成本,且油冷器1和压滤器2之间的装配应力小,连接处不易漏油,油冷过滤器100的装配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冷过滤器100,通过设置底座3,可以提升油冷过滤器100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不易发生漏油现象。优选地,如图1所示,底座3可以包括:底板31和安装座32,安装座32与底板31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座3具有第二油道33和第三油道34。第二油道33的一端适于与变速器200的出油端相连,第二油道33的另一端与油冷器1的冷却进油口相连,第二油道33可以贯穿底板31,也就是说,油冷器1与变速器200之间的快插结构和油管被节省。如图2所示,油冷器1可以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41安装在底座3上,具体地,油冷器1可以安装在底板31上,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41沿油冷器1的周向分布,且冷却进油口与第一油道正对,冷却出油口与第二油道33正对,冷却进油口与第一油道之间以及冷却出油口与第二油道33之间均夹设有密封件。在将油冷器1与底板31紧固连接时,冷却进油口与第一油道刚好正对且密封配合,冷却出油口与第二油道33刚好正对且密封配合。如图1所示,第三油道34的一端与压滤器2的压滤出油口相连,第三油道34的另一端适于与变速器200的进油端相连,也就是说,压滤器2与变速器200之间的快插结构和油管被节省。压滤器2可以安装在安装座32上,比如压滤器2可以通过螺纹结构与安装座32旋紧且密封,且压滤器2的压滤进油口与第二油道33之间夹设有密封件。在将压滤器2与安装座32旋紧连接时,压滤进油口与第二油道33刚好正对且密封配合,且压滤器2与安装座32的密封配合使得压滤出油口与第三油道34之间被密封。如图2所示,底板31适于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42与变速器200的壳体相连,且第二油道33和第三油道34分别与出油端和进油端正对,第二油道33的一端和第三油道34的另一端均设有密封圈35。在将底板31与变速器200的壳体紧固连接时,第二油道33刚好与变速器200的出油端正对且密封配合,第三油道34刚好与变速器200的进油端正对且密封配合。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冷过滤器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具有第一油道;油冷器(1),所述油冷器(1)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油冷器(1)的冷却进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出油端连通,所述油冷器(1)的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相连;压滤器(2),所述压滤器(2)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压滤器(2)的压滤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2)的压滤出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进油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具有第一油道;油冷器(1),所述油冷器(1)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油冷器(1)的冷却进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出油端连通,所述油冷器(1)的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相连;压滤器(2),所述压滤器(2)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压滤器(2)的压滤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压滤器(2)的压滤出油口适于与变速器(200)的进油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还具有第二油道(33),且所述第二油道(33)的一端适于与所述变速器(200)的出油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进油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1)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41)安装在所述底座(3)上,且所述冷却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正对,所述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道(33)正对,所述冷却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之间以及所述冷却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道(33)之间均夹设有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还具有第三油道(34),所述第三油道(34)的一端与所述压滤出油口相连,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变速器(200)的进油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过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文琦王龙张东亮李世启郭睿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