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723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结构强度不高且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本体的一端为用于与叶轮的端面相抵靠焊接的定位部,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具有往本体的轴心弯折的加强部。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具有结构强度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Rear ring of impel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 ring of an impelle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pump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k ring of an impeller is not high in strength and has a short service life. After the opening ring an impeller, comprising a tubular body, one end of the body for the impeller and abutted against the end surface by positioning welding, the en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body is to strengthen the body axis bending fold. The back ring of the impell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的后口环
本技术属于水泵
,涉及一种钣金件结构,特别是一种叶轮的后口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叶轮后口环采用圆柱拉伸,叶轮后口环近端与叶轮后盖板焊接在一起,有了足够的强度和牢固度,不会变形。叶轮后口环远端就不同,第一,叶轮后口环是薄壁件,加工容易导致其变形,导致加工难度高;第二、叶轮后口环采用圆柱拉伸导致叶轮后口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喇叭形,容易和叶轮后口环配合的零件干涉,泵运行时叶轮后口环与配合的零件摩擦浪费能量,甚至卡掉后口环丧失后口环平衡轴向力的功能,导致泵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强度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叶轮的后口环。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包括呈筒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一端为用于与叶轮的端面相抵靠焊接的定位部,所述的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具有向轴心弯折的加强部。本体在装配时,定位部抵靠在叶轮的端面,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弯折形成的加强部,因此有效的提高了本体的强度,在长时间使用后,本体的另一端不会产生形变,不易和叶轮后口环配合的零件之间产生干涉,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加强部往所述的本体的中部弯折,所述的加强部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的本体同轴设置的通孔。加强部的内侧形成与本体同轴设置的通孔,便于与叶轮相连的转轴穿过。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加强部与所述的本体的轴向垂直设置。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加强部与本体之间形成的锐角为35°-55°。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本体采用不锈钢板材拉伸一体成型结构。本体采用不锈钢板材拉伸一体成型结构,具有制造方便且降低了加工难度的优点。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本体靠近所述的加强部的一端设有呈波浪形的加强部二。通过设置波浪形的加强部二,有效提高了本体的强度,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在上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中,所述的加强部为往本体的内侧壁弯折且所述的加强部形成凸尖形。加强部弯折形成凸尖形,具有较高的强度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具有以下优点:1、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弯折形成的加强部,因此有效的提高了本体的强度,在长时间使用后,本体的另一端不会产生形变,不易和叶轮后口环配合的零件之间产生干涉,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2、加强部的内侧形成与本体同轴设置的通孔,便于与叶轮相连的转轴穿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实施例一的工作示意图。图3是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是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5是本一种叶轮的后口环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定位部;3、加强部;4、通孔;5、加强部二;6、叶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本体1的一端为用于与叶轮6的端面相抵靠的定位部2,本体1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弯折的加强部3。加强部3往本体1的轴心弯折,加强部3的内侧形成与本体1同轴设置的通孔4,加强部3与本体1的轴线垂直设置。本体1采用不锈钢材料拉伸一体成型结构,具有制造方便且降低了加工难度的优点。本体1在装配时,定位部2抵靠在叶轮6的端面,本体1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弯折形成的加强部3,因此有效的提高了本体1的强度,在长时间使用后,本体1的另一端不会产生形变,不易和叶轮6后口环配合的零件之间产生干涉,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加强部3的内侧形成与本体1同轴设置的通孔4,便于与叶轮6相连的转轴穿过,具有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不同在于:如图3所示,本体1靠近加强部3的一端设有呈波浪形的加强部二5。通过设置波浪形的加强部二5,有效提高了本体1的强度,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不同在于:如图4所示,加强部3为往本体1的内侧壁弯折且所述的加强部3形成凸尖形,具有较高的强度的优点。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不同在于:如图5所示,加强部与本体之间弯折形成的锐角A为35°-5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定位部2、加强部3、通孔4、加强部二5、叶轮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叶轮的后口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一端为用于与叶轮(6)的端面相抵靠焊接的定位部(2),所述的本体(1)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向所述的本体的轴心弯折的加强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一端为用于与叶轮(6)的端面相抵靠焊接的定位部(2),所述的本体(1)的另一端的端部为向所述的本体的轴心弯折的加强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部(3)往所述的本体(1)的中部弯折,所述的加强部(3)的内侧形成与所述的本体(1)同轴设置的通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的后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部(3)与所述的本体(1)的轴向垂直设置。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王开蒋昕胡祥浩
申请(专利权)人: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