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9422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内侧设置有公共电极,黑矩阵和垫层使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成型在公共电极上,第二基板内侧设有转接垫,与转接垫对应的所述遮光层存在镂空结构。在第二基板内侧设有信号线当电极接点与转接垫连接。所述信号线的布局形状与所述遮光层在边框区部分的布局形状为互补关系,能有效预防模组后边缘漏光的风险。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includes a first substrate and a second substrate, a first substr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mmon electrode and the black matrix layer using the same material, is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common electrode on the base plate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 switch, inside the hollow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pad. The shading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fer pad. A signal lin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base plate when the electrode conta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witch pad. The layout shape of the signal line with the shading layer in frame area layout is in the shape of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isk of edge leakag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黑矩阵和垫层的遮光层应用于晶体管阵列上的彩色滤光膜工艺设计。
技术介绍
晶体管阵列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由彩膜基板(CF,ColorFilter)、晶体管阵列基板(TFT,ThinFilmTransistor)、夹于彩膜基板与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LC,LiquidCrystal)及封框胶(Sealant)组成。晶体管阵列液晶显示器分面内切换(IPS,InPlaneSwitch)和垂直配向(VA,VerticalAlignment)两种显示模式:面内切换模式是液晶水平配向,工作时液晶分子在和平行状态下旋转方式显示成像;垂直配向模式是液晶垂直配向,不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垂直于屏的两块基板,加电时液晶分子倒下和基板成一定角度。现在,在晶体管阵列上的彩色滤光膜(COA,ColoronArray)技术因具有高穿透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各家厂商开发技术主流。延续晶体管阵列上的彩色滤光膜设计,在节省工艺成本上,也有厂商开发黑矩阵(BM,BlackMatrix)和垫层(PS,PhotoSpacer)一体成型的材料。不过此型材料光学浓度值低,局部地方需借助色阻堆叠的效果来帮助遮光。但所述遮光层应用在具有晶体管阵列上的彩色滤光膜技术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面板产品时,仍存在一些待克服的问题。一般垂直配向模式液晶盒的公共电极信号需要借助转接垫(TransferPad)将信号由第二基板导至第一基板的公共电极。但在所述遮光层应用上,需要将公共电极做在所述遮光层之前,因此转接垫处有框胶固化不完全的风险,并造成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公共电极无法藉由氧化铟锡导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有公共电极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是形成于所述公共电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框区上,所述遮光层具有开口,以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设有多个主动开关、多个色阻、透明电极及信号线,所述多个色阻形成于所述主动开关上,所述透明电极是形成于所述多个色阻上,并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动开关,所述信号线及部分的所述多个色阻是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的所述色阻具有通孔,以暴露出所述信号线,使得所述透明电极接触于所述信号线;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封框胶,形成于所述边框区上,用于密封粘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封框胶设有导电金属球,以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公共电极及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透明电极;其中,所述信号线具有镂空结构,所述信号线的布局形状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边框区部分的开口布局形状为互补关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与转接垫对应的所述遮光层,其透光面积与遮光面积比介于0.5~1.5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基板内侧的边框区部分设有信号线当电极接点,与在其上方的转接垫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存在镂空结构,所述信号线的布局形状与所述遮光层在边框区部分的布局形状为互补关系,所述信号在线设有蓝色阻,红色阻,或者堆叠蓝色阻和红色阻。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除包括背光模块外,还包括先前所述的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面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形成液晶层于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内侧铺设公共电极;黑矩阵和垫层使用同一种材料,以同一道工艺,一体成型在第一基板;其中,所述遮光层位于公共电极之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与转接垫对应的遮光层为镂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与转接垫对应的遮光层,其透光面积与遮光面积比介于0.5~1.5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基板内侧的边框区部分设置信号线当电极接点与转接垫连接;在所述信号在线设置蓝色阻,红色阻,或者堆叠蓝色阻和红色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存在镂空结构,所述信号线的布局形状与所述遮光层在边框区部分的布局形状为互补关系。黑矩阵和垫层使用同一种材料可简化彩膜工艺流程,但其应用于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面板段工艺的公共电极接点处,则需做结构上的改变,在第二基板的金属上设置蓝色阻、红色阻,或者堆叠蓝色阻和红色阻,以弥补所述遮光层镂空部分所致的漏光可能,提高光学浓度值。本专利技术在工艺流程上,不额外增加液晶面板工艺上成本,且能有效预防模组后边缘漏光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边框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以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包括主体部和延长部,位于显示区的色阻用于呈现多种颜色,位于边框区的色阻以弥补所述遮光层镂空部分所致的漏光可能,提高光学浓度值。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位于第一基板的黑矩阵和垫层使用同一种材料,以同一道工艺,一体成型在第一基板;其中,所述遮光层位于公共电极之下。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边框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7,第一基板101内侧设置有公共电极102,所述遮光层103,其为黑矩阵和垫层使用同一种材料,以同一道工艺,一体成型在公共电极102上,第二基板107内侧设有公共电极102,其在边框区部分作为转接垫,与转接垫对应的所述遮光层103在边框区部分做开口设计,存在镂空结构,其透光面积与遮光面积比介于0.5~1.5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透光面积与遮光面积比可介于0.7~1.1之间。第一基板101设有公共电极102及遮光层103,所述遮光层103是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设有公共电极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是形成于所述公共电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框区上,所述遮光层具有开口,以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设有多个主动开关、多个色阻、透明电极及信号线,所述多个色阻形成于所述主动开关上,所述透明电极是形成于所述多个色阻上,并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动开关,所述信号线及部分的所述多个色阻是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的所述色阻具有通孔,以暴露出所述信号线,使得所述透明电极接触于所述信号线;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封框胶,形成于所述边框区上,用于密封粘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封框胶设有导电金属球,以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公共电极及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透明电极;其中,所述信号线具有镂空结构,所述信号线的布局形状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边框区部分的开口布局形状为互补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设有公共电极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是形成于所述公共电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框区上,所述遮光层具有开口,以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设有多个主动开关、多个色阻、透明电极及信号线,所述多个色阻形成于所述主动开关上,所述透明电极是形成于所述多个色阻上,并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动开关,所述信号线及部分的所述多个色阻是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边框区上的所述色阻具有通孔,以暴露出所述信号线,使得所述透明电极接触于所述信号线;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封框胶,形成于所述边框区上,用于密封粘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猷仁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