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封腔入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062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封腔入子,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模具上的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在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进胶孔、与进胶孔连通的进腔流道,两个进胶孔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胶腔室,两个进腔流道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腔通道,进腔通道的入口与进胶腔室连通,进腔通道的出口与模具内的一个入胶流道连通。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可以在不更换模具的情况下,对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进行封腔,不仅能够节省原材料,还能够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不会因为修复或更换模具而耽误生产进度。

Quick change the sealing cavity into the s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quick change seal cavity inserts, including: detachably connected on the die core insert and mold inserts, mold inserts and mold inserts are buckled in the male die and female die inserts into the sub buckle two surfaces together respectively. Is the glue inlet hole, and the glue inlet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into the channel, the two hole is formed into the plastic quick change seal cavity into the son into the plastic cavity, two cavity flow channel formed into quick change into the cavity channel seal cavity into the entrance passage communicated with the glue inlet chamber, a the glue outlet into the cavity channel and mold connected. Quick change seal cavity into the son can not replace in case of mo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ealing cavity of injection molding cavity problems, not only can save raw materials, but also can avoid the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not for the repair or replacement of mold and delay the production sche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换封腔入子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内的快换封腔入子。
技术介绍
在注塑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注塑产品通常由多腔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多腔注塑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注塑腔体,当其中的一个注塑腔体内的产品出现异常而无法进行加工或其中的某个注塑腔体出现问题而现场无法进行正常修护时,只能将多腔注塑模具进行报废处理并重新生产,不仅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还会增加生产成本、拖延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换封腔入子,以解决在多腔注塑模具出现问题时,只能更换注塑模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模具上的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在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进胶孔和进腔流道,两个进胶孔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胶腔室,两个进腔流道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腔通道,进腔通道的入口与进胶腔室连通,进腔通道的出口与模具内的一个入胶流道连通。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还分别设置有封腔流道,两个封腔流道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封腔通道,封腔通道的入口与进胶腔室连通,封腔通道的出口不与模具内的另一个入胶流道连通。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另外,优选的结构是,模具包括相扣合的公模和母模,公模入子通过螺丝与公模固定,母模入子通过螺丝与母模固定。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扣合后的公模和母模形成有两个以上的注塑腔体,每个注塑腔体均连通有一个入胶流道;以及,快换封腔入子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注塑腔体之间,并且,进腔通道的出口与其中的一个注塑腔体的入胶流道连通;封腔通道的出口不与另一个注塑腔体的入胶流道连通。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公模入子的进胶孔为盲孔,母模入子的进胶孔为通孔,通孔与盲孔形成进胶腔室。再者,优选的结构是,通孔为锥形孔。与现有的入子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能够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在模具的注塑腔体出现问题时,采用快换封腔入子替换模具内正常的入子,通过堵死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的入胶流道,使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不再进行生产,而未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通过进腔通道正常进行生产,不仅能够节省原材料,还能够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不会因为修复或更换模具而耽误生产进度。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公模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模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模与母模入子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公模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母模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母模与母模入子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公模入子1、公模入子1`,进胶孔11、进胶孔11`、进腔流道12、进腔流道12`、封腔流道13`、螺纹孔14、螺纹孔14`、母模入子2、母模入子2`、进胶孔21、进胶孔21`、进腔流道22、进腔流道22`、封腔流道23`、螺纹孔24、螺纹孔24`、母模3、母模3`、注塑腔体31、注塑腔体31`、注塑腔体32、注塑腔体32`、入胶流道33、入胶流道33`、入胶流道34、入胶流道34`。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为了解决在注塑产品或注塑腔体出现问题时必须更换模具的问题,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对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进行封腔,而快换封腔入子不会对未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产生任何影响,未出问题的注塑腔体正常走胶注塑。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适用于具有两个以上注塑腔体的模具,且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注塑腔体之间,哪个注塑腔体出问题对该注塑腔体进行封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公模与母模合模后在模具内形成至少两个注塑腔体,每个注塑腔体分别连通有一个入胶流道,注入模具内的胶从入胶流道流入注塑腔体内,对注塑腔体进行封腔是指堵住注塑腔体的入胶流道,从而使注入模具内的胶无法流进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内。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注塑产品或注塑腔体未出现问题时,模具内使用的是正常的入子,而当出现问题时,将模具内正常的入子替换为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对出现问题的注塑腔体进行封腔。本技术提供的快换封腔入子,包括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公模入子与母模入子相扣合形成快换封腔入子。下面以两个具体实施例分别对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的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公模入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公模入子1包括进胶孔11和进腔流道12,进胶孔11和进腔流道12均设置在公模入子1与母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进胶孔11为盲孔,进腔流道12位于进胶孔11相对于公模入子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进腔流道12的一端与进胶孔11连通,另一端与公模入子1沿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连通,也就是说,在公模入子1与母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从进胶孔11到该侧壁的部分去料形成一条凹槽,该凹槽即为进腔流道12。由于公模入子1需要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模具的公模上,而螺纹连接是最方便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因此,优选地,在公模入子1与母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沿公模入子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螺丝螺纹配合的螺纹孔14,通过螺丝将公模入子1固定在模具的公模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模入子的结构。如图2所示,母模入子2包括进胶孔21和进腔流道22,进胶孔11和进腔流道12分别设置在母模入子2与公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进胶孔21为通孔,优选为锥形孔;进腔流道12位于进胶孔11相对于母模入子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进腔流道22的一端与进胶孔21连通,另一端与母模入子2沿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连通,也就是说,在母模入子2与公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从进胶孔21到该侧壁的部分去料形成一条凹槽,该凹槽即为进腔流道22。优选地,在母模入子2与公模入子相扣合的表面上沿母模入子2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与螺丝螺纹配合的螺纹孔24,通过螺丝将母模入子2固定在模具的母模上。结合图1与图2,在向注塑腔体注胶之前,需要将模具的公模与母模合模,此时,公模入子1与母模入子2相互扣合,从而使进胶孔11与进胶孔21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胶腔室,使进腔流道12与进腔流道22形成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腔通道。由于进胶孔11为盲孔,进胶孔21为通孔,因此,进胶孔21构成进胶腔室的进胶口,胶从进胶孔21流入进胶腔室,并流向进腔通道。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模与母模入子结合后的结构。图3实际为模具与快换封腔入子结合后的剖视结构,在图3示出的结构中,以母模入子2代表快换封腔入子、进胶孔21代表进胶腔室、进腔流道22代表进腔通道,对注塑腔体与快换封腔入子的结构关系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两个相邻的注塑腔体,分别为注塑腔体31和注塑腔体32,以注塑腔体32出现问题为例进行说明,注塑腔体3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快换封腔入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换封腔入子,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模具上的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进胶孔和进腔流道,两个进胶孔形成所述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胶腔室,两个进腔流道形成所述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腔通道,所述进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胶腔室连通,所述进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模具内的一个入胶流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封腔入子,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模具上的公模入子和母模入子,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进胶孔和进腔流道,两个进胶孔形成所述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胶腔室,两个进腔流道形成所述快换封腔入子的进腔通道,所述进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胶腔室连通,所述进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模具内的一个入胶流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封腔入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合的两个面上还分别设置有封腔流道,两个封腔流道形成所述快换封腔入子的封腔通道,所述封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胶腔室连通,所述封腔通道的出口不与所述模具内的另一个入胶流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封腔入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模入子和所述母模入子相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徐健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