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515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PWM产生模块、单刀多掷开关、放大器模块、H桥模块、电机。其中PWM产生器模块与单刀多掷开关一端相连,单刀多掷开关另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入相连,放大器的输出口与H桥模块相连,H桥模块再与电机相连,由电机控制窗帘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及智能拉窗帘;成本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Automatic curtain pu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urtain pulling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PWM generation module, a single pole multiple throw switch, an amplifier module, a H bridge module and an electric motor. One end of the PWM generator module and single pole multi throw switch is connected with single pole multi throw switch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amplifier input, H output port and bridge amplifier module, H bridg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motor control by moving the curtain.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curtain pull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high safety, simple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属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各高校宿舍和各居民住房等等的门锁,都主要采用遥控的或需要亲自手动拉窗帘的。特别在各高校大学生宿舍,学生在学习、玩电脑或躺在床上的时候都懒得起来拉窗帘,这是造成了许多麻烦。如今流行各种无线智能拉窗帘系统,可以想象该系统的成本需要增加多少,而且也不利于密集的安装,密集安装会造成各种干扰信号,导致出错,降低的安全的可靠性;此外现有的智能的拉窗帘系统都设计单片机模块或某种微处理器,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能对墙体电线实时检测,通过显示模块提醒人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包括PWM产生模块1、单刀多掷开关S2、放大器模块3、H桥模块4、电机5;其中PWM产生模块1与单刀多掷开关S2一端相连,单刀多掷开关S2另一端与放大器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模块3的输出口与H桥模块4相连,H桥模块4再与电机5相连,由电机5控制窗帘的移动。所述PWM产生模块1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R3、R4、电容C1、C2、滑动变阻器R2和二极管D1;其中,555定时器的4脚和8脚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其4脚和8脚并联后依次通过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的1脚和3脚、电阻R3连接在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滑动变阻器R2的2脚与555定时器的7脚连接,555定时器的7脚连接着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4与555定时器的6脚和2脚连接,555定时器的5脚与电容C2串联后与1脚一起接地;555定时器的3脚输出端连接着单刀多掷开关S2的一端连接,单刀多掷开关S2的1端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2、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电机M的一端连接,电机M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依次电阻R9、R7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6连接在单刀多掷开关S2的2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PWM产生模块1产生PWM信号通过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1端,使三极管Q1导通,导致三极管Q2和Q5导通,从电机M正转,拉起窗帘;当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2端时,使三极管Q3导通,导致三极管Q3和Q4导通,从电机M反转,拉开窗帘;当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0端时,电机M停止工作。将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是:第一步:PWM产生模块1产生PWM信号;第二步:当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1端时,使三极管Q1导通,导致三极管Q2和Q5导通,从电机M正转,拉起窗帘;第三步:当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2端时,使三极管Q3导通,导致三极管Q3和Q4导通,从电机M反转,拉开窗帘;第四步:当单刀多掷开关S接通0端时,电机M停止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及智能拉窗帘;(2)成本低,安全性高;(3)操作简单,实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PWM产生模块,2-单刀多掷开关S,3-放大器模块,4-H桥模块,5-电机;R1、R3、R4、R5、R6、R7、R8、R9、R10-定值电阻,R2-滑动变阻器;C1、C2-无极电容,D1-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包括PWM产生模块1、单刀多掷开关S2、放大器模块3、H桥模块4、电机5;其中PWM产生模块1与单刀多掷开关S2一端相连,单刀多掷开关S2另一端与放大器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模块3的输出口与H桥模块4相连,H桥模块4再与电机5相连,由电机5控制窗帘的移动。所述PWM产生模块1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R3、R4、电容C1、C2、滑动变阻器R2和二极管D1;其中,555定时器的4脚和8脚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其4脚和8脚并联后依次通过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的1脚和3脚、电阻R3连接在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滑动变阻器R2的2脚与555定时器的7脚连接,555定时器的7脚连接着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4与555定时器的6脚和2脚连接,555定时器的5脚与电容C2串联后与1脚一起接地;555定时器的3脚输出端连接着单刀多掷开关S2的一端连接,单刀多掷开关S2的1端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2、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电机M的一端连接,电机M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依次电阻R9、R7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6连接在单刀多掷开关S2的2端。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WM产生模块(1)、单刀多掷开关S(2)、放大器模块(3)、H桥模块(4)、电机(5);其中PWM产生模块(1)与单刀多掷开关S(2)一端相连,单刀多掷开关S(2)另一端与放大器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模块(3)的输出口与H桥模块(4)相连,H桥模块(4)再与电机(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拉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WM产生模块(1)、单刀多掷开关S(2)、放大器模块(3)、H桥模块(4)、电机(5);其中PWM产生模块(1)与单刀多掷开关S(2)一端相连,单刀多掷开关S(2)另一端与放大器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模块(3)的输出口与H桥模块(4)相连,H桥模块(4)再与电机(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拉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产生模块(1)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R3、R4、电容C1、C2、滑动变阻器R2和二极管D1;其中,555定时器的4脚和8脚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其4脚和8脚并联后依次通过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的1脚和3脚、电阻R3连接在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555定时器的2脚和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滑动变阻器R2的2脚与555定时器的7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燕鹤王海军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