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38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即可增加使用空间,同时可对使用过的水进行吸附降解再利用;其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的中部穿设有输水管(4),输水管(4)的底端连接有抽水泵(5),输水管(4)的顶端连接有喷头(6),喷头(6)上设有喷孔(6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过滤池(7),第二池体(2)的周围设有第二过滤池(8),第三池体(3)的周围设有第三过滤池(9);其有益效果在于:可增加使用空间,同时可对使用过的水进行吸附降解再利用。

Ecological fishery breeding pond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6d89\u53ca\u6e14\u4e1a\u517b\u6b96\u8bbe\u5907\u6280\u672f\u9886\u57df\uff0c\u5177\u4f53\u4e3a\u4e00\u79cd\u751f\u6001\u578b\u6e14\u4e1a\u517b\u6b96\u6c60\uff0c\u5176\u76ee\u7684\u5728\u4e8e\u63d0\u4f9b\u4e00\u79cd\u751f\u6001\u578b\u6e14\u4e1a\u517b\u6b96\u6c60\uff0c\u5373\u53ef\u589e\u52a0\u4f7f\u7528\u7a7a\u95f4\uff0c\u540c\u65f6\u53ef\u5bf9\u4f7f\u7528\u8fc7\u7684\u6c34\u8fdb\u884c\u5438\u9644\u964d\u89e3\u518d\u5229\u7528\uff1b\u5176\u5305\u62ec\u7b2c\u4e00\u6c60\u4f53(1)\u3001\u7b2c\u4e8c\u6c60\u4f53(2)\u3001\u7b2c\u4e09\u6c60\u4f53(3)\uff0c\u5176\u7279\u5f81\u5728\u4e8e\uff1a\u6240\u8ff0\u7b2c\u4e00\u6c60\u4f53(1)\u3001\u7b2c\u4e8c\u6c60\u4f53(2)\u548c\u7b2c\u4e09\u6c60\u4f53(3)\u7684\u4e2d\u90e8\u7a7f\u8bbe\u6709\u8f93\u6c34\u7ba1(4)\uff0c\u8f93\u6c34\u7ba1(4)\u7684\u5e95\u7aef\u8fde\u63a5\u6709\u62bd\u6c34\u6cf5(5)\uff0c\u8f93\u6c34\u7ba1(4)\u7684\u9876\u7aef\u8fde\u63a5\u6709\u55b7\u5934(6)\uff0c\u55b7\u5934(6)\u4e0a\u8bbe\u6709\u55b7\u5b54(601)\uff0c\u6240\u8ff0\u7b2c\u4e00\u6c60\u4f53(1)\u7684\u5468\u56f4\u8bbe\u6709\u7b2c\u4e00\u8fc7\u6ee4\u6c60(7)\uff0c\u7b2c\u4e8c\u6c60\u4f53(2)\u7684\u5468\u56f4\u8bbe\u6709\u7b2c\u4e8c\u8fc7\u6ee4\u6c60(8)\uff0c\u7b2c\u4e09\u6c60\u4f53(3)\u7684\u5468\u56f4\u8bbe\u6709\u7b2c\u4e09\u8fc7\u6ee4\u6c60(9)\uff1b\u5176\u6709\u76ca\u6548\u679c\u5728\u4e8e\uff1a\u53ef\u589e\u52a0\u4f7f\u7528\u7a7a\u95f4\uff0c\u540c\u65f6\u53ef\u5bf9\u4f7f\u7528 The absorbed water is absorbed, degraded and recyc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渔业养殖设备
,具体为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
技术介绍
目前的渔业养殖池都是平面型的养殖池,对于一些水源好的养殖基地,受场地的限制,很难扩大,浪费资源。而且,传统的养殖池为封闭的水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水池内的水体水质变差,若更换水池内水,则费时费力,增加成本,若不定期更换,又会影响鱼的质量和产量。申请号为201420565094.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其技术方案包括A池体、B池体和C池体,A池体,B池体和C池体依次竖直安装,且每两者之间有A池体~B池体2m的间隙高度;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一半成方形结构,另一半呈圆弧结构,A池体、B池体、C池体的池底面积依次增大,A池体、B池体和C池体的方形端对齐,其圆弧端的一端呈现阶梯状;所述的A池体上有A池池底放水管,A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A池体的池底处,A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A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B池体上有B池池底放水管,B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B池体的池底处,B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B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C池体上有C池池底放水管,C池池底放水管的入水口处位于C池体的池底处,C池池底放水管的出水口穿过C池体的圆弧壁;所述的A池池底放水管和或B池池底放水管有两根。此技术方案虽然增加了使用空间,但是此技术方案需要对每个池体进行放水,结构复杂,而且对使用过的水只是过滤,没有对其内的微生物进行降解和吸附。因此设计了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即可增加使用空间,同时可对使用过的水进行吸附降解再利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即可增加使用空间,同时可对使用过的水进行吸附降解再利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的中部穿设有输水管4,输水管4的底端连接有抽水泵5,输水管4的顶端连接有喷头6,喷头6上设有喷孔6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过滤池7,第二池体2的周围设有第二过滤池8,第三池体3的周围设有第三过滤池9,所述第一池体1与第一过滤池7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01,第二池体2与第二过滤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01,第三池体3与第三过滤池9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三出水口301,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一溢水口701,第二过滤池8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二溢水口801,第三过滤池9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溢水口9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底部设有第一增氧口10,第二池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增氧口11,第三池体3的底部设有第三增氧口12,所述第一增氧口10、第二增氧口11和第三增氧口12通过管道与氧气瓶连接,所述第一增氧口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涡式出水管13,第二增氧口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旋涡式出水管14,第三增氧口1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旋涡式出水管15。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底部设有第一生物床16,第二过滤池8的底部设有第二生物床17,第三过滤池9的底部设有第三生物床18。所述第一出水口101、第二出水口201和第三出水口301个数为四个。所述第一溢水口701、第二溢水口801和第三溢水口901的个数为四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通过输水管4连接为一体,只有一个放水管,结构简单,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第三过滤池9可对其相应的水池底部的水质进行过滤、降解和吸附,然后由溢水口流入其下端的水池,实现水资源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增氧口可对增加其相应池体的溶氧量,相应的旋涡式出水口可保证水体的水质均匀,生物床可对过滤池内的水体进行降解和吸附,以便重复利用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所示: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输水管4,抽水泵5,喷头6,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第三过滤池9,第一增氧口10,第二增氧口11,第三增氧口12,第一旋涡式出水管13,第二旋涡式出水管14,第三旋涡式出水管15,第一生物床16,第二生物床17,第三生物床18,第一出水口101,第二出水口201,第三出水口301,喷孔601,第一溢水口701,第二溢水口801,第三溢水口9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实例1: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的中部穿设有输水管4,输水管4的底端连接有抽水泵5,输水管4的顶端连接有喷头6,喷头6上设有喷孔6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过滤池7,第二池体2的周围设有第二过滤池8,第三池体3的周围设有第三过滤池9,所述第一池体1与第一过滤池7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01,第二池体2与第二过滤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01,第三池体3与第三过滤池9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三出水口301,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一溢水口701,第二过滤池8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二溢水口801,第三过滤池9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溢水口9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底部设有第一增氧口10,第二池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增氧口11,第三池体3的底部设有第三增氧口12,所述第一增氧口10、第二增氧口11和第三增氧口12通过管道与氧气瓶连接,所述第一增氧口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涡式出水管13,第二增氧口1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旋涡式出水管14,第三增氧口1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旋涡式出水管15。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底部设有第一生物床16,第二过滤池8的底部设有第二生物床17,第三过滤池9的底部设有第三生物床18。所述第一出水口101、第二出水口201和第三出水口301个数为四个。所述第一溢水口701、第二溢水口801和第三溢水口901的个数为四个。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抽水泵5将水抽入输水管4,然后由喷头6将水喷入第三池体3,第三池体3内的水通过池体底部的第三出水口101进入第三过滤池9,第三过滤池9内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后由第三溢水口901溢出进入第二池体2内,第二池体2内的水通过池体底部第二出水口201进入第二过滤池8,第二过滤池8内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后由第二溢水口801溢出进入第一池体1内,第一池体1内的水通过池体底部第一出水口301进入第一过滤池9,第一过滤池9内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后由第一溢水口701溢出进入水池。所述增氧口通过管道与氧气瓶连接,可对池体内的水体注入氧气,提高水体质量。更进一步的,在氧气口的另一端连接旋涡式出水管,旋涡式出水管的开口朝向与池体池底的圆周方向平行,氧气从旋涡式出水管喷射出来,推动水流方向沿着圆周方向运动,长时间下使得养殖池内的水流形成旋涡,保证水体的水质均衡。在过滤池内设有生物床,生物床内含有对鱼类养殖水体有益的微生物,微生物能在水中持久繁殖,自给自足,其到吸附和降解水中微生物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的中部穿设有输水管(4),输水管(4)的底端连接有抽水泵(5),输水管(4)的顶端连接有喷头(6),喷头(6)上设有喷孔(6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过滤池(7),第二池体(2)的周围设有第二过滤池(8),第三池体(3)的周围设有第三过滤池(9),所述第一池体(1)与第一过滤池(7)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01),第二池体(2)与第二过滤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01),第三池体(3)与第三过滤池(9)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三出水口(301),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一溢水口(701),第二过滤池(8)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二溢水口(801),第三过滤池(9)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溢水口(9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包括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第三池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的中部穿设有输水管(4),输水管(4)的底端连接有抽水泵(5),输水管(4)的顶端连接有喷头(6),喷头(6)上设有喷孔(601),所述第一池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过滤池(7),第二池体(2)的周围设有第二过滤池(8),第三池体(3)的周围设有第三过滤池(9),所述第一池体(1)与第一过滤池(7)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01),第二池体(2)与第二过滤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01),第三池体(3)与第三过滤池(9)之间的池壁底部设有第三出水口(301),所述第一过滤池(7)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一溢水口(701),第二过滤池(8)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二溢水口(801),第三过滤池(9)的外壁顶部设有第三溢水口(9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菊琴马莉庭
申请(专利权)人:陇南市九州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