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8336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工艺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荆条收割后进行预处理,自然晒制除去荆条部分含水量,使荆条的韧性增强,晒制好再进行修整,可以减少荆条的损伤;(2)将预处理的荆条在蒸汽下软化,不仅便于除去表皮,还能够扩大内部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取向性,提高拉伸强度,降低抗弯曲性,进一步负重的过程提高了荆条的柔韧性;(3)经过改进后的荆条再放入浸泡液中,既可以达到稳定力学性能的作用,同时浸泡液中的成分能够提高荆条的上漆性能,并且该浸泡液具有抗菌防虫的功效;(4)经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处理后的荆条经过干燥调节即可具有完美的加工性能。

A processing method of knitting for Vitex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oven handicraft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processing method of woven Vitex is disclose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Vitex after harvest pretreatment, natural drying to remove part of Vitex moisture, make the toughness enhancement of Vitex, drying and finishing, can reduce the damage of Vitex (; 2) the pretreatment of Vitex softening in the steam, not only for the removal of the epidermis, but also to expand the internal fiber aggregation structure orientation, improve tensile strength, reduce bending resistance, further improve the loading process of Vitex flexibility; (3) improved Vitex add soaking liquid, can s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the same time in soaked liquid ingredient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aint and the thorns, soak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of pest control; (4) aft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after drying can be adjusted with the thorns of the perfect process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编织工艺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淡紫色,着生于当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山地阳坡上,形成灌丛,资源极丰富,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荆条性强健,耐寒、耐旱,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喜阳光充足,多自然生长于山地阳坡的干燥地带,形成灌丛,或与酸枣等混生为群落,或在盐碱砂荒地与蒿类自然混生,其根茎萌发力强,极为结实,因此作为编织工艺品的材料有很大的利用性,但是由于荆条的弯曲性差,比不上柳条,且上漆性能差,易脱落等问题,使用率并不高,只要能解决荆条在编织中的一些问题,将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得到的编织加工品使用寿命将超出一般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荆条作为编织材料的加工效率以及上漆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3-5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自然晒制除去荆条部分含水量,使荆条的韧性增强,晒制好再进行修整,可以减少荆条的损伤,提高其编织物抗外力损坏的性能;(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280-300℃的蒸汽上维持10-15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2-4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2-4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将预处理的荆条在蒸汽下软化,不仅便于除去表皮,还能够扩大内部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取向性,提高拉伸强度,降低抗弯曲性,进一步负重的过程提高了荆条的柔韧性;(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7-10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氯丁胶乳2.4-2.6%、硅酸钠1.2-1.5%、三聚磷酸钠1.1-1.3%、卡拉胶0.8-1.0%、甲基纤维素0.6-0.8%、硬脂酸0.3-0.5%、其余为水,该浸泡液可反复利用5-8次,浓缩后还可以添加到新制浸泡液中,经过改进后的荆条再放入浸泡液中,既可以达到稳定力学性能的作用,同时浸泡液中的成分能够提高荆条的上漆性能,并且该浸泡液具有抗菌防虫的功效;(4)将浸泡后的荆条取出,放入60-70℃的烘箱中烘20-30分钟取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下悬挂晾制1-2小时,再次放入烘箱中烘15-25分钟,取出悬挂晾制40-50分钟即可使用,反复烘干晾晒可以提高荆条的耐温性和耐候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的负重质量与天数的关系为:重物质量(千克)=2.0(千克)+0.4(千克/天)×天数。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的浸泡液要没过荆条,温度维持在65-75℃。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提供荆条作为编织材料的加工效率以及上漆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适宜的物理及化学方法达到这一效果,包括以下步骤:(1)将荆条收割后进行预处理,自然晒制除去荆条部分含水量,使荆条的韧性增强,晒制好再进行修整,可以减少荆条的损伤;(2)将预处理的荆条在蒸汽下软化,不仅便于除去表皮,还能够扩大内部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取向性,提高拉伸强度,降低抗弯曲性,进一步负重的过程提高了荆条的柔韧性;(3)经过改进后的荆条再放入浸泡液中,既可以达到稳定力学性能的作用,同时浸泡液中的成分能够提高荆条的上漆性能,并且该浸泡液具有抗菌防虫的功效;(4)经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处理后的荆条经过干燥调节即可具有完美的加工性能。本专利技术将荆条的柔软度提高了35-45%,将编织效率提高了40-50%,上漆效率提高50-60%,且方法简单易操作,使用的物料均可反复利用,节省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3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280℃的蒸汽上维持10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2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2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7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氯丁胶乳2.4%、硅酸钠1.2%、三聚磷酸钠1.1%、卡拉胶0.8%、甲基纤维素0.6%、硬脂酸0.3%、其余为水,该浸泡液可反复利用5次,浓缩后还可以添加到新制浸泡液中;(4)将浸泡后的荆条取出,放入60℃的烘箱中烘20分钟取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下悬挂晾制1小时,再次放入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悬挂晾制40分钟即可使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的负重质量与天数的关系为:重物质量(千克)=2.0(千克)+0.4(千克/天)×天数。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的浸泡液要没过荆条,温度维持在65℃。实施例2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4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290℃的蒸汽上维持12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3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3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8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氯丁胶乳2.5%、硅酸钠1.4%、三聚磷酸钠1.2%、卡拉胶0.9%、甲基纤维素0.7%、硬脂酸0.4%、其余为水,该浸泡液可反复利用6次,浓缩后还可以添加到新制浸泡液中;(4)将浸泡后的荆条取出,放入65℃的烘箱中烘25分钟取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下悬挂晾制1.5小时,再次放入烘箱中烘20分钟,取出悬挂晾制45分钟即可使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的负重质量与天数的关系为:重物质量(千克)=2.0(千克)+0.4(千克/天)×天数。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的浸泡液要没过荆条,温度维持在70℃。实施例3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5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300℃的蒸汽上维持15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4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4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10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3‑5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280‑300℃的蒸汽上维持10‑15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2‑4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2‑4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7‑10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氯丁胶乳2.4‑2.6%、硅酸钠1.2‑1.5%、三聚磷酸钠1.1‑1.3%、卡拉胶0.8‑1.0%、甲基纤维素0.6‑0.8%、硬脂酸0.3‑0.5%、 其余为水;(4)将浸泡后的荆条取出,放入60‑70℃的烘箱中烘20‑30分钟取出,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下悬挂晾制1‑2小时,再次放入烘箱中烘15‑25分钟,取出悬挂晾制40‑50分钟即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编织的荆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得到的荆条经过3-5个太阳光晒制,期间经过翻晒使荆条都得到均匀照射,晒制好的荆条使用刀除去分叉,保留主杆,将不光滑骨节刮平整,并根据粗细长度进行分门别类;(2)将初步处理后的荆条放入280-300℃的蒸汽上维持10-15分钟,取出软化后的荆条,用刀具剥离除去外皮,将荆条两头绑上重物,重物的质量与日俱增,搭在晾制架上,保持平衡,2-4天后,将荆条的弯曲方向置换一次,继续负重2-4天,除去重物,荆条保持自然弯曲;(3)将自然弯曲的荆条放置于准备好的浸泡液中浸泡7-10小时,所述浸泡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氯丁胶乳2.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朋
申请(专利权)人:阜南县环宇柳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