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161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属颅内血肿清除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装置本体、引导杆和可视装置构成,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壁内制作有一根注水管、一根注药管和两根引流液抽吸管,四根管在装置本体的圆周上呈90°均布,装置本体的底部制作有喷射斜孔和中心通孔,并装有两个照明设备;当引导杆抽出装置本体后,圆筒体内可装入与计算机终端连接的可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集凝血块粉碎、血液抽吸、冲洗引流、注药及照明多功能于一体,手术时一个装置即能完成血肿清除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手术时间短。解决了现有微创清除装置功能单一,操作耗时长,且清除装置没有照明功能,不能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给患者留下病症后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属颅内血肿清除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各种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会形成一定大小的血肿。因为颅骨大小相对固定,颅内压主要依靠脑脊液和颅内血流量进行调节,其调节力度较小。颅内形成血肿后将直接压迫正常脑组织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病人施行开颅手术,以达到对血肿进行清除的目的。但开颅手术需要去除部分颅骨,创伤非常大,恢复慢,开颅术后还需修补颅骨,需要费用较高,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对开颅手术耐受力较差。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的各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以解除血肿压迫、改善循环、减轻脑损害,对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意义。但由于现有微创清除装置功能比较单一,对于已经凝固的血肿不能有效清除,对于需要同时冲洗与注药时需要更换外接方式,操作复杂,注入的止血与抗凝药物不能均匀到达出血部位,另外,由于现有清除装置都没有照明功能,都是采用盲清,不能较好的观察出血部位,导致血肿不能彻底清除干净,给患者留下病症后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凝血块粉碎、血液抽吸、冲洗引流、注药及照明多功能于一体,手术时通过一个装置即能完成血肿全部清除手术,医生操作便捷,手术时间短,患者治疗痛苦小,能达到彻底清除颅内血肿、药物注入均匀,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的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由装置本体、引导杆和可视装置构成,装置本体为圆筒体结构,引导杆底端固装有粉碎针,引导杆插装在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内,引导杆底端的粉碎针穿过装置本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壁内制作有一根注水管、一根注药管和两根引流液抽吸管,四根管在装置本体的圆周上呈90°均布,注水管的一端连接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和底部的喷射斜孔;注药管的一端连接注药口,注药管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药口;引流液抽吸管的一端连接引流液抽吸口,引流液抽吸管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引流液进口;装置本体的底部制作有喷射斜孔和中心通孔,并装有两个照明设备;当引导杆抽出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后,圆筒体内装入可视装置,可视装置通过连接线与外部的计算机终端连接,可视装置置于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内,或穿过中心通孔置于装置本体的底部外。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中部装有粘贴片,粘贴片通过其上的开口卡装在装置本体上。所述的装置本体通过引流液抽吸管抽吸引流液,或通过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内腔抽吸引流液;或通过引流液抽吸管和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内腔同时抽吸引流液。所述的喷射斜孔直径为1-1.2mm,喷射斜孔的中心线与装置本体的中心线平行并与装置本体的底面成40°夹角。所述的注水口为白色,注药口为黄色,引流液抽吸口为红色。所述的可视装置置于装置本体的圆筒体内时,可视装置通过装置本体底部的中心通孔观察出血部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集凝血块粉碎、血液抽吸、冲洗引流、注药及照明多功能于一体,手术时一个装置即能完成血肿清除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患者治疗痛苦小,手术时间短。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采用与引导杆连接一体的硬质粉碎针能机械性的捣碎已经凝固的血肿,拉出引导杆后外接吸引装置,通过引流液抽吸管或装置本体内腔抽吸出血液及捣碎血凝块,边抽吸边注入盐水反复冲洗,并通过注药管注入溶解血凝块药物,达到彻底清除血肿的目的。同时通过照明设备外接腔镜系统,能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尽早实施治疗。解决了现有微创清除装置功能单一,医生操作繁琐,耗时长,给患者带来一定风险和痛苦,且清除装置没有照明功能,都是采用盲清,导致血肿不能清除干净,不能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给患者留下病症后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处剖视放大图;图5为装置本体抽出引导杆后装有可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引导杆,3、粉碎针,4、注水管,5、注水口,6、出水口,7、注药管,8、注药口,9、出药口,10、引流液抽吸管,11、引流液抽吸口,12、引流液进口,13、喷射斜孔,14、中心通孔,15、照明设备,16、粘贴片,17、开口,18、可视装置,19、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由装置本体1、引导杆2和可视装置18构成,装置本体1为圆筒体结构,引导杆2底端固装有粉碎针3,引导杆2插装在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引导杆2底端的粉碎针3穿过装置本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壁内制作有一根注水管4、一根注药管7和两根引流液抽吸管10,四根管在装置本体1的圆周上呈90°均布,注水管4的一端连接注水口5,注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6和底部的喷射斜孔13;注药管7的一端连接注药口8,注药管7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药口9;引流液抽吸管10的一端连接引流液抽吸口11,引流液抽吸管10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引流液进口12;所述的注水口5为白色,注药口8为黄色,引流液抽吸口11为红色。装置本体1通过引流液抽吸管10抽吸引流液,或通过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腔抽吸引流液;或通过引流液抽吸管10和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腔同时抽吸引流液。装置本体1的底部制作有喷射斜孔13和中心通孔14,并装有两个照明设备15;所述的喷射斜孔13直径为1-1.2mm,喷射斜孔13的中心线与装置本体1的中心线平行并与装置本体1的底面成40°夹角。当引导杆2抽出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后,圆筒体内装入可视装置18,可视装置18通过连接线19与外部的计算机终端连接,可视装置18置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或穿过中心通孔14置于装置本体1的底部外。所述的可视装置18置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时,可视装置通过装置本体1底部的中心通孔14观察出血部位。所述的装置本体1的中部装有粘贴片16,粘贴片16通过其上的开口17卡装在装置本体1上。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为神经内、外科、用于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的专用器械,其工作过程如下:使用前,先用钻头或充电式手钻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当的钻孔点,沿穿刺方向进行钻孔,钻透硬脑膜,然后将装置本体1和引导杆2一起平缓地推至血肿边缘,到位后将粘贴片16通过开口17卡入装置本体1上,将装置本体1粘贴固定在已经剔除头发的头皮上。再根据需要打开注水口、注药口或引流液抽吸口的盖帽,将引流管一端与其打开盖帽的口连接,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即可进行各种液体的注入或抽取。当拔出引导杆2后,将密封盖帽与装置本体1的端口拧紧,即可以用注射器通过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腔抽吸液态血肿;因此,该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既可通过引流液抽吸管10抽吸引流液,也可通过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腔抽吸引流液,还可通过引流液抽吸管10和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腔同时抽吸引流液,解决了现有血肿清除装置在引导杆2不拔出时不能抽吸引流液的问题。当患者有较严重的凝固血肿时,先通过粉碎针3对其进行第一道粉碎,在由注射器通过注水管4注水,水通过装置本体1底部的喷射斜孔13喷出,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它由装置本体(1)、引导杆(2)和可视装置(18)构成,装置本体(1)为圆筒体结构,引导杆(2)底端固装有粉碎针(3),引导杆(2)插装在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引导杆(2)底端的粉碎针(3)穿过装置本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壁内制作有一根注水管(4)、一根注药管(7)和两根引流液抽吸管(10),四根管在装置本体(1)的圆周上呈90°均布,注水管(4)的一端连接注水口(5),注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6)和底部的喷射斜孔(13);注药管(7)的一端连接注药口(8),注药管(7)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药口(9);引流液抽吸管(10)的一端连接引流液抽吸口(11),引流液抽吸管(10)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引流液进口(12);装置本体(1)的底部制作有喷射斜孔(13)和中心通孔(14),并装有两个照明设备(15);当引导杆(2)抽出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后,圆筒体内装入可视装置(18),可视装置(18)通过连接线(19)与外部的计算机终端连接,可视装置(18)置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或穿过中心通孔(14)置于装置本体(1)的底部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颅内血肿清除装置,它由装置本体(1)、引导杆(2)和可视装置(18)构成,装置本体(1)为圆筒体结构,引导杆(2)底端固装有粉碎针(3),引导杆(2)插装在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内,引导杆(2)底端的粉碎针(3)穿过装置本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壁内制作有一根注水管(4)、一根注药管(7)和两根引流液抽吸管(10),四根管在装置本体(1)的圆周上呈90°均布,注水管(4)的一端连接注水口(5),注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6)和底部的喷射斜孔(13);注药管(7)的一端连接注药口(8),注药管(7)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出药口(9);引流液抽吸管(10)的一端连接引流液抽吸口(11),引流液抽吸管(10)的另一端连接与外界相通的引流液进口(12);装置本体(1)的底部制作有喷射斜孔(13)和中心通孔(14),并装有两个照明设备(15);当引导杆(2)抽出装置本体(1)的圆筒体后,圆筒体内装入可视装置(18),可视装置(18)通过连接线(19)与外部的计算机终端连接,可视装置(18)置于装置本体(1)的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珍贵黄蓉周晓洪谢鹏举邓琳滔胡志平陈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