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仁惠专利>正文

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7669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一送纱轮、一设在该送纱轮上方的上段停车器、一设在该送纱轮下缘的张力圈及一设在该送纱轮下方的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具有导纱眼;该送纱轮的固定轴中心内设有一送纱路径的中空孔道,以便一中心纱线可经由该中空孔道由上往下输送;该中空孔道与该导纱装置的导纱眼相对正,使经由上段停车器送下的中心纱线与自送纱轮所送出的外周纱线在送纱轮下方与该中心纱线相互绞合成一双股或多股的复合纱。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mposite yar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e yarn and device, including a yarn feeding wheel, a yarn feeding wheel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a parking device, a tension in the circle above the lower edge of the yarn feeding wheel and a yarn guide device in the yarn feeding wheel, the yarn guide device has a fixed axis guide eye; the center of the yarn feeding wheel is arranged in the hollow hole a yarn feeding path, so that a center yarn through the hollow hole from the top down conveying; guide eye of the hollow channel and the yarn guiding device is relative, so that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yarn feeder under the upper parking and self feeding wheel sent abroad week of yarn in the composite yarn and yarn feeding wheel below the center yarn are twisted double strand or multi strand synth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藉由至少一根中心纱线自送纱轮轴的中空孔道直接下送,再与由送纱轮送出的纱线绕合于中心纱线外周而送出,因而形成复合纱线的绞合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针织机的送纱装置或送纱轮皆限于单一纱线的送纱,故每一送纱轮只能输送单一纱线进行针织织造,使得针织布的功能少有变化。如欲进行功能布的织造,每一喂纱嘴须分别被安排不同功能纱并使全数喂纱嘴与不同纱线的配置适当后才能织造,故在操作上甚为繁复又费时,织造作业成本高昂,实有待改良。遂经专利技术人积数十年的专业制造及营销实务经验的构思而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单一纱线针织织造上的困难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装置,由于其方法及装置新颖,结构简单体积又小,成本低,操作方便又快速且运作稳定。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为将一中心纱线,从一送纱轮的中心轴的中空孔道往下送至该送纱轮下方;将一由送纱轮外周送出的外周纱线经由一张力圈的导引向其斜下方送出;将该中心纱线与该外周纱线在该送纱轮下方相互绞合成一体而成为复合纱。所述的中心纱线包括至少一种单一纱线或一束纱线。所述的中心纱线与该外周纱线为一种或多种功能纱线。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送纱轮;一设在该送纱轮上方的上段停车器;一设在该送纱轮下缘的张力圈;一设在该送纱轮下方的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具有一导纱眼;该送纱轮的固定轴中心内设有一送纱路径的中空孔道,以便一中心纱线可以经由该中空孔道由上往下输送;该中空孔道与该导纱装置的导纱眼相对正,使经由上段停车器送下的中心纱线与自送纱轮所送出的外周纱线在送纱轮下方与该中心纱线相互绞合成一双股或多股的复合纱。所述的中心纱线由上段停车器至下方的导纱装置是具有适当张力以便该外周纱线可经由该张力圈送出后得以与该中心纱线绞合成复合纱。所述的送纱轮下方的导纱装置,进一步设有一压纱器以提供给中心纱线及外周纱线适当的送纱张力。兹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获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送纱装置的张力圈导纱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送纱装置的复合纱线的绞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送纱装置的复合纱线的绞合方法的动作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的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包括:(1)将一种中心纱线Y1,从送纱轮27中心轴的中空孔道20A往下送至送纱轮27下方;(2)将一由送纱轮27外周送出的外周纱线Y2经由一张力圈28的导引向其斜下方送出;(3)将该中心纱线Y1与该外周纱线Y2在送纱轮27下方相互捻合成一体而成为复合纱Y的方法。应予说明,该中心纱线Y1包括至少一种单一纱线或一束纱线,且该中心纱线Y1与该外周纱线Y2可为一种或多种功能纱线组成。再参阅图1至图5的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装置说明如后,该复合纱线的成形装置主要包括:一上段停车器10,一送纱轮装置20及一导纱装置30。该上段停车器10包括一压纱器11,一上导纱眼12、一下导纱眼13、侦知杆14。该送纱轮装置20包括一组驱动轮21,一送纱支架22,一入纱导纱眼23,一滤纱器24,一入纱侦知杆25,一引入导纱眼26,一送纱轮27,一设在该送纱轮27下缘的张力圈28,一出纱侦知杆29。该导纱装置30设在该送纱轮27下方,该导纱装置30具有一上导纱眼31及一下导纱眼32。应予说明,该导纱装置30之间于必要时可于该上、下导纱眼31、32间进一步加设一压纱器40,俾提供纱线保持一定张力。本专利技术最主要的创意在于该送纱轮装置20自该驱动轮21、送纱支架22、送纱轮27的中心轴独创一中心纱线Y1送纱路径的中空孔道20A,也就是说,该送纱轮27的固定轴中心设有一中心纱线Y1送纱路径的中空孔道20A;该中空孔道20A与其下方的该导纱装置30的上导纱眼31、下导纱眼32相对正,使经由上段停车器10送下的中心纱线Y1与自送纱轮27所送出的外周纱线Y2在送纱轮27下方与该中心纱线Y1相互捻合成一双股或多股的复合纱Y。该中心纱线可以是一种单一纱线或一束纱线。该中心纱线、外周纱线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功能纱线。另,该中心纱线Y1由上段停车器10至下方的导纱装置30是具有适当张力以便该外周纱线Y2可经由该张力圈28送出后得以与该中心纱线Y1相互捻合或绞合成复合纱。又该送纱轮27下方的导纱装置30,可再设有一压纱器40以提供给中心纱线Y1及外周纱线Y2具有适当的送纱张力,使复合纱Y顺利绞合成一双股或多股的复合纱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一中心纱线,从一送纱轮的中心轴的中空孔道往下送至该送纱轮下方;将一由送纱轮外周送出的外周纱线经由一张力圈的导引向其斜下方送出;将该中心纱线与该外周纱线在该送纱轮下方相互绞合成一体而成为复合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一中心纱线,从一送纱轮的中心轴的中空孔道往下送至该送纱轮下方;将一由送纱轮外周送出的外周纱线经由一张力圈的导引向其斜下方送出;将该中心纱线与该外周纱线在该送纱轮下方相互绞合成一体而成为复合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心纱线包括至少一种单一纱线或一束纱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纱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心纱线与该外周纱线为一种或多种功能纱线。4.一种复合纱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送纱轮;一设在该送纱轮上方的上段停车器;一设在该送纱轮下缘的张力圈;一设在该送纱轮下方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申请(专利权)人: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